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里格气田东区中二叠统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相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6-03-09周锴孙卫王证张一果马永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2期
关键词:气水孔喉水相

周锴 孙卫 王证 张一果 马永平

苏里格气田东区中二叠统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相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周锴1孙卫1王证2张一果1马永平3

(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气厂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砂岩储层岩性致密,渗流规律复杂。通过气水相渗实验、铸体薄片、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对研究区盒8-山1段储层的相渗特征进行分析。尝试将研究区气水相渗曲线由好到差分为I~IV类,其中具有II类和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分布最为广泛。分析认为孔喉半径大小、孔喉分选和孔喉连通性的好坏是决定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图7表4参15

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储层相渗孔隙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段储层岩性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致密,单井产量低[1-2],渗流特征复杂,气藏开发技术难度大,深入认识其渗流特征对指导气田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致密砂岩储层,前人分析了不同微观孔隙结构的储层所具有的渗流特征,其重点主要为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3-9]。还有一些学者[10-14]研究了物性、温度和压力、流体性质及储层敏感性的差异对渗流特征的影响。本文依据储层物性和气水相渗曲线特征参数,本次研究区范围为苏里格气田东区,其主力产气层段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将储层相渗特征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1 储层岩石成分和孔隙类型

盒8—山1段储层岩石类型以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为主,部分含砾,碎屑组成以石英、岩屑为主,石英含量普遍较高;砂岩类型主要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其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晶间孔为主,分别占总孔隙的40%以上,粒间孔含量较少,占总孔隙的7.58%,长石溶孔、凝灰质溶孔仅在部分井的样品中发育。

2 储层气水相渗特征

气水两相渗流属于多相渗流的范畴,它广泛存在于气田开发的中后期[15]。本次研究对盒8—山1段13口井的38块岩心进行了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对应的恒速压汞实验7块,高压压汞实验38块,图像孔隙分析14块,铸体薄片分析58块。

根据反映相渗曲线类型的参数,如束缚水饱和度、等渗点处气水相相对渗透率和两相区面积等,将研究区气水相渗曲线由好到差分为四类(表1、图1)。

I类气水相渗曲线对应的储层物性最好,孔隙度平均值为9.3%,渗透率平均值为0.531 mD;束缚水饱和度最低,平均值为26.6%;等渗点处气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平均值为0.117。其气水两相干扰程度较弱,呈相对均匀的渗流,在含水饱和度处于20%~60%的区间内,由于见水较快,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为明显,而水相相对渗透率则缓慢升高,当含水饱和度大于65%时,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趋于平缓,水相相对渗透率呈直线上升,两相共渗区范围最宽,平均为65%。在研究区目的层储层中,具有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渗流能力最好,利于气水两相流动,开采难度最低,气井生产表现为高产稳产型,但是此类储层发育较少。

II类气水相渗曲线对应的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值为8.7%,渗透率平均值为0.471 mD;束缚水饱和度较低,平均值为35.2%;等渗点处气水相相对渗透率低,平均值为0.097。其气水两相干扰程度较强,相渗曲线中水线上升变化较快,气线相对缓慢下降;在含水饱和度小于70%的区间,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快,水相相对渗透率缓慢上升,当含水饱和度增大至70%以后,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慢,水相相对渗透率则快速上升,共渗区范围较I类偏小,平均值为57%。在实际天然气开发过程中,该类型单井产能初期较高,气井见水较慢,但见水后,含水率上升较快,采气指数相对逐渐降低。但是,采液指数下降幅度较小,可以靠提高采液量来弥补采气指数的下降,稳产时间较I型而言相对较短。在研究区目的层储层中,具有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渗流能力较强,气水同产,开采难度较I类难,是研究区较常见的储层。

表1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段储层气水相渗特征分类表*

图1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段储层气水相渗曲线分类图

III类气水相渗曲线对应的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平均值为8.5%,渗透率平均值为0.421 mD;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平均为46.4%;等渗点处气水相对渗透率最高,平均为0.164。其气水两相干扰程度较强,随着含水饱和度的逐渐增加,在整个渗流区间内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呈近似直线形态下降;在含水饱和度小于70%的区间内,水相相对渗透率缓慢增大,当含水饱和度增大至70%以后,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则呈陡直式快速上升,共渗区范围小,平均为46%。在实际天然气开发过程中,该类型储层单井产能快速降低,含水率快速上升,总体产液指数较低,稳产时间短,可以概括为低产型。在研究区目的层储层中,具有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渗流能力较弱,也是研究区较常见的储层。

