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疑义一则

2016-03-05吴春生代少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兴义断句孙子兵法

吴春生 代少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孙子兵法》疑义一则

吴春生 代少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孙子》中“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句在脱字和断句上均有分歧。就是否脱“贵”字而言,由于与之相关联的“兵贵胜,不贵久”中“胜”不当解为“速胜”,脱“贵”之说有误;就断句上来说,只有把本句断句为“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才能与后文的“兵贵胜,不贵久”相照应,其他两种断句方式因其或增字或增字兼倒装而不足取。

孙子兵法;胜;辨析

《孙子兵法·作战》“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句,目前所见除汉简本“战”后无“也”字,其余各本均相同。此句历来争议较大。一方面是脱字上的争论,宋代叶大庄、明代赵本学认为“胜”当为“贵胜”,疑脱一“贵”字,如此则同篇末“兵贵胜,不贵久”文义相合。[1](31)杨丙安、郭化若、许威汉等①均同意此观点,但吴九龙认为,不当有“贵”字。[2](22)另一方面断句上亦有争论,归纳起来有“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和“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失挫锐”等三种断句方式。[3](18)

就是否脱“贵”字而言,笔者以为吴九龙所说甚是,此处不当有“贵”字。前人之所以认为此处脱“贵”字,主要在于认为后文的“兵贵胜,不贵久”中的“胜”和本句“胜”一样都为“速胜”,下文有“贵”而这里无“贵”,故当脱“贵”字。如朱墉《武经七书汇解·孙子》引沈友曰:“贵胜即贵速”,下文亦作“兵贵胜,不贵久”,十一家中孟氏、张预释“胜”为“速胜”,郭化若、骈宇骞等亦以“胜”为“速”。[3](19)但笔者以为释“胜”为“速”或“速胜”本身就非常可疑,因为据笔者目力所及,先秦文献中除本句外②,尚未见到有“速”或“速胜”义的“胜”字用例。基于此,禇良才提出了“胜”字为有“疾速”义的“腾”字的同音借字,并举出了大量的文献例证。[4](23)检《汉字古音手册》得“胜”为书母蒸韵,“腾”为定母蒸韵,二者韵部相同,声母也相近,虽有同音借字的可能,“古音通假的可能性虽然大,但是仍旧不可以滥用”[5](1),尤其是类似在此处不需要用通假借字来予以解释的地方,更是如此。

之所以说此处并不需要用通假借字,也不需要用脱字来予以解释,是因为与本句呈对应状态的“兵贵胜,不贵久”句可以用“胜”本字且并不增字的情况下,能够解释顺畅。前人之所以解“贵胜”之“胜”为“速胜”,是误以为“胜”为“速胜”方能与后面的“久”形成相反并转折,文意方能形成转折。而事实上是,先秦文献中结构为“贵A不贵B”的句子,在主语同一的情况下,前后小句之间虽存转斩意味,但A与B未必需要一定是相反关系。我们在先秦文献里检得“贵A不贵B”的句子共9例,如下:

(1)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榖梁传·隐公元年》)

(2)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鬼谷子·本经阴符》)

(3)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鬼谷子·谋篇》)

(4)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商君书·画策》)

(5)上不尊德而任诈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不贵善行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司马法·天子之义》)

(6)老子曰:凡为道者,塞邪道,防未然,不贵其自是也,贵其不得为非也,故曰勿使可欲,无日不求,勿使可夺,无日不争,如此即人欲释,而公道行矣。(《通玄真经·上义》)

(7)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通玄真经·道原》)

(8)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尹文子·大道上》)

(9)不贵其独巧,贵其能与众共巧也。(《尹文子·大道上》)

此9例中,虽有A与B形成正反对照关系的6 例,但没有形成正反对照关系的也有(1)(4)(7)等3例。不仅“贵A不贵B”如此,在存有转折关系的“V……,不V……”中也是如此,如:

(10)亲富不亲仁,君焉用之?(《左传·定公九年》)

本例中“仁”与“富”只是事物中两个存有联系的两个方面,虽有转折,但也并不形成正反对照。既然“贵A不贵B”中A与B不必一定是正反关系,那么“胜”就不必一定要增“速”字来与“久”对应。因此李零把“兵贵胜,不贵久”释为“军事上只重取胜,而不重持久”,得之。[6](21)既然“贵胜”之“胜”与“速胜”无关,那么相应地,“其用战也胜”之“胜”也就与“速胜”无关,“胜”前也就不当脱“贵”。以上是就脱字而言,就断句来说,笔者以为此处无妨就是“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下面试从两个方面略加阐述。

