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痴呆老人生活空间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

2016-03-08黄惠姜帆傅琳洁肖炯昌王晴晴王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环境护理

黄惠 姜帆 傅琳洁 肖炯昌 王晴晴 王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对痴呆老人生活空间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

黄惠 姜帆 傅琳洁 肖炯昌 王晴晴 王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目的 了解养老院对痴呆老人照护存在的不足及未满足的需求,探讨以团体家屋居住护理模式为基础的痴呆老人护理空间的设计思路。方法 采用钟表测定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对60名轻度痴呆老人及49名家属、42名普通老人和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的家属愿意将老人送往专门的阿尔茨海默病(AD)疗养机构,68%的老人选择森林的环境来放松身心。普通老人与痴呆老人都更倾向于在有需要时护理人员陪伴在身边。 结论 以护理理论为指引,根据痴呆老人对精神层面及空间环境的特殊需求,本着支持老人切身需要的重要理念,采取天人合一、与自然相融、怀旧疗法等对生活环境进行设计与改进,做到对痴呆老人的全面护理 ,以延缓痴呆病情的发展。

团体家屋; 痴呆老人; 护理空间; 创意设计

Group home; The elder with Dementia; Nursing space; Creative design

自1991年瑞典通过补助团体家屋(Group Home)建设费用五年计划以来,这样的小规模养老模式逐渐兴起,针对痴呆老人的团体家屋照顾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团体家屋[1](Group Home)为有职员协助、6~8人构成的居住设施。入住者多为精神障碍或痴呆的老人,每人均拥有附属浴厕、小厨房及寝室的独立空间。此外,该设施亦包含共用的开放空间,以营造温馨氛围、刺激并减缓失能老人的退化。家屋强调居家式、小型化的24 h安养服务,环境温馨,让入住者就像在家里一样安心、自在。此观念源起于瑞典,之后在北欧与日本盛行,成为新型态照顾模式。近年来,我国已大力发展老年事业,但对老年人精神慰藉以及积极的养老环境的研究仍不够深入,且痴呆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养老需求与其他老人也不相同。针对痴呆老人的照护,空间环境设计上有特殊的要求:(1)集中式护理虽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也使老年人房间类似病房单元般刻板、单调,痴呆老人的私密性和居住品质无法得到保障[2]。(2)痴呆老人的精神状态极大影响着其痴呆症进行性发展的速度。传统的痴呆老人照顾中心只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而忽略了不同痴呆程度的老人在精神方面的诉求。(3)现有的空间环境设计大多从舒适出发,进行无障碍设计,而未从环境方面着眼于治疗和延缓病情。(4)我国已有较成熟的可用于痴呆老人治疗的中医疗法,但未从环境方面融入实施。因此,设计规划符合痴呆老人切身疗育需要的空间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护理理论,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用调查结果来指导创意空间的设计,融入多种创意元素,包括护理的人文关怀理念、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互联网+”的现代照护理念,旨在为痴呆老人营造创意的疗愈空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居住在天津市区。(2)年龄≥60岁的痴呆老人及认知正常的老人。(3)养老机构照护痴呆老人的护理人员。(4)痴呆老人的家属。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钟表测定法[3](认知功能筛查量表):钟表测定法是一个有效的认知测量工具,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敏感性在80%~90%,其特异性也在80%~90%,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新指标。(2)组员自行设计制作的调查问卷(4种):普通老人调查表,痴呆老人照护者调查表,痴呆老人调查表及家属调查表。

1.2.2 调查方法 先使用“钟表测定痴呆法”筛选出60名轻度痴呆老人,对痴呆老人及认知正常的老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一对一问答,并及时与老人沟通交流。对护理人员及痴呆老人的家属,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的发收,并及时沟通交流。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各项数据所占比例,根据数据的指向对空间设计作出创想,并使用3D max 2010设计3D图纸,使用会声会影X5和After Effects CS5进行后期处理。

2 结果

2.1 对环境的要求 在对老人能感到放松的环境的问题中,选择森林环境的老人占68%,其余15%选择沙滩,12%选择田野,5%选择夜空。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老人选择森林的环境来放松自己;95%的老人希望居住环境可以像家一样。

2.2 对照护要求的设计

2.2.1 照护现状及老人的照护需求 调查显示,老人主要由家属和护理员照护,所占比例均约为1/2。在对护理人员陪伴需求情况的调查中,普通老人与痴呆老人都更倾向于在需要时护理人员陪伴身边即可,其中痴呆老人均需要较多的陪伴。

2.2.2 阿尔茨海默病(AD)疗养机构居住意愿 对于是否愿意将老人送去专门的AD疗养机构,55%的家属愿意,并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治疗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有45%的家属不愿将老人送去AD中心,主要原因有担心照顾不周、不承认老人病情以及其他原因(如不希望老人与其他痴呆症老人接触)等。

