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洪湖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3-07洪湖市农机化管理办公室叶爱琼

湖北农机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季稻洪湖市洪湖

洪湖市农机化管理办公室 叶爱琼

洪湖市农业局生产科 戴春桃

对洪湖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洪湖市农机化管理办公室 叶爱琼

洪湖市农业局生产科 戴春桃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东南端,东倚浩浩长江,南接800里洞庭。境内河渠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夏热冬冷,降水集中于春夏。全市国土面积2 519km2,耕地面积64.2千hm2,其中水田53.3千hm2,旱田10.9千hm2。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12万kW,现有拖拉机2.949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 507台;水稻插秧机1 659台;建成并成功运营的万亩(1hm2=15亩)工厂化机插秧育秧基地2家,2 000亩育秧基地31家;联合收割机1 779台;烘干中心10处,烘干设备69台套,可完成日处理2 240 t烘干作业量。2014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3.87千hm2,粮食总产量71.33万t。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6%。2015年全市完成水稻机耕面积98.5万亩,机耕水平为99%,机插面积56万亩,机插水平57%,机收面积97万亩,机收水平97.9%,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到84.6%。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洪湖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棉、油、渔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21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近年来,洪湖市在不断优化水稻种植品种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水稻“一种双收”,俗称再生稻,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提升了粮食品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从2006年开始,洪湖市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操作规程日趋完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不断拓展,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种植效益越来越好。2015年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沙口镇、万全镇、汊河镇再生稻种植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其中沙口镇再生稻连片种植面积达到了7 000亩,沙口镇的董口村、新场村、蔡杨村、长河村中稻已全部再生稻化,沙口镇正着力打造全国再生稻第一镇,洪湖市争创全国再生稻第一市。2015年10月22日,全省再生稻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会在洪湖召开。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再生稻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测产,再生稻单产达389.7 kg,按此标准推算,预计2015年再生季可为洪湖增加粮食产量5.8万t,为农户每亩增收近千元。发展再生稻既是农民增收的新举措,也是粮食持续增产的新途径。

1 再生稻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丰富

洪湖年均日照2 023 h,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5 310.7℃,平均气温为16.6℃,年降雨量1 324 mm,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土地肥沃,且无工业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种植一季中稻收获后还有一个多月的温光资源空闲,为再生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温光水肥气。同时,洪湖中稻面积较大,接近60万亩,据调查,有近50%的中稻可以改种再生稻,有充足的面积资源。

1.2 群众认可度高

再生稻不需要投入很多的劳动量,且生育期短,亩产量高,60 d天生育期即可获得300 kg以上产量,亩平效益1 000元以上。近几年,洪湖市农业局、农机化办在沙口、汊河、万全开展了再生稻高产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片。通过示范片的带动,周边乡镇的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开始自发种植再生稻。2015年洪湖市再生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万亩,几乎大部分水稻产区乡镇都有再生稻,种植再生稻在洪湖已经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增粮增收,群众认可的好模式。

1.3 品牌已经形成,市场潜力大

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好吃”只是一个概念,环保、绿色的消费理念还不够深入,消费空间潜力还很大。在湖北省众多稻米加工企业中专业做再生稻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并不多,再生稻米的市场占有率极低,市场潜力大。2014年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在国家工商局成功注册了“洪湖春露”和“洪湖荷莲香”2个商标。2014年9月农业部颁发了“洪湖春露再生稻香米”“洪湖荷莲香鱼虾稻香米”等4个绿色食品证书和“洪湖再生稻米”地理标志,其再生稻米先后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湖北省首届“楚合”农产品金奖和2015年荆州“速乐购”杯好年货30强等殊荣,为洪湖市再生稻米的销售拓展了渠道。洪湖市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琪妹子”商标。“琪妹子”牌系列大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并获得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1.4 单产提升空间很大

2015年,湖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对全省所有再生稻示范区进行了测产验收,产量最高的可以达到425 kg,而洪湖市再生稻单产却在390 kg左右,因此再生稻单产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增产增收还有文章可做。

2 再生稻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不到位

在头季稻的播期、栽插密度把握和后期再生季的栽培技术上没完全到位,还不规范,导致再生季有效穗少,生长不整齐,产量不平衡。

2.2 机具选配不成熟

一是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致使头季稻收割时收割机履带会碾压20%~30%的稻茬,导致头季稻机械收割同人工收割相比,再生季的产量有很大差距;二是需要遴选出合适的施肥机械解决农民施肥难问题。再生稻收割前10 d左右施一次催芽肥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而此时正值高温期间,水稻封行灌浆,人工下田施肥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农民往往不愿下田施肥,或施肥不足,

2.3 品种较缺乏

适合再生稻种植的品种缺乏,“头季大穗、再生季多穗”的高产优质、再生力强的品种选育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洪湖作为再生稻种植的水稻品种只有“丰两优香1号”,虽然近年来,洪湖对再生稻品种做了遴选及试验示范,但是,和“丰两优香1号”相比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农民的选择性较为单一,种源后劲不足。

2.4 产业不配套

从再生稻的全产业链来看,产业开发没有跟上,品牌创建乏力。再生稻整精米率低,细米副产品多,企业加工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

