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整体护理研究进展

2016-03-10李欢利胡佩任慧张增强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活护理患者

李欢利 胡佩 任慧 张增强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保健二科,海南 三亚 57201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整体护理研究进展

李欢利 胡佩 任慧 张增强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保健二科,海南 三亚 572013)

阿尔茨海默病; 整体护理

Alzheimer’s disease; Holistic nursing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病因迄今未明,年龄是主要危险因素。我国老年人群体患病率在4%~5%,其病死率居老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据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有AD患者占老年病患者的58%,而在2030年比例将达到63%[1]。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加重,AD将成为我国老龄化社会必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2]。

目前尚无阻止或逆转AD的治疗药物,非药物治疗与护理是AD治疗的重要环节。已有研究表明[3-6],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症状特点,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笔者结合国内外老年AD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与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从AD早期识别、生活护理、认知能力的训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计划、延缓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AD患者的早期识别

AD病人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忘记要做什么、做过什么,忘记东西放在那里,忘记熟人的名字等,并伴有思维能力下降、情绪异常、人格行为改变等症状。由于老年人多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因此公众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不够重视,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早期就诊而贻误病情。

提高AD的早期识别,一是教育公众重视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二是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比如,早期AD患者反复因高血压就诊而病情控制不好,可能与忘记服药有关。早期AD患者可能因一次肺炎或心肌梗死而出现明显的痴呆表现等。因此,神经科、精神科、老年科、急诊科以及内外科医生均应关注痴呆的早期表现,减少漏诊、误诊[7],避免因不及时、不正确的检查和药物治疗,延误病情甚至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是简单易用的痴呆筛查工具,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可发现早期痴呆患者[8]。遇到疑似AD患者,如记忆障碍、认知能力异常、性格行为改变、情绪异常、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丧失等,医护人员可附加提三个问题:谁带你来的?你去过哪里?你怎么到医院或科室的[9]?如果怀疑为AD患者,则应将病人转诊到记忆门诊或专科诊治。

2 整体护理

2.1 生活护理

2.1.1 生活环境 随着痴呆病情的加重,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逐渐减退,因此,良好的生活环境对AD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病情的延缓十分重要。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设计不同形式的医疗和居室环境[10],比如室内外保持平坦并防滑,有充足阳光和空间,床头配备报警装置,减少或避免环境过载,房间在护士站附近的位置等。一些重要的区域可以进行特殊的设计,比如洗手间可以由专业治疗医师建议、专业设计人员建造,比如配备坐式便器和报警装置等。

2.1.2 沟通交流 由于患者存在记忆力和语言障碍,沟通是AD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可采用简单、渐进的口令,一步一步指导患者;交流时要面对患者,保持眼神接触,语言节奏适当,可以结合肢体甚至书面语言进行交流,根据语言交流情况可以估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11]。对于严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从患者当前实际情况入手,猜测、理解不同患者言语背后的意思;注意患者行为,尊重患者,用合适的语速、柔和的语调进行交流。

2.1.3 精神护理 AD患者可能记不住任何人的名字与容貌,但他依然有尊严和隐私。在沟通的过程中,要体现护士的尊重、热情和耐心,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情与情绪,积极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患者有时会出现愤怒、攻击行为,要注意观察是否因沟通问题导致其要求未被满足,是否身体疼痛不舒服,是否因生活能力下降而导致的挫败感?要分析患者精神行为表现背后的问题。护士要用通俗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患者进行精神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3]。

2.1.4 避免不良事件 创造性的护理策略目标完全在于减轻患者压力和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这包括识别行为并发症和生理并发症,并首先采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性干预。比如活动度、幻觉、妄想、攻击性等属行为并发症,如果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忽视、要求不满足、身体不适等有关,则应首先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药物干预。比如在医疗操作时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凝胶,使用疼痛量表来指导疼痛、护理方案的评估[10]。生理学的并发症包括脱水、消瘦、失禁等,需要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以及定时如厕,解决卫生问题。除非出现伤害行为,否则身体约束只是作为最后的手段[12]。

2.2 认知能力的训练 有资料[15]表明:老年AD患者中,体力劳动病人多于脑力劳动者,文盲病人多于非文盲者,文盲患AD的概率是受过中学以上教育者的3.7倍。这与Caamano-Isoma等[16]通过荟萃分析认为受教育程度低患AD的危险性增高是一致的。因此,非药物的认知能力训练,成为干预患者病情进展的研究热点。