2.3 对娱乐活动的需求 老人兴趣爱好广泛,他们比较喜欢简单的、团体性的日常活动,其中33%的普通老人和49%的痴呆老人选择了电子娱乐(如看电视、听收音机等),而且痴呆老人比普通老人更喜欢电子娱乐。调查发现,选择阅读的老人最少,普通老人占9%,痴呆老人也只占6%。76%的老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回忆,而痴呆老人更愿意跟他人诉说自己的往事。

2.4 对安全的需要 对于“是否能接受安装摄像头”这一问题,60%的老人和67%的家属都能够接受安装摄像头。

3 实施方案

3.1 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 团体家屋居住护理模式是基于需求驱动的痴呆相关行为模式[4]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5]。需求驱动的痴呆相关行为模式由Kolanowski于1999年提出,主要观念是,应该将痴呆患者常常表现的与社会标准不相符合的攻击行为、语言性激越行为以及躯体性非攻击徘徊等症状行为,视为潜在需求未能满足的表现,而在护理中如果能够找出其未能满足的需求并给予正确回应,就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3.2 天人合一、与自然相融的设计理念 《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天地如一”。因此,要从生态环境与生命本质两方面改善老人的生活,将老人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相融合,顺应人的衰老过程的综合设计。

3.2.1 星空穹顶与森林卫浴 针对老人沐浴和入睡困难的问题,在室内设计中添加自然元素,将卧室天花板设置为星空图案,在自然环境中能使老人感到放松,安抚老人心绪并缓解入睡困难,并使房间在天黑后不完全黑暗又增添趣味。调查显示,有68%的老人选择森林的环境来放松自己,因此,可将卫生间的墙壁设置为森林里的样子,结合多媒体设备,达到如同身置其中的感觉,使老人自然放松地如厕、沐浴。

3.2.2 通透的绿色温室 温室的透明穹顶拥有极好的采光效果,使老人多暴露于日常光的照射,可以减少痴呆患者夜晚的睡眠问题,同时减少痴呆患者“日落综合征”的发生[6-7]。温室供老人散步和休憩,种植绿树、花草等,也可设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并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并能在一日之中能感受时间、一年之中的季节变化。小路由鹅卵石铺成,老人光着脚丫漫步其上,有较好的养生按摩穴位的功效,并能充分刺激老人的感官功能。如在其中开辟小菜园,令老人在休息之余能享受劳作种植的乐趣,可改善老人的认知和动手能力。

3.2.3 中草药熏香与明阵设计 调查显示,老人不愿接受浓烈的气味,但并不抗拒淡淡的中药熏香。虽然中药熏香在老年痴呆上的应用还不十分明确,仍需大量研究继续发掘探索,但是用一些令人醒脑开窍、安神养息的气味,可使老人舒缓身心,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在露台使用具有醒脑开窍功效的中草药设置明阵,它由大小圆圈迂回铺设而成,却只有一条通道,行走者按着迂回的路径通往中心点,再由中心点循原路折返。期间虽不明确身处的位置,但借着这条可信赖的既定路线,拾步而行,体会迂回曲折的路径仿如人生的逆转变迁,又如人生旅途的开展和延伸。将明阵用于痴呆老人的治疗中,使其在明阵中回想和反思,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3.3 怀旧疗法与个性化相渗透的创想思维

3.3.1 记忆走廊及怀旧疗法 空间设计中在建筑的造型、色彩、布置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护理关怀,通过室内装修布置达到家庭化的空间氛围,让老人倍感温馨。在老人的房间入口设置怀旧走廊,与入口处的卫生间相对,对老人的隐私生活有一定缓冲保护作用的同时,使用“怀旧”疗法减缓老人的记忆衰退。而在居室内为每位老人都设置了一面独特的“镜子”,老人年轻时代的等身照。在空间环境中轻缓播放怀旧歌曲,给予老人愉悦身心氛围的同时,控制激烈情绪,促进日常生活、沟通和认知,以及促进健康[8]。调查显示,76%的老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回忆,而痴呆老人更愿意跟他人诉说自己的往事。故可设置多功能感官室,以讲故事的方式鼓励老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并协助老人穿插过去的相片等播放分享出来,将“怀旧”疗法贯彻始终[9-10]。

3.3.2 个性化设计 团体家屋中为老人设立了独立居室和双人居室,可供独自居住和夫妻等不愿分开的老人选择。老人可以带入自己的家具和物品,创造熟悉的居家环境,延续原有的生活方式。我们在设计中增加老人的公共空间,使其呈现个性化,如将餐厅与开放式厨房相连接,创造居家氛围的就餐环境,并可用作治疗性厨房,刺激老人的感官和动手能力。同时,餐厅与温室仅一排花架相隔,在用餐之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餐厅座椅分为中式方桌、沙发椅、吧台等形式,在满足老人个性的同时,也设置防护措施,保证老人的安全需要。将老人的阅览室与沐浴阳光的地方相融合,让喜静的老人享受静谧的时光。

