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坏疽性脓皮病合并肺部空洞患者的护理

2016-03-10孙艳艳潘瑞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坏疽空洞换药

孙艳艳 潘瑞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730)

·个案护理·

一例坏疽性脓皮病合并肺部空洞患者的护理

孙艳艳 潘瑞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730)

坏疽性脓皮病; 肺空洞; 咯血; 护理

Gangrenous pyoderma; Lung cavity; Hemoptysis; Nursing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由Brunsting、Goeekerman和OLeary于1930年首先报道。它是一种皮肤复发性坏死性溃疡且伴有局部疼痛的皮肤病,本病少见,常见于30~50岁,且女性多于男性[1]。坏疽性脓皮病可为特发性,但约有50%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主要包括炎性肠病、关节炎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2]。我院于2014年11月收治一例坏疽性脓皮病同时合并肺部空洞的患者,经过的30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6岁,2005年4月全身多处皮肤自发或者外伤后形成脓疱、破溃,伴有疼痛、无发热,可自愈或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创面清创、换药植皮等治疗后治愈,未予重视。2010年6月患者劳累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 ℃,伴有胸部牵拉样隐痛,于当地医院就诊,影像学提示双肺空洞,考虑为肺结核,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1年,肺部空洞吸收较好遵嘱停药。2014年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痰、胸痛且痰中带血,肺部影像学提示肺部空洞进行性加重。为明确诊断性肺穿刺检查,病理示: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增生。术后第3天穿刺部位出现红肿,面积约2 cm×2 cm,红肿面积增大,穿刺部位周围出现水疱,且破溃形成溃疡,中央有脓液渗出。破溃面积逐渐增大,先后予以患侧胸壁脓肿切开引流术、创面清创术,术后予以抗炎、止血处理后好转,现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入院查体:右侧胸壁位于乳头上方可见长方形创面,大小约8 cm×10 cm,深及皮下,可见红色肉芽组织形成,无明显渗液、渗血,创口边缘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右上臂近腋窝处可见鲜红色瘢痕形成,大小约1 cm×6cm,略突出于皮面;右侧大腿根部屈侧面可见陈旧瘢痕约6 cm×6 cm。血常规:WBC 7.08×109/L,PLT 222×109/L,HGB 140 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9.6%~11.0%,嗜酸性粒细胞0.62×109~0.78×109/L,hsCRP 10.38 mg/L,ESR 22 mm/h。肺部HRCT:右肺上叶空洞性病变,病理:前胸壁(皮肤科取创面组织):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入院后经多科会诊及科内查房诊断为肺部空洞,坏疽性脓皮病。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60 mg),协达利及罗盖全,洁维乐口服,右胸壁创面规律换药,经过30 d的激素治疗及规律换药后,患者未再咯血痰,无发热,体温正常。右胸壁创口无渗血、渗液,面积减至3 cm×5 cm,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好,逐渐愈合;心肺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陈旧性皮损同前。CT示空洞较前吸收,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并做好保暖措施。限制家属探视及陪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咳痰的性质、颜色、量,警惕感染发生,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相应处理。

2.2 咳血护理 入院时患者主诉近9个月来间断出现痰中带血,评估患者目前咳嗽、咳血的量(每日3~5口,量约10 mL),予患者床旁备负压吸引装置,教会患者识别咳血先兆,如出现咳嗽频繁、喉咽部痒感、气急、胸闷、口有腥味或痰中带血丝等,应指导患者咳血时的注意事项:发生咳血时尽量保持头偏向一侧,将血一口一口吐于污物袋中,咳血后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告知患者正确的咳血方式是避免发生窒息的重要措施[3]。患者住院期间每日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咳痰的性质、颜色、量,做好护理记录,警惕感染及大咯血的发生。饮食以少量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诱发或加重咳血,多饮水,多吃水果,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患者住院期间痰中血丝大部分颜色暗红,咳血量逐渐减少,无新鲜出血。

