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6-03-07

关键词:供给融资金融

黄 芳

(河南工业大学 财务处,河南 郑州 450001)



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黄 芳

(河南工业大学 财务处,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的视角,分析了金融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金融业本身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资本市场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设计思路。认为这些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应着力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服务实体经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都应践行创新发展的理念,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业的关系

从经济实践与金融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任何一种货币政策的实施最后都归结于需求侧,而财政政策主要是用于调节供求侧。当前中国社会货币政策走偏,信贷投放比例严重失调,由此造成了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量过高、杠杆率超出合理范围、成本居高不下等种种问题。供给侧的矛盾极大地冲击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各种经济数据显示,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比例失调是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供给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虽然政府财政政策能导致供给侧矛盾和问题的积累,但主要原因还是货币政策和金融企业的信贷投资资金失衡。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改革财政政策,更加要注重金融体制的改革,即货币政策改革。[1]只有这样才能使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减轻,否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难取得有效突破,甚至会出现越改革问题越严重,矛盾越集中的情况。

2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转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保障。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结构失衡问题严重,主要体现在:金融功能失调,金融机构治理不合理,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金融监管不到位等各个方面。

第一,金融体系功能失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资金的功能。金融体系改革的出发点过多关注了劳动力、土地以及其他领域资金充裕性方面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金融体系内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是大量新型服务型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我国金融业主要服务于大型重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企业,使许多轻资产的科技企业、农业、服务业不能与上述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这些小微企业恰恰是新一轮产业升级换代的重点。据统计,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率低于发达国家的34.6%。[2]二是目前的金融体系与城镇化过程中的大规模融资和国家经济转型不匹配。要求金融体系“短借长贷”期限错配,风险不断增加,资本监管也抑制了银行提供长期信贷的能力,金融市场迫切需要多元化融资渠道,比如市政债,民间资本,等等。国有经济转型方面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重资产行业的资金杠杆率依然很高,而新兴产业很难融资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金融双轨制造成了金融体系内功能紊乱和潜在的金融风险;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即利率和汇率的管制造成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并行,进而导致资源的错配。银行金融体系的管制利率与非银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利率衍生出大量的资金套利行为,大大削弱了中央宏观调控的效果。金融双轨制折射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市场进一步改进。

第二,金融机构治理不尽合理。一是央行与商业银行权责不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许多商业银行参与地方政策性平台贷款业务中,而部分政策性银行依赖国家信用隐性担保、政策优惠等优势与商业银行争利,分走商业银行利益中这块大蛋糕。政策性银行严重偏离初衷,忘记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界限应以市场和公共领域为区分点。二是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占60.60%,远高于全球大型银行股东持股比例。[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现状使银行业容易受政治周期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同时使得银行难以满足财政资金持续的再融资需求。

第三,金融市场结构失衡。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占到社会总融资量的90%以上。间接融资偏好低风险企业,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科技行业、服务业、新兴产业很难得到支持。中国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严重不足,尤其是债券和股票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而债市和股市恰恰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二是行政管制、审批抑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中国债券市场中的参与主体、交易品种和托管清算没有有效统一,其发展远落后于银行间市场,股票市场中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阻挡了大量有活力的创新型企业的顺利进入。

第四,金融监管不到位。一是监管机构监管手段行政化严重,使金融机构缺乏创新活力,特别是监管机构的零风险目标使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商业化难以有效开展,很难实现资源配置创新和效率的提高。二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监管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履行。按照国际惯例,金融监管主要是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两大块。[4]而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立法、协调机制、宣传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传统产业升级催生出金融服务空间。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夕阳产业,比如钢铁业、煤炭业、水泥业等,其产能严重过剩。国家正在逐步压缩这些产业的产能,加快步伐布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与国际接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金融业真正参与到我国压缩落后产能,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改造的大的结构调整中,积极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资源的再次分配,带动国民经济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进一步深挖并购贷款和投行服务的金融需求。

第二,新兴产业拓展金融服务市场。供给侧改革将催生大量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金融市场将由此会出现大规模的信贷资产管理需求和财务咨询需求。金融企业要加快布局对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的服务需求,认真贯彻执行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5]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第三,消费升级催生新的金融需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国家需提升旅游、教育、养老、医疗、家政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快速拓展绿色消费、服务消费、信息消费、品质时尚消费、农村消费等。这就需要金融从业者不断拓展场景服务和消费模式以迎合新兴消费行为,进一步提升按揭消费信贷、跨境支付、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功能。