3.3.3 中心型功能区 空间内的功能区设置为中心型,提出短循环路径这一设计[11]。由于93%的老人存在空间定位障碍,有漫游症状。而中心型短循环路径使老人较容易辨别方向并判断自己的位置,在路径中控制并减少小物品的摆放,防止老人磕伤碰伤。在老人触手可得的地方多安装紧急报警按钮,墙面上的物品统一选用嵌入式设计,不存在突出物误伤老人的危险。既将各个功能区尽可能地开放型设计(护理站的开放吧台,锻炼活动室的玻璃门,治疗室的玻璃窗台等),又将活动空间(起居室、餐厅、阳光阅览室、记忆走廊等)穿插在游走路径之中,方便护理人员的照护工作,也使老人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刺激老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日常家庭劳作、简单的童年游戏等,唤起老人的认知和训练行动能力,减少无意义的游走及体能消耗。

3.3.4 引导无障碍自理生活 色彩鲜明的荧光脚丫贯穿门口与卧室、厕所、客厅、阳台等地方,在每个房门都有独特的标识、老人自身珍爱物品、动物图案及文字提示等,辅助和引导老人独立起居生活。无障碍设计强调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计的规划设计,都应当充分考虑生理伤残者和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在遵循规范的同时,应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多加考虑,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12]。采用无障碍设计是基本需求,痴呆老人因其病症的特殊性,安全考虑中要结合自身特点。此空间设计充分考虑痴呆老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由普通老人与痴呆老人对护理人员陪伴需求的这一调查结果分析,他们都更倾向于需要时陪伴,充分了解他们需要的不是强制化的集体看护,而是体现人文关怀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共享住宅”[2]。多数国外专家认为,理想的养老设施不应该一切包办,这样反而会降低老人的活动能力、加速老化的进程,我们在空间设计中努力做到使老人独立生活,利用多种感官刺激达到延缓痴呆症进行性发展的功效[13]。不拘束老人在空间内的任何活动,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触手可及的紧急按钮、方便易达的护理站等,在任何不便之时支持和引导老人生活。

3.4 智能环境设计

3.4.1 智能疗育 33%的普通老人和49%的痴呆老人选择了电子娱乐(如看电视、听收音机等),而且失智老人比普通老人更喜欢电子娱乐。使用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光疗等老人比较喜欢的方式进行认知训练,开展认知小游戏。在每个房间的便器上都加装有生命体征检测系统,方便老人的病情控制。浴室内加装有场景呈像仪,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营造独特的洗浴氛围,改善老人不爱洗澡的习惯。

3.4.2 “互联网+”的应用 出于保护老人的日常生活,在老人的房间里安装摄像头,调查显示,60%的老人和67%的家属都能够接受。在敏感时段关闭(如睡前,采用人员巡逻的方式查看老人安全情况),既可以在老人不感到被打扰、受拘束的情况下了解老人的情况,也可定时开放老人的生活摄像与家属的电子设备相关联,通过访问申请后允许家属登陆查看,使家属放心。也可设置平板触屏,让老人与家属视屏通话,减少路途遥远带来的困扰。

4 展望

随着对老年痴呆症的深入了解,针对痴呆症的护理也大力发展起来。现如今,结合护理理念的环境空间设计需求也越来越大,能够针对痴呆老人的精神层面及环境特点支持老人需要的重要理念,在生活环境上对老人进行护理并延缓老人的病情。团体家屋的居住护理模式在病情改善和成本节约方面都较有优势,这对我国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极有参考意义。此研究仅是在设计方面提出创新,但对使用材料方面未做出研究评判,期待有更多研究完善这方面的不足。就现今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仅在生活环境改善方面进行探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空间环境力求节约护理人员照护成本,但积极培养养老护理人员才是关键。希望有更多的探究指向与团体家屋匹配的护理人员培养与管理,为养老事业添砖加瓦。

[1] 叶至诚.老人福利国际借鉴[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1.

[2] 赵怡冰.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3] 黄若燕.画钟测试在认知障碍老人中的鉴别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8):458-461.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

[5] 黄金.老年护理学[M].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27.

[6] Lawton MP.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perso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01,5(s1):74-78.

[7] Dowling,G.A.Specific interventions: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sleep-activity disruption[J].International Psychgeriatrics,1996(8):77-86.

[8] 张诗琪, 赖锦玉, 黄金月.音乐干预在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1042-1044.

[9] 樊惠颖, 李铮.怀旧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16-720.

[10]刘炳炳,陈雪萍.回忆疗法治疗老年失智症的研究现状[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4):301-303.

[11]王亚南,舒平.基于循证设计的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探究[J].中外建筑,2015(8):107-109.

[12]周燕珉.中小套型住宅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75.

[13]吴春妹.闽南地区养老设施公共起居室功能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 2014.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基金(编号:201510063032)

黄惠(1995-),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老年护理通信作者:王燕,E-mail:yan2015wangly@163.com

R471,R473.59

A

10.16821/j.cnki.hsjx.2016.21.032

2016-05-20)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环境护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