2.2.1 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 对语言障碍患者可用配有图形的识字卡来进行语言训练。鼓励病人看报、读书、团体交流,防止患者智力进一步衰退[17]。通过从简单到复杂地对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2.2.2 记忆力训练 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让患者复述随机性数字,循序渐进增加复述数字的位数和时间间隔。第二,让患者观看并记忆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和事物,可即时回忆,也可让患者隔一段时间来回忆或一起讨论。第三,事件的回忆。可由家人协助,回忆家庭的美好往事,由简单到复杂,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适当地提醒[18]。制订个性化的认知能力训练与护理计划后,每周需安排负责人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效果评估,不断改进训练与护理措施,保证计划的准确实施与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心理护理

2.3.1 注意沟通,消除疑虑 AD患者初期是心理变化最复杂、疑虑最多的阶段,担心记忆力衰退、失眠等身心不适,这个阶段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效果最明显。面对患者,护理人员要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需求,排解病人的疑惑与苦闷。交流沟通时,语速要慢,态度和蔼,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心理不适感,避免患者产生疑虑。

2.3.2 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通过往事的回忆,鼓励患者活跃思维,用乐观的情绪驱赶哀伤和忧郁;引导患者参加适当的团体和社交活动,融入现实生活,增加患者生活的乐趣;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减少孤独感[19]。有计划地进行智力锻炼,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看报,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护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注意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维持较好的心理状况,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

2.4 健康教育 AD患者的照料与医院、社会、家庭息息相关。健康教育应该分层次进行。对于公众,应该宣传痴呆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宣传如何与痴呆患者相处,让痴呆老人时刻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家庭,应传授居家照料的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患者异常行为的处置、认知训练、生活管理、卫生护理以及安全管理教育等知识培训[14],同时还应包括照料者自身压力的疏解以及如何获得帮助等,以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还要特别注意对AD患者的态度[13],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置、伦理学等[10]。

3 小结

由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AD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研究目前也越来越全面和丰富,当前主要的护理模式包括Orem自理模式、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生活活动模式、3R护理模式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模式等[5]。护理方式从生活护理、认知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到医院—社区—家庭共同护理,越来越体现出整体护理理念,从借鉴国外护理理念到逐渐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但研究很少从AD的早期识别、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本文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容易忽视及最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助于制订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延缓AD患者的病情,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

[1] Prince M,Bryce R,Albanese E,et al.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lzheimer's & Dementia: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2013,9(1):63-75.

[2] 顾桂香,刘玉香.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1):78-79.

[3] 徐洪,娇薛梅.精神护理在老年痴呆中的应用探讨[J].药物与人,2014,6(27):25-26.

[4] 江皋轩,崔梅,李明秋,等.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12):126-127.

[5] Roberts G,Morley C,Walters W,et al.Caring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in residential aged care:Successes with a composite person-centered care model featuring Montessori-based activities[J].Geriatr Nurs,2014,36(2):100-106.

[6] 王锦玲,郭亮梅.我国老年性痴呆护理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16-18.

[7] Edwards R,Voss S,Iliffe S.Education about dementia in primary care:is person-centredness the key?[J].Dementia (London),2014,13(1):111-119.

[8] Souder E,Chastain JR,Williams RD.Dementia in the new millennium[J].Medsurg nursing: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Surgical Nurses,2002,11(2):61-69.

[9] Birrer R,Singh U,Kumar DN.Disability and dement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9,17(2):505-517.

[10] James J,Hodnett C.Taking the anxiety out of dementia[J].Emergency nurse:the journal of the RC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Association,2009,16(9):10-13.

[11] Cunningham C,McWilliam K.Caring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in A&E[J].Emergency nurse:the journal of the RC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Association,2006,14(6):12-16.

[12] McBrien B.Exercising restraint:clinical,legal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atient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2007,15(2):94-100.

[13] Andrews J,Christie J.Emergency care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J].Emergency nurse:the journal of the RC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Association,2009,17(5):12,14-15.

[14] Cooke M,Moyle W,Venturato L,et al.Evaluation of a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o implement a capability model of dementia care[J].Dementia (London),2014,13(5):613-625.

[15] 刘爽,张玉莲,周震.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55-1457.

[16] Caamano-Isorna F,Corral M,Montes-Martinez A,et al.Education and dementia:a meta-analytic study[J].Neuroepidemiology,2006,26(4):226-232.

[17] La Rue A,Felten K,Duschene K,et al.Language-enriched exercise plus socialization for older adults with dementia:translation to rural communities[J].Seminars in speech and language,2013,34(3):170-184.

[18] 李春利,陈艳.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6):1182-1183.

[19] McNamara G.Mental health.Putting dementia on the right path[J].The Health service journal,2013,123(6373):32-33.

李欢利(1987-),女,本科,护师,从事慢性病保健康复工作

张增强,E-mail:zengqiang.zhang@aliyun.com

R472.74

A

10.16821/j.cnki.hsjx.2016.06.010

2015-07-15)

猜你喜欢

生活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