IV类气水相渗曲线对应的储层物性最差,孔隙度平均值为8.1%,渗透率平均值为0.329 mD;束缚水饱和度最高,平均值为54.2%,等渗点处气水相相对渗透率最低,平均为0.064。其气水两相干扰程度最强,气线下降样式繁多,在含水饱和度小于85%的区间内,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当含水饱和度增大至85%以后,水相相对渗透率呈陡直式急剧上升,共渗区范围最小,平均为42%。在实际天然气开发过程中,该类型储层初期基本单井产能很低,在持续一段时间后,产能快速降低,含水率快速上升,之后基本产水。在研究区目的层储层中,具有IV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渗流能力最弱,基本无工业产能。

从图1和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I类至IV类相渗曲线,物性依次变差;束缚水饱和度依次增大;等渗点处气水相相对渗透率III类最大,I类和II类次之,IV类最小;气水两相共渗区间依次减小。由以上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规律比较复杂。

3 影响储层相渗特征的主控因素

砂岩储层气水相渗特征影响因素复杂,其相渗曲线形态是各相流体在储层孔隙中的分布状态、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实验流体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次研究结合储层基础地质特征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其渗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微观孔隙结构的微观孔喉结构参数由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铸体薄片图像孔隙分析等实验获得。3.1孔喉大小

Z45井样品(1号样品)取样层位为盒8段,深度3137.23 m,属于I类气水相渗曲线;SD32-46井样品(2号样品)取样层位为盒8段,深度2989.78 m,属于II类气水相渗曲线。通过比较可以看出,1号样品发育相对较多的溶蚀孔,以粒内的岩屑溶孔为主,孔隙组合类型为晶间孔-溶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其中粒间孔多为被填隙物充填的残余粒间孔(图2a,图2b);2号样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晶间孔发育,残余粒间孔较少,孔隙组合类型为溶孔-晶间孔型、粒间孔-晶间孔型(图3a,图3b)。

图2 1号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图3 2号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表2 I类和II类气水相渗特征孔喉半径参数表*

根据高压压汞实验分析,1号样品进汞量集中在1~10 μm的孔喉半径所控制的孔喉空间内,且贡献了90%以上的渗流能力,其平均孔喉半径为0.493 μm(图2c)。2号样品进汞量集中在0.1~2 μm的孔喉半径所控制的孔喉空间内,且贡献90%以上的渗流能力,其平均孔喉半径为0.417 μm(图3c)。分析认为,溶蚀孔发育,孔喉半径大,比表面相应减小,润湿相通过孔喉的能力增强,最终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降低,残余气处含水饱和度增大,两相区变宽。具有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同常规储层一致,渗流能力是研究区最强的。根据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可获得表征孔喉半径的参数(表2),具有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与I类相比减小,渗流能力相应减弱。初步分析认为,孔喉大小不同是影响I类和II类气水相渗特征不同的主要因素。

3.2 孔喉分选性

反映孔喉分选的参数主要包括分选系数SP、变异系数C、均值系数XP及歪度系数SKP。本文选取分选系数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歪度系数、变异系数和均值系数进行分析研究(表3)。

表3 不同分选样品的数据表

孔喉分选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气作为连续相在储层中流动的饱和度下限。如图4、图5,其中SD50-47井样品(3号样品)取样层位为盒8段,深度3108.17 m,属于III类气水相渗曲线;SD32-46井样品(4号样品)取样层位为,盒8段,深度3026.23 m,属于II类气水相渗曲线。两个样品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组合类型相似,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晶间孔发育,残余粒间孔较少,孔隙组合类型为溶孔-晶间孔型、粒间孔-晶间孔型,二者从最小孔喉半径到最大孔喉半径都有进汞量,0.1~2 μm的孔喉半径所控制的孔喉空间贡献了90%以上的渗流能力。但二者的分选明显不同,由表3对比分析可以看出,4号样品分选好于3号样品。随着孔喉分选变差,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中含气饱和度逐渐降低,气相更易因失去连续性而被水“封闭”在孔隙空间里不能再流动,形成水锁效应,使储层含水饱和度增加,气相渗透率迅速下降。根据高压压汞实验可知(表4),具有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孔喉分选性与II类相比变差,渗流能力相应减弱。分析认为,分选性的差异是影响II类和III类气水相渗特征不同的重要因素。

