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院构建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2016-03-05卢亚莲杨丽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识模块院校

卢亚莲 杨丽彦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高职学院构建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卢亚莲 杨丽彦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在“专业能力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博弈过程中,审视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实忽略了“综合素质教育”重要性。因此设计适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模式非常必要。通过贵州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重点课题《构建贵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以台湾高等技职院校通识教育为研究视角》,经过两年的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和多次研讨,形成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由六个维度,18个课程模块组成,并对18个课程模块的实施课程或活动方式都做了设计。本通识教育模块虽然还有待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但对培养各专业学生建立正确的信念、理想、价值观、人格和道德及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功能。

通识教育;高职院校;课程模块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 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但在中外科技与制造交融的新时代,难免存在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的思想意识影响日益深化。导致少数人爱国思想、民族精神、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等事件不断出现。审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并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高职学院不得不思考通识教育的模式。而如何能尽快、高质量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实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中外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研究

早在19世纪欧美教育学者感到大学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拟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能培养出完整的人。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哈佛大学在通识课中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计划”与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都在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而中国古代《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可见我国古代就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通识教育,我们决不能办好一所大学。”世界很多国家很早就把通识教育融入教育体系。“通识教育”一词,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自1984年开始,台湾高校普遍开展通识教育,且卓有成效。通过与台湾高校的教学交流,观察到台湾高校素质教育特色突出,特别在宏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美学艺术素养、社会科学素养、诚信守法、自然科学与技能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素养方面卓有成效。但是我国高职学院“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

二、关于通识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

研究和借鉴台湾省的先进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加快创建高职学院通识教育模块,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质量。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经验的同时,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贵州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模式。为此我们设计了《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情况调研问卷》,并在贵州境内选取了5所教学效果很好的高职学院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共计100道题目,参与答题的学生涉及各个专业。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收回有效问卷2314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高职学院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做得很好,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技能“很好”或“强”的一共不到30%,表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技能仍然缺乏自信。有58.04%的学生认为困扰大学生活的原因是专业课学习困难;有47.93%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能让我们得到思维的启发”;有42.26%的学生表示偶尔才会关注一下新闻;有50.52%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最容易引起矛盾的原因是“生活习惯差”;有58.08%的学生表示除了上体育课时间外;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就更加不乐观了。100个涉及学生价值观、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调研结果都不很理想。我们不得不审视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快速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能力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博弈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急需,我们确实忽略了“综合素质教育”重要性。因此设计一套适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模式非常必要。

三、通识教育模式设计

通过调研结果的反复分析和多次研讨,我们设计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由六个维度,18个课程模块组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为促进教育对综合素养的提升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能力的需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设计了《高职学院通识教育模块》。目的是引导学生激发高层次认知、情感和技能,逐步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核心能力培养模块

核心能力培养模块的培养目标:立己达人,具备主动关心社会正义的公民素养。教育理念是培养最基本的合格公民,它必须超越职业教育和社会公民意识的分割,全面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在身体素质、思想意识、价值操守等方面获得发展和提高。因此,引导学生炼筑自我修养、社会关怀、责任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养成为主动关心社会正义的素养。

2.自然人成长模块

自然人成长模块的培养目标:涵养精致生活,积淀多元文化。使学生的体力、智力、情绪趋于完善。该模块的设计是逐步引导学生合理健康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循序渐近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有计划、有目标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教养过程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情感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并有完善人格的自然人。

3.社会人成长模块

社会人成长模块培养目标:拓展知识广度,深耕基础能力。高职学生作为将要立足于社会的职业人,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有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有开拓的视野、有职业伦理规范。因此,本模块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对复杂社会变化的应对能力。

4.道德人成长模块

道德人成长模块培养目标:坚持抱德炀和,善于见贤思齐。本模块注重内化学生道德情操的素养,陶铸负责敬业的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崇尚社会正能量并有乐融于其中的精神。

5.国际人成长模块

国际人成长模块培养目标:尊重多元差异,孕育国际视野。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具有认识国际社会变迁的能力,有以宽广的视野了解全球化发展的素养。使学生养成能跨越国界和地理空间,能以世界维度观察问题、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避免传统与现代之间对立,及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障碍,为学生拓深文化资源,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

6.非正式课程模块

非正式课程模块培养目标:开阔视野、综合素养提升。本模块是延伸课程模块,主要由各类讲座、报告、研讨、技能竞赛与各类实践以及其他类型的延伸课程构成。学生可以自由选修。

四、通识教育研究总结

本课题经过广泛和认真的调研收集了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反复研讨确认了高等职业院校开设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反复筛选需要解决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问题,设计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由六个维度,18个课程模块组成,设计了对应的课程或活动主题。历时两年得到含本院在内6所高职院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本通识教育模块虽然还有待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但对培养各专业学生建立正确的信念、理想、价值观、人格和道德及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功能。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多种形式地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是教育事业重大工程之一。

[1]杨丽彦.思政教育与古代文学无缝衔接的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3.

[2]卢亚莲.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2.

[3]卢亚莲.对高职院校构建品牌校园文化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11.

[4]杨丽彦.贵州现存“社树崇拜”现象探析[J].大家,2012.

[5]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08.

[6]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

[7]李曼丽.通识教育摘要:一种大学的教育观[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

[9]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build general education model research

LU Ya-lian YANG Li-yan
(Guizhou Light IndustryTechnical 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industrialization in our country,in order tomee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ed for skilled talents,vigorously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s cultivation process in the ability to"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comprehensive quality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the game,look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in the education,indeed we ignore the importance"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So the design is suitabl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general education mode is verynecessary.By the guizhou province approved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the provincial key project","after two years of extensive research,argumentation and discussion many times repeatedly,to form the model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ysixdimensions,18 ofcourse modules.And yes,18 course module design was made in the way of implementing courses or activities.This general education module while it remains to be perfect in the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bu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belief,ideal,values,personality and moral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has irreplaceable power.

Gener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urse module

1009—0673(2016)04—0064—04

G710

A

2016—07—03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思政类课题“贵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以台湾高等技职院校通识教育为研究视角”(编号:14szk027)。

卢亚莲(1964-),女(苗族),贵州思南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杨丽彦(1981-),女,江西南昌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李华玲

猜你喜欢

通识模块院校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