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耻骨联合上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10例报告

2016-03-08李守银王世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环内环耻骨

李守银 王世伟

河南信阳市肿瘤医院普外科 信阳 464000



耻骨联合上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10例报告

李守银王世伟

河南信阳市肿瘤医院普外科信阳464000

小儿;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科常见病,对1岁以上的患儿应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1]。2013-07—2015-10间,我们选用耻骨联合上方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1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1岁1个月~2岁8个月。发病时间为3 ~ 12个月。患儿活动或哭闹时疝内容物突出,多数可坠入阴囊,休息或平卧时消失,无嵌顿。

1.2手术方法氯胺酮复合全麻,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耻骨联合上方皮肤横纹处做一长约1.5~2 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从切口的一端用止血钳向耻骨结节外上方外环口处钝性分离,向外下方拉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外环区域。小儿提睾肌较为薄弱,一般不需切开,用蚊氏钳稍加分离即可。在精索的前内侧可显露出白膜状的疝囊,术者和助手各持一蚊氏钳,提起疝囊。先将疝囊内的内容物推入腹腔。切开疝囊,钳夹疝囊的边缘,术者左手食指伸入疝囊内顶住疝囊壁,用剪刀采取钝性和锐性相结合的方法推开疝囊后面的精索,直至内环处。分离疝囊时操作须细致轻巧,不可使用暴力损伤精索和撕裂菲薄的疝囊壁。张开疝囊,检查内环处无小肠或大网膜后。用小圆针1号丝线于内环处贯穿缝合结扎,剪除多余疝囊。疝囊残端随之缩回腹内斜肌下方。如疝囊较大,可从中部横行剪断,远端的疝囊不须做剥离切除。仔细止血后,将睾丸向下牵拉,恢复正常位置。从原切口的另一端同法行对侧疝囊高位结扎。皮下组织用细丝线缝合1针,皮肤切口对合后用小敷贴牵拉覆盖,一周后去除。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20 ~ 40 min,2例住院3天,其余患儿麻醉清醒后离院。可鼓励患儿早起活动,不须用阴囊托带或沙袋压迫切口,但需妥善保护,以防尿液污染。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无阴囊血肿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率为1%~5%,男性发生率是女性10倍,早产儿更高。双侧者少见约占5%~10%[2]。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3]。1岁以上患儿均应手术治疗。对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我们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小切口治疗,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因为婴幼儿腹股沟管很短,外环至内环的距离很近,且腹外斜肌腱膜薄弱,故可通过外环将疝囊分离至内环处,稍加牵引,便可将疝囊颈部提至外环处。手术时须注意以下事项:(1)小儿疝囊壁菲薄,精索的血管与输精管分散附着于疝囊的后外侧壁且较为紧密,分离时易将疝囊撕破,可用剪刀钝性与锐性相结合的方法轻轻分离。(2)小儿输精管细小,成白色细绳样,与疝囊愈着较紧且与精索血管分散走向阴囊,手术时易被误伤。在剪开疝囊和分离精索时,应随时观察疝囊壁外有无条索状组织,并经常用手摸疝囊壁上有无输精管附着,操作时应特别小心。(3)疝囊结扎一定要到高位内环处,否则一个大疝囊变成小疝囊,引起术后复发。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4.

[2]李连军,将吉芳.应用腹部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116-117.

[3]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6.

(收稿2016-05-12)

R656.2+2

B

1077-8991(2016)05-0075-02

猜你喜欢

外环内环耻骨
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潘王路南延南外环道路绿化工程设计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建设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