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4例的疗效观察

2016-03-07张晓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张晓宇

·康复医疗·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4例的疗效观察

张晓宇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54例确诊为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针刺后溪、申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良9例,中13例,差5例;对照组分别为8、10、9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针刺加后溪、申脉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针刺;康复训练;中风偏瘫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角歪斜等症状。中风病名源于《内经》,其名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1]。奇经八脉在经络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主导、沟通、联系十二正经的作用,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穴位,督脉属“阳脉之海”,阳跷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后溪、申脉相合可通调阳气,疏通经络,主治头面、颈项、四肢等病症。配合局部对症取穴,诸穴合用可全面改善肢体偏瘫,加快肢体功能恢复。中风引起的肢体偏瘫主要是指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现今主要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本文观察54例中风偏瘫患者的对照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的54例中风偏瘫患者,年龄34~8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治疗组采取针刺后溪、申脉配合康复训练和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和普通针刺治疗,平均治疗3个月。

1.2.1 治疗组 常规消毒后,针刺选穴:后溪、申脉,配合局部对症取穴,上肢取极泉、尺泽、合谷、肩骨禺、曲池、外关、通里;下肢取风市、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解溪、冲阳;口眼歪斜者取风池、颊车、地仓、水沟。留针20min,1次/d,10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 d。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取后溪穴用30号毫针,针尖紧靠第5掌骨掌侧缘向合谷方向透刺0.5~0.8寸,施强刺激的提插捻转泻法,以手指抽动及患者感觉酸、麻、胀、重、沉至整个手掌为度,留针20min,每隔10min行强刺激的提插捻转泻法1次,起针后不按针孔。取申脉用30号毫针,针尖向足尖方向平刺0.5~0.8寸,施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余穴常规刺法,施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10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配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采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等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为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从近段关节向远端关节依次活动,髋、膝、踝、肩、肘、腕关节等,活动远端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固定,各关节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都应训练,动作轻柔,防止疼痛,如Bobath举手训练;桥式运动,训练躯干及核心肌群肌力,不断提高下肢肌力及骨盆控制能力,同时促进下肢易化分离运动为独立步行做准备;体位转移训练:如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站转移,患肢负重及重心转移、平地步行,上下楼梯训练等,必要时可借助拐棍、助行器等。40min/次,1次/d,10次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取普通针刺,并配合康复训练,方法同治疗组。

1.3 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选取Brunnstrom分期量表和ADL量表进行疗效观察,ADL评分良≥60分,中59~41分,差≤40分。每4个疗程评定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和ADL评分比较(n)

3 讨论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以通,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穴位,督脉属“阳脉之海”,阳跷脉是人行走之机要[2]。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小肠经穴位,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通督脉;申脉穴位于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主治腰腿酸痛、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头痛、眩晕、失眠等,通阳跷脉。两穴相合可通调阳气,疏通经络,主治头面、颈、肩、脊中、四肢等病症。配合局部取穴,诸穴合用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再加上康复训练疗法训练,疗效更为显著,普通针刺加后溪、申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佳,值得推广。

中风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都会遗留瘫痪、言语不清等后遗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普通针刺加后溪、申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急性期后3个月内是最佳治疗时期,须及早治疗,应不断鼓励患者及家属保持积极情绪,坚持锻炼,配合医生治疗,会收到比较满意的康复效果。当然,在现代医学飞跃发展的今天,中医针灸在治疗中风方面仍须继续进一步努力研究,以使中医针灸在治疗中风方面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更好的为中风偏瘫患者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1]石学敏.针灸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7-219.

[2]何二帆,汤继芹,张永臣.八脉交会穴后溪与申脉主治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15(2):270-2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91

2016-09-07]

137000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