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W”转向“STC”的课程实施与教学准备

2016-03-09孙簃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仪器测量

孙簃

“STW”和“STC”,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更强调职业教育的全面性、终身性和动态性,其内涵比前者更为丰富,超越了狭隘的关注学生适应现实工作需要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规划,并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以利于他们生涯发展中的灵活转换与过渡。在终身教育与生涯教育理念日益凸显的今天,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被赋予了更为宽泛的含义,那就是“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更好就业”做准备。下面以“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为例,谈一谈如何实现项目课程目标从“STW”向“STC”的转变。

一、从“STW”向“STC”转变的课程实施

“电子测量仪器”的课程结构一般多以测量仪器为主线进行编写,但在项目教学的背景下,“电子测量仪器”的实施则按照被测电参量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注重符合实际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根据测量需要确定测量方案、选用测量仪器、实施测量任务的能力。课程内容体现以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理念实现了目标从“STW”向“STC”的转变。教学实施则通过项目引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时,更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常规做法如下: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来自企业的真实测量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测量仪器;认识仪器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然后操作仪器完成测量任务,记录测量结果,分析和处理数据;在完成测量任务的基础上,学习测量仪器的结构组成、测量原理;并通过拓展延伸掌握测量仪器的深入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能力;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对任务实施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反思,正确地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并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对基本测量方法、原理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效实现了项目课程目标从“STW”向“STC”的转变。

二、从“STW”向“STC”转变的教学准备

在“STW”向“STC”转变理念驱动下,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更加突出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生涯规划与终身发展。项目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就业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就业可持续性的需要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目标的达成上,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也要关注其学习迁移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由针对职业岗位转至面向职业生涯。

实现从“STW”向“STC”转变的项目课程目标,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课程内容由岗位技能向综合能力转变。首先选好教材很重要,一本好的教材能体现一种新的理念,承载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要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对现有教材进行“STC”理念下的二次开发,在提取符合学生发展的典型项目和工作任务,架构项目、任务与知识、技能联系的同时,更要注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组织方式和实施过程的设计。二是课程实施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教师始终要做到以生为本,根据项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与生涯规划。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里的学习能力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应职业生涯的独立工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对应团队合作能力,而探究学习则对应创新工作能力。三是课程评价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变。教师不仅要注重显性的“知识与技能”,即以培养学生单一的适应工作岗位的一技之长为课程教学目标,更要关注隐性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许多教师在制订后两个教学目标时常常失于空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体现与落实。教师要通过学、思、知、行相结合,做、学、教相统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究、技能掌握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通过学习载体与学习过程的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稳定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仪器测量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事出有因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发明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