第四,“双创”战略带来结构性机遇。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的国家战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资源的供给结构也将随之改变。金融资源的供给应由主要满足大型化、集中化的国有大企业需求逐步向满足小型化、分散化的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倾斜,使金融资源的供需错位逐步得到纠正。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将得到改善。

4 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4.1 紧跟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供多元化融资

首先,金融企业要深入传统产业内部面对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比如:进行应收账款融资,信用证融资,商业承兑汇票融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等,真正解决担保难题,把企业逐步引入去产能、去杠杆的升级改造趋势上,而不是简单地抽贷走人。其次,金融企业要结合市场实际选择动产质押物范围,比如:对容易变现、价格稳定、容易保管、产权明晰的货物,可考虑根据质押存货价值的一定比例给予金融贷款。这样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加快资金周转。[6]再次,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的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机构投资成长型企业,引导有转型升级需要的企业,挖掘传统产业新力量、培育经济新动能。大多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行业洗牌都经历兼并重组。金融企业要积极参与企业通过并购贷款、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完成的并购重组,逐步完成对落后产能的改造。另外,对于传统大型企业庞大的流动资产可考虑帮助企业实现资产证的券化,大力推广企业债券, 使资本市场的结构更加合理。相较于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更能降低融资成本,大力提升流动性资产的比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减少审批手续,逐步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注重企业监管体系的建设;鼓励公司推出不同的债券,逐步放开债券流通市场,提高公司债券的流动性与投资价值,为进一步的债券上市交易创造有利条件。

4.2 脉准战略新兴产业,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力发展创业金融,破解创业融资难题

一方面,金融业要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产业,从经营特点和经营优势出发,充分释放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拓宽为战略新兴产业服务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孵化、上市,并支持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支持并推动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努力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对于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和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在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7]

4.3 实现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有机结合高速发展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融入金融领域,使金融朝着便捷化、个性化、多元化、产品服务精细化等方向发展,成为提升我国金融业综合竞争力的新生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会更加飞速地发展,有效地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与活力。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不时出现的“雾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通过绿色金融,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领域,不仅有现实必要性,而且有社会迫切性。一方面,金融业应综合考虑与环境相关产业的收益、风险,引领信贷资源逐步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效益的行业退出,支持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有效缓解我国产业结构“过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要积极推动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的投融资方式的发展;进一步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金融产品。

发展普惠金融可推动资源共享。普惠金融的显著特征有两点。一是受众面非常广,服务对象可包括老弱边穷地区、社会底层人群、微利企业、公益企业。二是产品开发的种类更加丰富。不仅有传统的储蓄类产品,还提供诸如养老金、租赁、结算、保险、支付、信贷等产品。为了有效发展普惠金融,需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有效配合,积极行动。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各项优惠措施,健全合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金融体系,使老弱边穷地区、民营企业、微利企业、新兴企业能真正融到资,融起资。金融领域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不断推陈出新,真正找准市场方向,有效降低金融成本,合理控制金融风险,使普惠金融真正能普惠大众。

4.4 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纾解“双创”融资难题

不同企业融资能力的差异形成了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异。金融机构的差异服务成本由不同企业的行为所决定,这无形中加大了金融机构判断的风险和难度。在当前市场机制的情况下,由于融资能力差异的背后隐含着不同企业的行为特征,为金融机构计算和判断差异服务的效益成本带来不同程度的操作难度和市场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提供差异化服务意味着要解决因为企业融资能力差异所导致的风险差异,即如何测度、管理和控制不同企业之间的风险差异。[8]因此,解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差异性的问题,应该进行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双向考虑:一是如何增强企业的金融服务资源的获得能力,增加符合企业财务能力的有效金融需求;二是在现有制度空间内,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效率、能承受不同类型风险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加强对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供给 。

第一,在宏观金融制度层面,合理安排金融服务制度创新秩序,通过制度建设为差异化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应该消除阻碍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制度障碍,如:逐步取消利率管制,坚定有序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同时要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问题,使民营企业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其次,建立良性的金融创新制度,对金融产品创新行为实行激励相容的市场监管, 依靠市场推动外生性金融制度的创新发展,如发展网络金融服务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民营经济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再次,我国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金融业发展的特点规律,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动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模式,拓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提高金融资源整合的效率。另外,作为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如财务信息披露等,也应受到足够重视。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避免因金融服务需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理解和行为差异,降低信息不对称给金融服务双方造成的供需错位。

