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有念于斯土者”
——嵇有庆零陵惠政考

2016-03-08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清代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重有念于斯土者”
——嵇有庆零陵惠政考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嵇有庆,字伯润,号锡山,江苏无锡人,举人。同治五年任慈利县知县。同治八年任零陵知县,同治十一年任衡山县知县,同治十三年回任零陵知县。在零陵知县任上,嵇有庆编修《县志》,创设永善堂,董理蒋公祠,捐修平政桥、望江楼、群玉书院,重修明忠臣王兆熊墓,捐俸赈灾,并著《办荒存牍》二卷二十六篇,政绩卓异。特别是永善堂,是嵇有庆在零陵创办的一个具有近代意识的慈善组织,功能广泛,经营严密,理念超前,最可关注。

关键词:嵇有庆;清代;零陵知县;惠政

2014年初新发现的拙岩石刻群,唐昭铣《题记》载:“同治庚午上巳,邑人唐仙农携子昭铣,陪太守汉阳黄公海华,邑侯无锡嵇公伯润,邑人赵司马旸谷,周太史子岩,同游。”又载:“伯润夫子题词:‘仙农舍人翛然尘外,守拙林泉,庄襟老带。’”所说“邑侯无锡嵇公伯润”与“伯潤夫子”,即嵇有庆。

同治九年庚午(1870)这次游历拙岩,同行者共计六人:唐九龄、唐昭铣父子,知府黄文琛,知县嵇有庆,同知赵旸谷,以及周崇傅。除了观览拙岩以外,嵇有庆还单独为唐九龄题句,即“翛然尘外,守拙林泉,庄襟老带”,也被一并镌刻的拙岩石壁上。

嵇有庆,字伯润,号锡山,江苏无锡人,举人。

其祖嵇承群,父嵇文骏。嵇文骏字步云,号春源,道光十二年举人,候选教谕,曾主讲济南书院三十年,有《笔花书屋诗钞》二卷,同治九年嵇有庆刊刻行世。

嵇有庆于同治五年任慈利县知县。同治八年任零陵知县,同治十三年回任。同治十一年任衡山县知县。鉴定同治《慈利县志》十四卷、督修光绪《衡山县志》、主修光绪《零陵县志》十五卷,著有《办荒存牍》二卷,及编纂无锡《嵇氏宗谱》八卷。

清同治《续修慈利县志》卷六《职官·本朝知县》:“嵇有庆:号伯润,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举人,同治五年任。”同治八年刊本《姓氏》载:“知慈利县事、壬戌科举人嵇有庆。”

清光绪《衡山县志》卷二十五《职官·县令佐职制考》:“嵇有庆:江苏无锡,举人,同治十一年署。”光绪元年刻本《修辑姓氏》载:“同知衔、大计卓异、调署衡山县知县嵇有庆。”

清光绪《零陵县志》卷六《官师·知县》:“嵇有庆:江苏无锡,举人,同治八年任。”“嵇有庆:同治十三年回任。”

清同治五年春《大清缙绅全书》:慈利县:“知县加一级,嵇有庆,江苏无锡人,举人,四年十一月选。”

清同治九年秋、同治十年冬、同治十二年秋、同治十三年冬《大清缙绅全书》:零陵县:“知县加一级,嵇有庆,江苏无锡人,举人,七年十一月调。”

清光绪二年夏《大清缙绅全书》:零陵县:“知县加一级,嵇有庆,江苏无锡人,监生,七年十一月调。”(“监生”误,当作“举人”。)

光绪《湖南通志》卷一百二十四《职官志》:国朝:零陵县知县:“嵇有庆:江苏无锡,举人,(同治)八年任。”

嵇有庆两度出任零陵知县,感概深切,眷顾最多,见之于所作《零陵县志序》,兹录其全文如下:

