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6-03-07荆彩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满意率输液小儿

荆彩萍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荆彩萍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530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根据护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65例)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强化护理、心理护理及情感沟通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观察组(265例),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情况、不良反应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LACC评分为(1.3±0.2)分,对照组FLACC评分为(4.2±0.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规护理模式中加入强化护理、心理护理及情感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感,提升依从性,优化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情感沟通;护理满意率

静脉输液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对于患儿来说,因此类患儿的静脉管腔较窄,且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进一步增加静脉输液的护理难度[1]。基于此为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根据护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强化护理、心理护理及情感沟通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5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65例)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强化护理、心理护理及情感沟通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观察组(265例)。其中观察组男144例,女121例,年龄0.5~8.0岁,平均年龄(4.64±1.14)岁,小儿支气管炎84例,上呼吸道感染99例,腹泻58例,其他24例。对照组男146例,女119例,年龄0.5~8.8岁,平均年龄(4.88±1.06)岁,小儿支气管炎86例,上呼吸道感染98例,腹泻58例,其他2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强化护理、心理护理及情感沟通的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3岁患儿采用头皮静脉输液,≥3岁患儿采用手部静脉注射。在输液前,首先要对患儿相关情况进行基本检查,如对一些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先进行试敏等[2]。在穿刺时,和患儿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并确保穿刺的快速、准确,避免反复穿刺。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患儿入院后,以温暖的笑容接待家长及患儿,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患儿的恐惧,并对患儿家属介绍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获得家属认同,有助于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并做好相关检查、试敏等。在进行穿刺时,一方面要消除患儿的恐惧,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并鼓励患儿要坚强、勇敢,并夸赞患儿,如用“好样儿的”、“真勇敢”等词汇,待患儿的反抗意识减弱时,以20°左右的进针角度,快速、准确穿刺[3]。在穿刺完成后做好固定。此外一些患儿会出现紧张、恐惧、不安,乱动影响输液针固定,护理人员就可为其播放动画片、儿歌等,以此转移其注意力。并强化巡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输液完成后,先去掉固定胶布,动作轻柔、快速拔针,如果是头针,在拔出后,需要按压5min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FLACC评分情况、不良反应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其中FLACC量表由护理人员进行真实评价,得分越低,代表疼痛程度越轻。护理满意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儿监护人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FLACC评分为(1.3±0.2)分,对照组FLACC评分为(4.2±0.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操作十分简单的基本治疗手段,没有技术难度,但也就是因为这一原因,使得相关护理工作特别容易被人忽视[4]。但患儿与成年患者不同,其耐受力、心理、心智都要明显弱于成年人,依从性差,穿刺时会抗拒,注射过程中,还会多动,引起不良事件。所以对于此类患儿来说,仅以常规的护理方案显然是不够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患儿的心理、生理角度,从输液前、穿刺、输液中、输液完成的各阶段入手,开展适于患儿自身特点的静脉输液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LACC评分为(1.3±0.2)分,对照组为(4.2±0.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规护理模式中加入强化护理、心理护理及情感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感,提升依从性,优化医患关系,值得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推广应用。

[1]国君,徐银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9):152-153.

[2]赵淼英,何艳彬.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5,14(28):146-149.

[3]张丽娟,张朋.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39):248-250.

[4]王永梅,谢小英,李杰,等.健康教育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3,8(17):137-1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82

2016-09-13]

472143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满意率输液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