首先,就“也”字来说,其基本功能是表判断的语气词,这是就其用在句末而言,当其用在句中时,王力指出,用在句中的“也”字,表示的是一种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7](449)笔者以为,用在句中的“也”字,不仅仅只表停顿,在表停顿的同时,也具有判断的功能,只不过在表判断的同时,又加之以确认,从而加重了这种判断,使之在判断的同时又具备了使主语成为焦点的作用,以强调提示下文要对主语具有某种行为或性状进行解释或说明。这正如王统尚、石毓智所指出的那样,“它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判断,由此派生出焦点、强调、对比等用法”[8],如: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12)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管子·法禁》)

(13)杜原款将死,使小臣圉告于申生,曰:“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不能深知君之心度,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国语·晋语二》)

(14)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国语·周语中》)

(11)例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也”是对女子有无过失的判断,同时也是对前后句转折关系的确认。相当于“虽然是”,(12)例中“也”是对“君之置其仪”的情况做出判断评价,同时也是对前后句假设关系的确认,相当于“如果是”。(13)例中“也”是对“款”有才无才做出判断,同时也是对前后小句条件关系的确认,相当于“确实是”。(14)例中“也”亦是对有才无才做判断,同时也是对前后句转折关系的确认,相当于“虽然是”。4例“也”相当于“虽然是”“如果是”和“确实是”,已经具备了兼具副词和系词的倾向。[9](164-178)据此,笔者以为,与本组4例相同,“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句所要传达的意思是:用兵作战就算是胜利了,时间长了也会钝兵挫锐,何况还未必取胜呢。其中“也”字表达的正是一种强调性的判断,既是对“用战”的结果与“胜”之间作判断,也是对前后小句之间所存在让步关系的确认。因而,我们以为,从结构形式上来说,“胜”字断在上句,“也”表示让步的“即使是”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只有把本句断句为“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才能与后文的“兵贵胜,不贵久”相照应。前人一直把“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同后文的“兵贵胜,不贵久”联系起来理解,通假借字及脱字等等都是在对“贵胜,不贵久”的阐释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是《孙子兵法》语言有机联系的一个表现。既然“兵贵胜,不贵久”传达的是用兵作战虽以胜利为贵,但反对持久作战,那么“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所表达的也应当是这一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用兵作战就算是(最后)取胜了,拖得太久也会导致钝兵挫锐”的确与“用兵作战虽以胜利为贵,但反对持久作战”基本等值,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

而其它两种断句方式,要么与“速胜”有关,如《孙子校释》即译为“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要么既增字又倒装,如李零就把“胜久”解为“靠持久而取胜”,这些解释与“兵贵胜,不贵久”的间距均较“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与“兵贵胜,不贵久”的间距为远。

综上所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应译为:其用兵作战即使最后的结果是胜利,时间久了也会钝兵挫锐。

注释:

①为行文简省,文中一律省称先生,在此一并致歉。

②本文对文献的选择采取了从宽原则,所指的先秦文献包括以下32部典籍在内:《十三经》、《公孙龙子》、《关尹子》、《管子》、《鬼谷子》、《国语》、《韩非子》、《鹖冠子》、《黄帝内经》、《孔丛子》、《孔子家语》、《老子》《六韬》、《列子》、《穆天子传》、《吕氏春秋》、《墨子》、《商君书》、《申子》、《慎子》、《司马法》、《通玄真经》、《吴子》、《荀子》、《晏子春秋》、《燕丹子》、《战国策》、《庄子》、《孙膑兵法》、《尹文子》、《越绝书》、《尉缭子》。

[1]任俊华,赵清文.孙子兵法正宗[M].华夏出版社,2007.

[2]吴九龙.孙子校释[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3]杨丙安.《孙子》会笺[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4]禇良才.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力.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J].中国语文,1962(1).

[6]李零.《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M].中华书局,2006.

[7]王力,岑麟祥,林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Z].商务印书馆,2005.

[8]王统尚,石毓智.先秦汉语的判断标记“也”及其功能扩展[J].语言研究,2008(4).

[9]李宗江.“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 [G]//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One Ration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 Art of War

Wu Chun-sheng Dai Shao-ruo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 in the words and punctuation in the“qi yongzhan ye sheng,jiu ze dun bingcuorui”ofThe Art OfThe War.Bythe words,because ofthe associated“sheng”of“binggui sheng,bu gui jiu”is not“su sheng”,the Lack ofwords is wrong;Bythe punctuation,Onlythis sentence is punctuated as“qi yongzhan ye sheng,jiu ze dun bingcuorui”,and the followingare correspondingto.The other twokinds ofpunctuation,are not than the forward byaddingthe words,or while addingthe words and flipping.

The Art OfThe War;sheng;punctuation;research

1009—0673(2016)04—0047—03

H131

A

2016—07—15

吴春生(1975— ),男,安徽宿州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古汉语教学与研究。

雷 励

猜你喜欢

兴义断句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组歌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文言断句判断法
兴义万峰林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
妙用标点巧断句
断句难不难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