3 对策建议

在生产层面:一是要适当提早。播种期的确定要以确保再生季在寒露风到来前能安全齐穗为原则,一般头季稻收割到再生季安全齐穗需30 d,而洪湖再生稻头季的收割时间一般在8月15日左右,到安全齐穗的时间在9月15日左右,遇到寒露风(9月10日)的几率非常大。因此洪湖头季稻的播种期要适当提早,最迟不能超过3月底,确保头季稻在8月上旬收割,这样既可规避寒露风的风险,又可充分利用8月中旬的温光资源积累再生稻的产量;二是要适当加大密度。目前洪湖头季稻栽插密度一般在1.3万蔸左右,距离高产要求亩栽1.6万蔸还有3 000蔸的差距。据全省调查,再生季高产的栽插密度都在1.5万蔸以上。适当增加头季稻的栽插密度,可保两季平衡增产;三是要强化后期水肥管理。大量研究表明,水稻再生力以及再生季产量与头季稻根系活力成极显著正相关。为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必须增强土壤透气性,排除土壤有毒物质。因此后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一是在头季稻齐穗15 d后要结合灌水早施促芽肥(亩施10 kg尿素),并实行干湿管理;二是在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水追施提苗肥(亩施7.5 kg尿素);三是头季稻收获时尽量保持田间干爽,以免损伤稻蔸影响再生。头季稻收割后应及时上水护蔸,保持水层,以免高温灼蔸影响再生;四是要推行连片种植。连片种植是再生稻成功的关键。不连片种植在管水的问题上会产生矛盾,导致再生稻成苗率低,影响产量;五是要实行标准化操作。要按照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机械化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机收“六统一”进行标准化操作。统一种植模式,即肥稻再生模式。冬季不能闲田,种上代绿肥,既可提升地力,又可提高再生稻米的内在口感品质。统一品种、统一机械育秧、统一机插,可以保证播种时间、秧苗素质和栽插密度。统一管理,就是要保证再生稻米的品质安全,确保绿色食品的纯正性。统一机收,就是要利用适宜的机械,保证头季稻的收割时间,最大限度减少机械对稻蔸的损伤,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在农机农艺融合层面:一是研发能够调整行距的插秧机。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致使每4行再生稻中有1行被收割机碾压,导致第二季再生苗不足。如果在第一季种植时调整行宽,与头季稻机械收割行走路线相匹配,就可减少机械对头季稻蔸的碾压,就可提高再生季的有效穗,提高再生季的产量;二是选择割幅较宽的联合收割机。如果头季稻栽插行距不能与收割机轮距相配套,则尽量选择割幅较宽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头季稻,减少对头季稻的碾压量;三是要采用加装切碎装置的收割机。再生稻头季机收时秸秆过多过厚覆盖了稻桩,就不利于再生苗发育返青,收割机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并调试好使其排出的秸秆细碎均匀地覆盖在稻桩上。既保墒肥田,又不影响再生苗的生长;四是科学选择最佳收割路径。加强机手培训,提高机手作业水平,尽量减少收割机在田间的往返频率,特别是田间转弯处选择合适的转弯角度以减少机具行进时对稻桩的碾压。

在加工层面:一是要努力提高加工品质。洪湖市再生稻的整精米率只有35%左右,低的只有33%。最高的也只有36%。这除了与再生稻成熟不一致有关外,与我们现有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亦有联系。因此加工品质还有待提高。农业专合组织或龙头加工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努力提高再生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再生稻的出米率;二是要延伸产业链。再生稻出米率低,细米占50%左右,我们要充分利用再生稻细米质优量多的优势,把细米开发成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降低再生稻米生产成本,提高再生稻米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农民增收;三是要建设再生稻谷仓储。洪湖再生稻主要是“丰两优香1号”,带有茉莉花香味,这是洪湖再生稻米的显著特征和卖点。为了保持香味,往往在春节前后集中及时上市销售,市场压力很大。要变集中销售为常年销售,且保持香味不减,建设再生稻谷专用仓储显得格外重要。

在销售层面:一是要整合品牌。目前洪湖市有2个专业合作社已经注册了再生稻品牌,还有其他合作社也想自主注册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多乱杂不利于再生稻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整合全市已有的再生稻品牌,达到全市再生稻产业开发一盘棋;二是要培植主体创大品牌。品牌就是生产力。目前洪湖虽有春露合作联社开发再生稻米品牌,但就其实力而言还是有限。我们要走出去引进大型企业,从再生稻的品种研发,技术攻关,仓储建设,链条延伸,品牌创建,销售团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新起点、新要求、新突破。要以洪湖为核心基地,辐射荆州,湖北乃至周边省份,把洪湖市打造成名副其实全国再生稻第一县(市);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同时再生稻全程没施用农药,肥料也用的少,是绿色安全食品。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再生稻米的特性,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推介,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产品展示会,让再生稻米优质安全的理念深入到每个消费者的脑海中。

在政府层面: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视再生稻产业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种植模式,是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有机结合的代表,发展再生稻产业意义重大;二是在政策上要扶持再生稻产业发展。洪湖是国家产粮大县,要从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再生稻产业,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创建及推介等环节给予支持,切实把洪湖市再生稻产业从小做到大、做强,使再生稻产业成为洪湖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12-24)

猜你喜欢

季稻洪湖市洪湖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洪湖水浪打浪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瞻仰洪湖烈士纪念碑
洪湖市物理教研员朱道荣荣获“水乡英才奖”
杏林雨露育新苗——记洪湖市新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