同治己巳冬,余由慈利来宰零陵。时大府议修《湖南通志》,促郡县各献其书。是邑旧志,重修于嘉庆之初,距今且六十年。其间事迹,方有待于搜讨,甫下车未遑及也。越壬申春,乃与邑人谋之太守,嘉定张公称龙山刘明经沛才,因驰书币招之,择邑中贤而能文者佐之。创议略定,余适调权衡山,而山阴徐君葆龄来代,凡志事之宐,若可供采访,若可任劝输,若可司筦钥、稽出纳之数,则皆由徐君主之。逮癸酉秋,余奉檄重来,问所谓志,乃得盈尺稿本焉。而剞劂之费无所出,有谓可续募之民者,笑谢之。而终不忍书之已成而一若未成也,乃别筹而急刊之。阅时工竣,余窃慰矣,顾重有念于斯土者。邑多佳山水,菁英之气发而为忠贞磊落者,代不乏人。而风俗或有不齐,则民猺杂处也。重以户鲜盖藏,缓急无可为恃。论者谓民贫由于地瘠,其信然欤?今有十亩之地于此,惰者弃而不治,则不获半亩之利矣;勤者治其半焉,则能获五亩之利矣;又勤者尽其地而治之,吾未见有不尽十亩之利而获之也。地本不瘠,而以不尽力之故重诬吾地,地岂任咎哉?余观夫邑之四野,旷土颇多,诚先正其疆界,各辟其荒。高者树桑竹,衍者艺稻麦,不加赋而薄取其赀,以济地方之用。有司量其入,为之广积储,扩教育,乡置义仓,村置义塾,虽田家朴鲁子弟,无不使之略读书,识大义,明礼让之节,秀良者又从而成就之。则干旱水溢有所备,鳏寡惸独者有所养,民可使富,而风俗自可齐也。官斯土者,又安用补偏救敝为哉!果能行此,数十年后,有踵事是书者,秉笔而记之,视今日为何如也?是则余之厚望也夫!光绪二年丙子仲夏月,知零陵县事锡山嵇有庆撰。

光绪《零陵县志》署名黄文琛、张修府倡修(二人先后任永州知府),徐保龄、稽有庆主修(二人先后任零陵知县),刘沛纂修(恩贡生)。是在同治十一年壬申始纂、光绪二年刊刻的。刘沛《序》作于同治十二年癸酉,嵇有庆《序》作于光绪二年。

《县志》在嵇有庆在任时开始编纂,当年他即调往衡山,而两年以后,在他回任零陵知县时,《县志》已经编好,只等刊刻,却见文字中满是他的惠政。这不是虚誉,而是他的心力和实绩确实如此。

以下是相关记载:

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地舆·物产》:“永善堂置买义山四处,一在东关外竹林寺后藩王坟侧,又三处均在西山,竖碑为界。同治十一年,知县嵇有庆蠲俸置买文契,存永善堂。”

卷二《建置·公廨》:“永善堂:旧设太和坊。总兵鲍友智等捐钱三千缗,为施恤、保婴诸费。同治十年,知县嵇有庆、教谕陈昙、训导左寿朋,曁绅王德榜、黎得盛、何若泰、唐仙龄、陶命胄、韩世昌、梁养源等,改建于丰乐仓故址。扩资二万余缗,以其息为恤嫠、育婴、发药、施棺诸善事,旧堂改设义学。”

卷二《建置·城池》:“光绪元年,知县嵇有庆捐廉,修葺城堞百三十丈,缮完北城望江楼城身,及北门之就圮者。自项及趾,各五丈有奇。正南起炮台一座,更筑各城门扇。用钱贰仟缗,交邑绅黎得盛、何若泰经手,不许丁书过问,以期钱归实用。又俱出自俸余,不书捐,不议罚,以扰民。并以城隙荆棘蔓缘,禀请每岁十月由县佣工芟锄一次,著为令。”

卷二《建置·桥》:“平政桥:在大西门外,即古黄叶渡。……光绪元年九月,知县嵇有庆因桥朽,会同永善堂首士筹赀修造,计船三十号,并铁练、桥板皆新。又通禀各宪,将岁收一百一十千文,改归厘局经管。府县俱有案卷。”

卷三《祠祀》:“蒋公祠:在千秋岭,旧有书院,祀汉丞相蒋琬,后废。咸丰元年,知县胡廷槐倡建祠。同治十三年,知县嵇有庆禀请归入祀典,春秋致祭。”