第二,在微观经营管理层面,建立与差异性金融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微观经营机制。对微观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提高测度、管理和控制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机构应该更充分地了解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状况,使用更经济的方式对金融资源进行高效率分配,以满足目标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一是建立与差异化营销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按照正确的银行信贷营销策略,将市场拓展与内部机制调整有效结合,尽快建立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小微企业征信制度,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改造审批流程,压缩审批层次,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和应用。创新小微企业信贷评审机制,金融机构要注重对小微企业实地调查,在全面了解其生产、营销、资金状况的基础上,多方采集各种原始凭证、账单、税单、水电缴费记录、原料进货凭证等非常规信息,准确地判断贷款投放的可行性。全方位了解金融业政策法规 、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动态、行业竞争对手变化情况、客户需求及经营状况等信息,通过增强金融从业者素质、加大技术投入等方式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挖掘程度,更好地分析研究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营销措施[9]。三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客户经理,紧贴产业特点建立合理的信贷管理和评审制度,在设计内部评级体系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稳妥推进保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弱化抵押的信贷产品,稳步推进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适合小微企业实际的信贷业务。根据不同客户对象的需求特点开展灵活的差别服务,如对优质客户就要由高级客户经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运用和创新不同的差异化营销服务模式,在细分市场和找准目标客户群体的基础上,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操作程序及风险管理规范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

4.5 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失调问题 ,且存在内部缺陷。伴随着我国证券融资方式的兴起, 直接融资发展速度较快, 但在全国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银行信贷融资的比重仍占绝对优势。从企业融资看,最近几年,间接融资比重逐年增加。2011-2014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75. 9%、 80. 2%、 85. 1%和82. 9%。这种单一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资本金不足, 全社会投资杠杆率非常高 ,暗藏着非常大的金融风险。[10]从直接融资的发展来看,其内部也出现了失衡的现象。突出表现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失衡。股票市场发展迅速 ,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债券市值仅是股票市值的30%左右。债券品种结构也不合理,国家财政债券比重高,企业债券比重低,市政建设债券几乎空白。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是政府对债券的管制导致债券市场行政化、财政化。为此,首先要积极利用现有上市公司资源,结合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融资,募集发展资金,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其次要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加大培训服务和指导力度,支持、组织一些优秀企业,为其创造上市融资的有利条件。再次要制定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或者借壳上市。还要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发行各类债券,优化投融资结构。要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发行与重点项目、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的各类债券,如发行可转债、分离交易可转债等,寻求新的筹资渠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进行相应改变。破解金融改革难题需要立足中国国情,立足四个全面建设布局,立足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格局,立足大金融理念,改变惯性思维定式,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突破,使各项金融改革之间以及金融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互协调。

[1] 宁创.“余额宝”冲击波[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3(8):48-48.

[2] 夏君毅.浅议互联网金融及银行业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4(12):70.

[3] 凯恩斯.转型期投资就做三件事[J].英才,2014(3):81-81.

[4] 连平.美国银行业进一步明显恶化和出现第二波金融冲击的可能性变小[J].新金融,2009(5):11-12.

[5] 张伟进,方振瑞.金融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J].南开经济研究,2013(5):3-20.

[6] 裘翔,周强龙.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世界经济情况,2014(10):50-67.

[7] 陈利锋.金融冲击与中国房价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J].西部论坛,2016,26(1):61-73.

[8] 陈昆亭,周炎,黄晶.利率冲击的周期与增长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15,50(6):59-73.

[9] 裘翔,周强龙.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经济研究,2014,49(5):91-105.

[10] 祥生.金融危机的几个关注点[J].现代工商,2008(11):8.

THINKING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HUANG Fang

(FinanceDepartment,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The economic work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economic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what problems exist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tself;what new opportunities will be brought by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to the financial industry;how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bring into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finance;support;supply-side reform

2016-06-14

黄芳(1975-),女,湖北武汉人,高级会计师,硕士 ,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1673-1751(2016)03-0067-05

F121

A

猜你喜欢

供给融资金融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