APP下载

浅谈学生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

2016-03-12唐冬霞

教师·上 2016年2期

唐冬霞

摘 要:入选于教材文本的包括古今作品,也包括中外作品。对不同类作品的学习,当有其相同和相异的办法。对于古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少一线教师在研究思考着,尤其注意设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

关键词: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教材所编入的古诗文作品约占整个教材的40%,高一着力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高二、高三则着力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古文学作品的能力。整个高中教材对古诗文的阅读要求是连贯的,笔者在任教高中语文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作了相关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期求抛砖引玉。

一、学生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需打牢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其能力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因为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文言文比较多,一是入选于初中教材的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二是课外阅读篇目中也有许多文言文的内容。但仅具备这些能力,还是不能适应古文学作品欣赏、评价之需求;虽然整个高一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都是古代散文,又着重培养的是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但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所以,高二、高三阶段鉴赏、评价古文学作品,仍然需要学生打牢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中,我们仍然不可完全忽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所接触到的古文学作品中,文言文的知识也不是那么浅显的,如果不重视,将会对学生的鉴赏评价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平时鉴赏评价古文学作品时,笔者首先做的是为学生铺平鉴赏评价的道路。譬如《赤壁赋》,这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后写的,其赋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主客之间的问答,其最大的特色是景、情、理的交融,其语言也体现出最大的妙处,《赤壁赋》之语言妙处体现于何处?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不能够准确感悟的。因此,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解决了文言文相关知识问题后,去充分地读,变化形式地读,基本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当学生进入这样的境界,对苏轼在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便有了比较理想的感悟。

二、学生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需自主阅读感悟作品内容

平时学生欣赏评价古文,我们似乎都在“抄近路”,即教师将自己的感悟传输给学生,很少有真实意义上学生自己的感悟。所谓学生欣赏评价一般都是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学生很少有自主发现的机会。实际上这既影响学生欣赏评价积极性的发挥,又束缚住学生欣赏评价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完全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实践,倘若对古文学作品的欣赏评价都是教师的传输,还有什么学生的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行为可言?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看,学生现在不去自主阅读感悟作品内容,那日后再想自主阅读感悟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平时的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中,应坚持以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为根本原则。譬如教学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作者是以“愚”贯穿于全文,那么为什么要以“愚”贯穿,又如何以“愚”贯穿?这些都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作者是凭借愚溪之风景来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学生经过自主性的阅读感悟发现:柳宗元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超的表达技巧,是因为将写景、议论、抒情比较好地融于一体。自主阅读感悟中,学生便着重去领会了如此之类的句子,即多处的用典,学生经过比较仔细的探究,不仅仅是认识这样的句子,更为主要的是领会到用典在文中所能够发挥的具体作用。

三、学生欣赏评价古文学作品需链接时代创新感悟作品

让学生能够链接时代,去创新感悟阅读古文学作品,是21世纪充满高度创新创造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新发展时期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怎样让学生去链接时代创新感悟古文学作品?窃以为仅仅通过阅读一部作品,就让学生达成链接时代创新感悟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去掌握一些与文本相关的东西,形成学生链接时代创新感悟阅读古文学作品的活力。譬如一个作者所处的时期和际遇不同,所写出的作品肯定就不一样。杜甫被人们普遍认为不是一个写快诗作品的人,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快诗。对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熟悉作家,熟悉他们所处的时代,熟悉他们的际遇。还以教学苏轼的《赤壁赋》为例,对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我们怎样通过链接时代,达到创新感悟阅读作品的目的?笔者让学生去进一步了解作者其人,如学生从相关资料中发现,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为官时、谪居时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这就对学生创新感悟作品有一定意义上的启迪作用,学生了解了苏轼随缘自适,于忧愁苦闷中仍开朗的乐观。学生还能够熟悉苏轼散文方面的特色,即虽然比较重“道”,但更重的是“文”,反复强调的是“辞达”,这些都影响着学生链接时代创新感悟大家的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