图4 3号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图5 4号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表4 II类和III类气水相渗特征孔喉分选参数表*

3.3 孔喉的连通性

图6 5号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配位数是表征孔隙连通程度的储层微观参数,它表示与孔隙相连的喉道(或孔隙)的个数,配位数越大,越利于气水两相渗流,并使两相共渗区变大,残余气处含水饱和度增大。

如图6、7,其中SD32-46井样品(5号样品)取样层位为盒8段,深度3029.49 m,属于III类气水相渗曲线,平均配位数为0.32;Z45井样品(6号样品)取样层位为盒8段,深度3131.14 m,属于II类气水相渗曲线,平均配位数为1.19。对气藏而言,储层亲水,则孔喉配位数对非润湿相气的相对渗透率影响更大。因为随着孔喉配位数增大,连通孔隙的喉道数量相对增多,气更容易形成连续相流动,相应的束缚水饱和度降低,两相区变宽,残余气处含水饱和度增大。经统计,具有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孔喉平均配位数为0.282,而II类则为0.42,具有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孔喉配位数与II类相比减小,渗流能力相应减弱。分析认为,孔隙连通程度的差异也是影响II类和III类气水相渗特征不同的重要因素。

图7 6号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 结论

盒8山1段储层砂岩气水相渗曲线由好到差分为I~IV类。具有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物性好,束缚水饱和度最低,两相共渗区范围最宽,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最好;具有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物性较好,渗流能力与I类相比减弱;具有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渗流能力相对较差;具有IV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渗流能力最弱。其中具有II类和III类气水相渗曲线特征的储层分布最为广泛。

影响储层相渗特征的因素主要有孔喉半径大小、孔喉分选和孔喉配位数。初步分析认为,孔喉半径大小不同是影响I类和II类气水相渗特征不同的主要因素。分选性和孔隙连通程度是影响II类和III类气水相渗特征不同的重要因素。

[1]何光怀,李进步,王继平,等.苏里格气田开发技术新进展及展望[J].天然气工业,2011,31(2):12-16.

[2]杨仁超,王秀平,樊爱萍,等.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成岩作用与致密储层成因[J].沉积学报,2012,30(1):111-119.

[3]孙卫,史成恩,赵惊蛰,等.X-CT扫描成像技术在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层为例[J].地质学报,2006, 80(5):775-779.

[4]魏虎,孙卫,屈乐,等.靖边气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生产动态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11, 30(2):85-90.

[5]徐国盛,赵莉莉,徐发,等.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渗流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9(2):113-121.

[6]宋广寿,高辉,高静乐,等.西峰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渗流机理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1):53-59.

[7]庞振宇,孙卫,李进步,等.低渗透致密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3,32(4):133-138.

[8]何文祥,杨乐,马超亚,等.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渗流行为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3):477-481,517.

[9]樊爱萍,赵娟,杨仁超,等.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3): 482-487.

[10]李贤兵,刘莉,朱斌.低张力体系油水相渗特征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1(B11):44-51.

[11]徐辉,田荣斌,李珊,等.张家垛阜三段储层敏感性和油水相渗特征[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2,1(6):48-51.

[12]黄海.西峰特低渗油藏流体渗流特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6): 35-37.

[13]欧阳畹町,刘宝平,张章,等.不同物性储层微观渗流特征差异研究[J].中外能源,2009,14(4):57-60.

[14]钟晓,杜建芬.气水相渗特征与高温高压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3):70-73.

[15]余进,李允.水驱气藏气水两相渗流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25(3):36-39.

(修改回稿日期2015-08-03编辑文敏)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44)。

周锴,男,西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气藏地质与开发研究。地址:(710069)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电话:17731760956。E-mail:zhoukai511@163.com

猜你喜欢

气水孔喉水相
P204 萃取硫酸体系中V(IV)的性能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热带睡莲鲜样两种产物形态的挥发性组分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及对可动流体的控制作用
反硝化深床滤池气水联合反洗环节滤床迁移模拟研究
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
上倾管道油携积水运动研究
更 正
子洲气田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夏天喝气水为什么会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