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岳霖先生》一文三读人间有味是真诚——汪曾祺《金岳霖先生》解读

2016-03-12北京刘会芹

名作欣赏 2016年1期
关键词:牛肝菌王浩金岳霖

北京刘会芹



《金岳霖先生》一文三读人间有味是真诚——汪曾祺《金岳霖先生》解读

北京刘会芹

摘要:《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的一篇经典散文,写作艺术高超,语言含蓄雅致,令人百读不厌。想要从大师作品中获取营养,就要静下心品读。解读时,需要以读散文的钥匙,打开各种感觉通道,深入作者微妙的内心深处,读出作者与人物的心灵对话,从文本的微观中发现一个宏观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散文解读

语文教学领域的文本解读,是以一般性解读、文学性解读为基础,但不简单等同于后者,是教学解读——为了教学、服务于教学、通过教学的解读。这样的解读文章,既要体现解读者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又要进行方法论的提炼,还要将这种提炼的成果融入到具体的文本解读过程中。《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从“为了教学”的角度来看,北京刘会芹老师的文章为读者指点了解读重点、解读要点;唐锐老师的文章为读者指点了解读方法;刘广文老师的文章给读者指点了文本最突出的写作方法。这三篇文章,都可以为语文教师执教该文、中学生学习该文提供有益借鉴。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金岳霖先生》解读的重心

1.确定文体,进入正确解读通道。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中心人物是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金岳霖先生。解读时要沿着散文的写作原则来体会文本:散文的重点不在写人物,而在表现作者的强烈主观感受,字里行间、留白处表达“我”的真实情感。本文中的人物不止金岳霖先生一个,还有闻一多、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这些人物及其生活中的一些镜头都是由作者情感主线决定而加以选择出场的。这篇文章很耐读,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原因是作者以散文的笔法,以人物为载体,以娴熟老道的语言技巧表达了“我”对以金先生为代表的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真切情感。

2.理解“金岳霖先生”之心,更要体会作者的“我之心”,即作者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合通过特定的这一个文本表现出来的“这一点”“这一种”“这一个方面”的思想感情,对于本文,我们须读出汪曾祺在1939—1944年间形成的西南联大情结,以及与西南联大当时任教的金岳霖等教授的内心对话,用“症候解读法”读出“反常”,品出作者内心的感慨、滋味。

3.细读要意识到这是宏观中的微观,在微观中看到宏观,看到整体。在静读思考中还原作者内心微观与宏观共生的世界。细读时应当把重心落在文本上,向内转,把感官的触觉、心灵的触觉伸向文本的所有组成部分,哪怕一个标点。细读,还要注意理解得“细致”“细密”,着眼于它和其他部分乃至全篇的关系,着眼于关系,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汪曾祺的作品语言风格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作品中的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溢出,无法转换,难以明言。在细读中要常用“留白想象法”读出作者寓旨意于平实,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的个性艺术。

《金岳霖先生》解读要点

1.作者为什么写作本文?为什么要连续写西南联大的往事?题目是《金岳霖先生》,为什么还要写朱自清、闻一多等多人的生活细节?

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首先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然后介绍金先生与周围人的关系,“老金”一词说明金先生很有人缘,也表明像金先生这么有趣、有个性的人在西南联大有很多,大家志趣相投,其乐融融。这一点在后文有印证:“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这个省略号的作用不言自明。文章在第二段才明确写金岳霖先生的原因是“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可见《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是西南联大主题的续曲,倘若再联系一下写于1986年1月2日的《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其结尾一句是:“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一个叹号抒发了作者对西南联大无限的留恋与感慨,仿佛意犹未尽,话匣子打开了,往事竟是这样历历在目,我们好像看到了作者胸中已燃起澎湃的热情,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那兴奋的光,西南联大是给他生命活力与人生趣味的地方。开头两段的内容安排暗示出作者对西南联大的深深情结,作者意在以金先生为点,以点带面,以典型去表现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精神风貌,借此抒发他的思想感受与人生体悟。读者当从这个微观中看到这个宏观的写作用意。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作者除了写金岳霖,还要写朱自清、闻一多、林徽因、王浩等群体的原因。

再看文章结尾处,“1987年2月23日”,这个写作时间也暗示出很多写作本文的信息。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八十九岁。1987年,汪曾祺这位六十七岁花甲老人对金岳霖先生的回忆,与金岳霖先生进行的心灵对话,恰是他对先生至真至诚的敬重、怀想与纪念,也是自己对西南联大这个情结的品咂。

2.作者一再强调“觉得还应该写一写”,结尾还希望有人能“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这说明金先生的形象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很高,可为什么作者以一个不解金先生的旁观者视角来写金先生?