卷五《学校》:“群玉书院:在南门内,县治之左,黄溪庙前。乾隆三十四年,知县陈三恪,集绅士捐赀买入营中废地创建。广二里许,门南向,正对群玉山,故名。内建堂二进,前为讲堂,湖广总督阮元额曰‘香苓讲社’。左右横列斋房二十二间。再上为文昌阁、附阁、东西轩。缭以墙垣。庖湢毕具、前后杂植竹树。门外买置韩家塘,潴水养鱼。并捐置田租、典铺,银两为师生修金、膏火奬赏,及给门夫、斋夫,兼修葺等费。每年馆师,由绅士推择,禀县关聘。生童由县考送,肄业以外,有愿从学者听。同治十三年,知县嵇有庆提出县署征粮底串钱五百千,增山长修金、生童膏火。禀奉各宪批准,岁以为常。”

卷十二《事纪》:“同治十三年,大旱饥。知县嵇有庆设转运局,禀免谷税,商船云集,米价转贱。又捐廉筹赀散赈,自十一月始赈,至次年二月止。”

嵇有庆还曾出赀重修明忠臣王兆熊之墓。

有学者曾说:“王曼士,明大臣,奉命使蜀至永州,州城已为清兵所破,走福源山,后绝食以尽其忠,葬于永州市福田乡习细头村所属福源山中。墓现有封土堆,高1.2米,周长13.5米,圆形,坐南朝北。青石围筑的墓圈于1976年为福田公社拆走修电站。墓旁原有一亭,已废。墓前尚存墓碑一方,左刻‘光绪二年知县嵇有庆改葬’,中刻‘明御史王公曼之墓’,右刻‘光绪十五年知县沈锡修砌立’。”(见《永州古名人墓葬·王曼士墓》)

所说“王曼士”、“王公曼”均误,当是王兆熊,字念葛,号漫士。康熙《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均有传。

嵇有庆参与了忠臣王兆熊墓的重修,前后参与其事的还有知府黄文琛、知县陈三恪、零陵贡生雷辉郢等多人。(详见笔者《黄文琛的政绩与诗名》)

此外,光绪初,湖南授粮储道夏献云倡修长沙贾谊祠,《贾太傅祠志·捐修贾太傅祠题名附刻》载:“零陵县知县嵇有庆捐银贰十肆两。”

如此之类惠绩甚多。

嵇有庆是在第一次零陵知县任上获得“大计卓异”好评的,事实表明这十五选一的比例确实没有虚设。

《清史稿·选举志六·考绩》:“三载考绩之法……京官曰京察,外官曰大计,吏部考功司掌之。”“凡京察一等、大计卓异有定额,京官七而一,笔帖式八而一,道府厅州县十五而一,佐杂、教官百三十而一,以是为率。”

《办荒存牍》二卷,作者署名“湖南零陵县知县锡山嵇有庆”。卷上第一折,时间为甲戌六月初六日,即同治十三年(1874),嵇有庆第二次出任零陵知县期间。

由《办荒存牍》的目录,即可看出嵇有庆为政的良苦用心及干练能力。

卷上目录:《通禀米价甚昂,恐再不得雨,必致更贵,请批准察看情形开仓平粜》《申缴抚藩宪排单》《通禀筹办转运,请饬沿途厘卡免抽厘税,立请批准由永州厘局拨借银两,以资转运》《久旱不雨,筹办转运,谕贫民各宜安分,听候拯救,不许藉荒滋事示》《奉准免抽厘税,谕商民速即请领护票,转运谷米牌示》《采买谷米护票》《补种秋粮不许纵放牲畜践坏示》《访闻四乡近有窃贼并形迹可疑之人,谕各团保赶紧严查驱逐,毋任逗留示》《分派各乡绅士清查极贫、次贫户口,开单呈阅,以便酌予赈济谕帖》《致各乡绅士速查附近贫农户口,分别开单缄送,以便核办启》《禀抚藩厘局宪,现在极贫之户非平粜所能补救,请将永州厘局原买备荒谷石准归赈济支用》《申缴批准动用厘仓存谷排单》《致永善堂首事启》《致各乡绅士启》《禀抚藩宪变通赈济办法并请发兵谷价银,仍委李令买谷来永备荒》。