2.3 伤口护理 患者入院时右前胸可见一处伤口,面积约为8 cm×10 cm,深及皮下,可见红色肉芽组织形成,无明显渗液、渗血,创口边缘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需每日为其进行伤口换药。虽然不同伤口换药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但都有共同的治疗原则,即清洁创面、抗菌消炎、去腐生肌[4]。每次伤口处理前详细评估伤口情况,包括伤口的大小、渗液性质及渗液量,伤口基底组织颜色,边缘皮肤情况等,依据患者伤口情况调整换药方案。根据皮肤科会诊意见,多次留取患者胸部创面组织,病理示:纤维组织及肌组织中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提示该并非感染性伤口。因此,换药时选用无菌生理盐水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环形冲洗皮肤创面,将创面分泌物清除干净,以无菌纱球代替棉球轻轻擦拭伤口,避免棉纤维残留于伤口内引起异物反应,影响组织愈合;伤口边缘皮肤使用0.5%的碘伏消毒,范围半径为5~6 cm,以确保破溃处伤口的无菌性;完成清洁消毒后,于伤口创面外喷贝复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的多种细胞生殖和分化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并可改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上皮细胞的爬行,覆盖创面,因而使创面加快愈合;待干后外敷无菌溃疡油纱,最外层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视分泌物的多少可适当增加换药次数。在换药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组织,减轻换药带来的伤口疼痛。经过30 d的精心清创换药,患者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逐渐愈合。

2.4 用药护理 目前环疽性脓皮病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它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药物。早期系统、足量的治疗可阻止皮损的进展、快速控制炎症和减少新皮损产生[5]。所以用药前向患者讲解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皮肤溃疡有无好转或加重;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消化系统症状,如便潜血阳性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入睡困难等。定期抽血检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予患者监测血糖。反复强调患者服用激素期间不可自行停药或自行减量,避免漏服。

2.5 饮食护理 病人由于病程长,溃疡面深、大,传统错误的概念使病人长时间限制鱼、肉类食物,导致病人机体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因此,我们给患者制订了营养计划,嘱患者应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含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微晕元素及B族维生素,此外,还需多摄入各种水果蔬菜,特别是含有微量维生素C的水果,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促进伤口愈合。

2.6 出院指导及随访 伤口是坏疽性脓皮病病情的一个窗口,如果伤口处理无效,需要指导去皮肤科治疗原发病[6]。由于疗程长,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出院后按医瞩继续服用泼尼松,遵医嘱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伤口愈合情况以及肺部体征,同时注意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 小结

坏疽性脓皮病系统损害少见,本病例出现肺部损害,临床罕见。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及伤口处理,本例中我们根据患者皮肤活检的结果(无菌性炎症)专门为患者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皮肤换药方案,以生理盐水代替碘伏冲洗伤口,以纱球代替棉球擦拭边缘,伤口创面喷涂贝复济促进新生组织生长,用药时加强了应用激素的宣教指导,确保其规律服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开展延续护理,在患者出院后一直进行追踪随访,最大程度巩固了治疗效果。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92-894.

[2] 陈传杰,陆春.坏疽性脓皮病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75-177.

[3] 王瑶.咳血的护理与抢救[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0):1261.

[4] Brooklyn TN,Williames AM,Dunnill MG,et a1.T-cell receptor repertoire in pyoderma gangrenosum:evidence for clonal expansions and trafficking[J].Br J Dermato],2007,157(5):960-966.

[5] 吕晓红,王芯蕊.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160-161.

[6] 蒋琪霞,胡素琴,彭青,等.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整体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3-825.

孙艳艳(1988-),女,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潘瑞丽,E-mail:dabaidexiapu0236@163.com

R473.5

B

10.16821/j.cnki.hsjx.2016.06.034

2015-08-18)

猜你喜欢

坏疽空洞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空洞的眼神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