汪曾祺的语言平实又含蕴丰富,读他的作品要想到曲笔的妙用。他写金先生有趣,有表层与深层意味,一方面表现金岳霖先生貌似另类的“怪”,可笑,好玩,逗乐,甚至选取令常人心生异样、起鸡皮疙瘩的细节,如“扪虱而谈”;另一方面又从内心深处要表达对金先生的多重心灵对话,从而抒发钦敬、追随、向往之感。这是汪曾祺记述特定时期(1938—1946)西南联大的大师们的曲笔艺术。作者对金先生的描述外冷内热,字里行间留白处是他与先生的心灵对话。

作者一再写金先生的怪:“有点怪”,“这就更怪了”,而内心却是想说:先生,我能体会到疾病带给你的痛苦,我能理解您为了教学,“深一脚浅一脚”的不易,我敬佩您用“请原谅”真诚地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别人看到的是您的黄夹克,我看到的是您与众不同的风格,而这可能源自您的困窘。

金先生说:“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别人看到的只是您个性的提问方式,我却看到您为西南联大引领出了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大家在您的影响下快乐地读书、做学问。

对学生的提问,金先生“很注意地听”,“有问必答,很耐心”,细微之处可见教授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品。“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个荒唐的问题有趣,而作者更看到了先生的启发式教学不拘一格,简洁又明了。“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不是简单的八个字,背后是先生对学生的真爱、真切、惋惜与哀悼。先生把“痛”全埋在心里。

作者继续与金先生对话:

我钦佩您有高足王浩,“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我知道在论辩中您的内心一定也是美美的,好像是棋逢对手的满足。更何况“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学生的成就是先生您莫大的幸福,与此相比,生活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先生的知识实在广博,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我懂得您读他的武侠小说,更读作者的哲学人生,“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先生挚爱哲学,又常将哲学演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甚至好似魏晋名士王猛再现一般的“扪虱而谈”,无处不体现着您的人生哲学理念。

先生永葆天真的赤子情怀,您的斗鸡,您的石榴,您的梨,那也是您生活哲学思想的落脚点,从生活细节中我看到了您将严肃的哲学生活化、具体化的理念。我懂得您心中的执着与深爱,情到深处,无须多语,“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戛然而止。

那个在王府井大街,“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的八十岁的金老先生,您是那么天真、可爱,又是那样的热爱生活。而我这个花甲老人,不应该向您好好学学吗?

在这样的心灵对话中,作者汪曾祺与金岳霖先生的心灵之近、理解之深,跃然纸上。

3.读罢文章,我们不禁要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西南联大”是众所周知的苦难符号,为什么作者写那里的人和事却用轻松幽默的文笔?

的确,“西南联大”是个沉重的符号,它让人立即联想到“国难当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三十六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五十六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二栋,图书馆一栋,为砖木结构。那些一代大儒、各行宗师的生活情状只能用“艰苦备尝,十儒九丐”来形容。但就是这样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学者们却彰显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度。比如金岳霖先生,彼时,他四十多岁,风华正茂,才溢横秋。对待逻辑学,同学觉得那像“天书”一样艰深,可是做学问的金先生却说:“我觉得它很好玩。”这句留白很多。它多么轻松,可透过这一句,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学者的心态,以搞研究、做学问为乐。这一句很有趣,也更有滋味,从中我们能够读出作者对金先生由衷的钦佩、敬仰,非大儒不能出此言!

读《金岳霖先生》,我们没有感到六十七岁的作者那份垂老凝重,却在他幽默的情趣中仿佛触摸到了一颗年轻快乐又淡然洒脱的心,想必这也要归因于西南联大的情结吧。像金先生这样有趣味的教授们,他们的学品、人品,无一不对汪曾祺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他怎能不多写一写西南联大的故事呢?事实证明,金岳霖先生等人对作者的影响的确深远。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窥斑见豹,这些经历当能证明汪曾祺对待生活是多么热爱,多么真诚,而这恐怕与那抹不去的昆明记忆是分不开的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汪曾祺写作《金岳霖先生》,一定是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读者须品出作者从金岳霖先生引出的感慨、滋味。

解读文本,我们常常看到“我”的微观世界中映射出一个宏观世界。如果把沈从文、金岳霖等西南联大教授看作是汪曾祺生命之路上的点,那也是茫茫人海中影响最深刻、最经典的点,大师们身上那自由、率真、质朴的风度正是汪曾祺心神向往的品格与追求,教授们的一言一行,不过是生活中的微观细节,但影响不可估量。西南联大是一个营养丰富的氛围,这氛围铸就了汪曾祺等学子们宏观的通透、旷达的精神宇宙,一如汪曾祺在《老夫子自道》中说:“我自写作,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世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关爱生命,平安世界。”

4.汪曾祺作品语言用笔一向简省,可是文章为什么要写作者给王浩的画?这一段食物描写与中心好像关联不大,似乎是闲笔。但闲处见功夫,汪曾祺在文中描述了给王浩的画,“以慰王浩异国乡情”,“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其实这里依然是写作者对昆明终生难忘的深深情结,以画含蓄、艺术地表达出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情怀,他对食物也是很讲品位、讲格调的。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过:“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也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给王浩的画,这所画的事物寥寥几笔,乃是乡愁的符号。这是用感性的艺术形象显现真实的美,与其说是安慰王浩的异国乡情,倒不如说是安慰汪曾祺对金先生的怀念,以及视昆明、视西南联大为故乡的深挚情怀。这份念念不舍源自他西南联大的四年求学经历。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开始写作,这是他人生方向的开始,也注定了他成为一个爱生活、懂品位的大作家。

总之,学习《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我们会解读出在特定环境下,“这一个”“这一群”的本色、本真、率直、真诚等多种品格滋味,读汪曾祺的文章真是一种精神享受。

作者:刘会芹,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语文教研员。

课文新读 特邀主持:李华平

猜你喜欢

牛肝菌王浩金岳霖
王浩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几种野生牛肝菌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善的原意
大师的“遗忘”
喜龙号飞船
变脸的妈妈
较真的金岳霖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牛肝菌扒菜心
牛肝菌:搅和肠子和脑子的大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