卷下目录:《通禀赈事办有头绪谨将示稿赈票钞呈,时届严寒并声明买备棉衣施散》《附示稿及赈票》《附禀劝捐情形》《谕贫民应否领赈统由县定其核删核减,各户口不得归怨绅士牌示》《南乡唐公庙地方添设赈厂一处示》《访问贩米各商私用小斛欺骗贫民,查禁后如敢仍前作弊定行拘究牌示》《谕潇湘庙柳子庙两厂稍远各赈户因雪阻到迟,准随时赴署补领示》《禀抚藩宪以准发应领之款归并现在剩余加赈一月》《加赈一月牌示》《商贩米船暗中克扣,特发出官斗并升各一件,买米者遵用较量,免被欺骗牌示》《加赈之期务各携带赈票投候验收发钱牌示》。

永善堂是嵇有庆在永州创办的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慈善组织,功能广泛,经营严密,理念超前。

光绪《零陵县志》卷二《建置·公廨》载有知县嵇有庆《永善堂纪事序》全文,内容如下:

零陵地多硗确,户鲜盖藏,穷民之无告者夥矣。道光初,鲍都督友智创建永善堂。四十年间,积皆万缗,并分其十之一兴义学,甚盛举也。予以同治己巳调任此邦,思所以扩充之。谋诸贤士大夫,皆欣然岀家财助成之,于是捐金益饶。改造新室,举育婴、恤嫠诸事,扩其规制,并及种痘、舍药、施棺、寒衣、义冢诸大端,有余则又以养孤老废疾。先后捐赀,岁可得子钱三千余缗。予复请于上,提拨厘金局汇水一项,岁或三四百缗,或七八百缗,年终交堂绅济用。刋定章程,主于县学遴邑士之贤而能者襄之。岁暮,由县综核出入数,以互考焉。癸酉冬,予还自衡山,又以官中征收,所谓底串者,尽岀之,以五百缗为兹堂恤养孤老之用,以五百缗为群玉书院修脯膏火之用,岁以为常。至是而善量渐广矣。是役也,积数十年而始成。其成也,亦非一人之力,在诸君子无所为而为,知作善而不有其善。不靳千金之布,转困阨而仁寿之,得毋顾之而心安乎?独是天下事不患无治法,而患无治人。盖不必其渔猎于中也。使历岁久而怠心生,怠心生而诸务弛,虽始基之甚难,而懵然不顾者,于良法何有哉!蒙滋惧焉,因又即诸君子之请,具详大府,咨部存案。夫而后事有统摄,“永善”之名因一郡之盛举而大着,尤欲后之人顾名思义,以利赖无穷焉。事既定,裒其章程公牍,及契约出入之数,著于编,为《记事》二卷,俾家喻户晓,昭然在人心目间,殆与予咨部立案之意互相发明也。

《办荒存牍》中又记载着嵇有庆为开办永善堂等事写给永州乡绅的启事。《致永善堂首事启》全文云:

启者:赈济事宜,全为四乡贫苦农夫起见。此次清查贫户,凡不耕而食及游手好闲之人,均不必列入。盖事体甚大,赀本太少,不能不节用也。计赈济经费,必须筹备二万串左右方能足用。县署已倡捐钱三千串,又禀奉上宪批准动用厘仓存谷,约可值钱四千余串,又经堂内首事捐钱一千串,统计不过八千串,此外尚短钱一万串。城内虽尚有数家可向劝办,然所短甚多,不能不向四乡富户筹办。查乡间殷实之家,虽偶遇歉收,并无所苦,且捐赈是今冬明春最要紧之事,若不及早筹备,转届严冬,老弱冻饿而死,固堪痛悯;少壮因饿滋扰,亦当预防。是富户之捐赈,不徒救人,亦以自卫也。不佞忝任斯邑,前后已经六年,平日之禁绝苞苴,此固人所共知,可以自信者。即以地方公事而论,从不肯累及乡间,如两次劝办捐输,皆力请停止。又如团练事宜,从前有一京员回籍,借团练之名肆行敛费,亦破除情面阻止之,从未敢头会箕敛,有伤地方元气。再如永善堂一举,乃邑中一大善事,只有城内诸君助成,并未请乡下写捐。且现在筹办转运平粜谷米,共用二万余串,亦只县署与在城诸君任之,更未谋及乡间。自问所以体恤乡间富户之事,无微不至。今因筹办四乡赈济,初次向在乡富户启口乞助,谅不至拂我所请。至其余中等富户,更不勒派捐输,任其量力乐助。纵所助者只敷救活一人之资,亦所深愿。俗所谓救得一人是一人也。或者曰:“博施济众,尧舜犹病,何敢轻言赈赈济?”然不佞私心自揣,只要清查户口,毋稍冒滥。合计一县之中,极贫者总不过三五千户,二三万丁口。以所筹之数樽节支用,何至不能救活乎?抑更有说者,前在山东闻诸父老言曰:有一年黄河溃口,地方被水,官绅共筹赈济。正在无从下手,忽一授童馆蒙师鸠集门徒,得钱数十串,称欲办赈。众人无不哂其迂,蒙师曰:“无笑为也。人之赈济,或赈一省、一府、一县,再或降而只赈一乡、一里,此皆赈事之最大者。我固不能,我且筹其小而近者。”于是就所居附近之邻居,查得贫户四五家,极贫之户三两家,照古法赈之,百日内竞赖全活。此真有心人也。倘能人人均如此存心,群相踵起,有十分之力尽十分,有一分之力亦尽一分,众力聚,自事易成矣。区区私衷,务祈代向助赈诸君子剀切劝导,不胜感祷之至。

再启者:四乡各处,不及分函寄致,特请贵堂将前函照缮多张,分寄四乡绅士,照信办理。至劝捐印簿,只此一本存在永善堂内,并无第二本印簿。出外写捐,此意尤须告知四乡。至劝捐、催捐、收捐,县署断不派差下乡追逼,亦不派号吏持名帖催唤,总恐或有扰累也。想乡间各富户皆当激动善念,源源来城捐助赈事,不患无成也。致各乡绅士启救荒之法,不外平粜、赈济两端。现已请人赴长沙买平粜谷米去矣。惟赈济一事,现无公款可挪,又不能冒昧上请,惟有各捐各乡,各办各乡,最为妙着,可免境有饿莩。然各捐各办两语,说之甚易,办之则甚难。首在得办事之人及出资之人。现请诸君子会议。

最后还要说到,嵇有庆能诗。

越南使节范熙亮著有《北溟雏羽偶录》,收诗205首,内同途径湖南诗作39首。范熙亮(1834-1886),字晦叔,号鱼堂。进士,越南阮朝嗣德二十三年、清同治九年(1870)北使,任甲副使。

《北溟雏羽偶録》今存抄本二种,为范熙亮的北使诗集。范熙亮又有《范鱼堂北槎日记》,今存抄本一种,为范熙亮的使清日记,内容涉及路程、途中杂事、礼仪、交际、参观等。

去程经永州,范熙亮作《次零陵知县嵇有庆即事元韵》七言律诗一首。题下有注:“号锡山,无锡人,就舟笔谈,归送书及诗。”原诗如下:

兰桡歇处接香衣,清絶晴波皃影肥。琹爱广陵看尚在,材怜随季自知非。骚吟近为湘流爽,雅意遥含楚水晖。半夕云川横笔后,幽怀若傍芾轩归。

嵇有庆前往湘岸,于舟中拜访范熙亮,二人用汉文作笔谈。这首诗是嵇有庆首先写出,赠给范熙亮的,可惜现在只能看到范熙亮的次韵,嵇有庆的原倡一时看不到了。

(责任编校:周欣)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7-0018-03

收稿日期:2016-05-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湖南石刻文献著录与研究”(项目编号15YJA870007)。

作者简介:张京华(1962-),男,北京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主要研究中国学术史。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