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影响及启示

2016-03-04王皓洁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业化升级制造业

王皓洁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影响及启示

王皓洁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其产业转型升级,这将对处于经济转型调整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基础,国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新的机遇。本文深入解读美国“再工业化”的背景,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地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可行性建议。

美国“再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一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凭借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完整的制造体系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一度遥遥领先,尤其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40%左右,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进入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政府产业政策的转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去工业化”浪潮,将其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逐步将处于价值链底端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比例逐步下降。在此过程中,中国凭借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至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一、美国“再工业化”解读

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再一次印证了虚拟经济无法长期脱离实体经济自主运行,一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必须依赖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危机发生以后,“增加投资、拉动就业、推动制造业复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中之重,美国的制造业有从“去工业化”向“再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其高端制造业开始回流本国,低端产业随着中国成本的上升也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在此期间,奥巴马政府陆续提出重振制造业的计划和方案。2009年,奥巴马政府首次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构想,并签署了《美国制造业再振兴框架》,推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10年,签署了《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AMP)”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2年推出“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

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激励下,美国一批跨国公司将海外的生产基地迁回美国,或在国内开设新厂,而人力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制造成本高是其离开的主要原因。例如,2013年,苹果将1亿美元的电脑生产线撤回美国;2014年,美国惠而浦家电厂商把其旗下著名品牌Kitchen aid手持式搅拌器的生产业务从中国转回美国;2015年2月,微软中国宣布将关闭位于北京及东莞的手机工厂等,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出现增长的势头。

此次“再工业化”不仅是将美国的制造业迁回,而是对制造业进行升级,即通过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制造,占领世界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拉开与其他国家距离。近几年,伴随着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美国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纳米技术、复合材料、金属加工、电子设备等高端行业远超中国等后起之秀。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措施,美国的制造业逐渐景气,2012年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仍在荣枯线处徘徊,2013年上场至56.1;而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近今年一直徘徊在50%左右,甚至多月跌破荣枯线,与2010年时的55.8高值相距甚远,说明中国制造业处于持续萎靡不振状态,亟待转型升级。

图1 2012—2015年中美两国制造业PMI指数比较

二、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对我国承接中高端制造业产生影响

中国制造业目前大而不强的状况,亟需制造业本身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外资,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是重要途径。前文已分析,此次美国的“再工业化”不仅是制造业的简单转移或回流,而是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中高端制造业的升级,从而占据全球制造业的顶端,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承接其中高端制造业的趋势,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较大的压力,并可能拉大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近几年利用外资的整体比重有所下降,而服务业有所上升。

(二)对我国制造业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按行业来分,制造业一直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都占有较大比重,截至2014年,我国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506397家,占行业比重为62.52%,累计合同金额18092.35亿美元,占行业比重为54.22%。从国家来看,截至2014年,美国已在华投资设立企业64606家,在对华投资前十五位国家(地区)中排名第四。大量的在华投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而一旦随着制造业岗位回流或转移,也势必使得我国制造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企业数量逐年下降,2014年有所好转。

(三)对我国出口美国市场产生影响

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实际上背后是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反映出美国的贸易保护和出口促进导向,在中美两国长期贸易赤字的基础上,更加剧了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一直以来,美国是我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制造业回流意味着我国传统出口美国产品转为由美国国内供给,使得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压力大大增加。

综合分析来看,对于此次美国的“再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制造业回流并不构成大范围出现,我们应理性看待,同时,中国国内出现的外资回流并未形成规模,因此不应夸大此次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综合配合能力较周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较强,与美国本土制造业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此次美国“再工业化”的路径,给处于结构转型期的中国一个提醒,即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时,应该努力保证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确保就业稳定的同时,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同时,目前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也将全球制造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催生着制造业的又一轮变革,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一)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虽然总量上占据世界第一,但是常年来存在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资本耗费高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甚至是全盘模仿复制,缺乏自主创新。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要想突破重围,占据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必须要加大科技创新在教育和研发等方面的基础性投入,夯实科研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引导地方政府构建产业自主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围绕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领域,企业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引进国外核心技术。

(二)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加快我国制造业产

业结构调整

目前,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在我国制造业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但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严重影响。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有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首先,逐步淘汰制造业中的落后产能,改进和升级生产设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制造业能使用和消费的比重,逐步降低制造业企业对传统煤炭能源的使用和依赖。其次,要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环境准入等标准,从政府层面加大监控和处罚,引导企业减少环境污染。最后,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新能源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承接国外制造业产业转移时,以及国内不同地区间在进行产业转移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三高产业在国内大面积发展。

(三)构建优秀职业工人的培养平台和环境

制造业的升级除了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性人才之外,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决定了我国制造业要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一轮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比拼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有大量专业的一线职业工人。目前,我国制造业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而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却普遍未达到制造业大国所需要的水平,大部分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高端制造业的用工需求。随着机器人的兴起和运用,“机器换人”的思维存在于一些企业中,但是生产中的实践也告诉我们,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取代人,反而更需要“工匠级”的产业工人。为了构建一支素质良好、技能专业的产而已工人大军,首先,政府要重视起职业教育,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强化职业工人的素质教育和实践培训;其次,企业要认识到一线职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性,降低制造业职业工人的流动性,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性企业,要加强对职业工人的培训和引进。

[1](美)李杰著、邱伯华等译.工业大数据:工业4.0时代的工业转型与价值创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

[2]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

[3]刘军,程中华,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J]阅江学刊,2015年8月.

[4]龚亚中.新常态下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与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5]罗仲伟,李先军.“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策转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1期.

责任编校:徐 晓

Effects of"Re-industrialization"in USA
o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Hao-jie
(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Anhui,230051,China)

Sinc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taking"re-industrialization"strategy intended intended to revive 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t will have complex impacts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the time when China is in it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restructuring.Manufacturing is the important prop of Chinese economy,the foundation of"the new normal"of economy development.The dramatic chang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 have brought great pressure and new opportunities to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ted States's "re-industrialization"and then analyzes its influence in order to offer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i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new normal".

the United States"re-industrialization";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471.2;F424

A

2095-7955(2016)05-0037-03

2016-09-18

王皓洁(1983—),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学院讲师,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服务贸易。

猜你喜欢

工业化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回暖与升级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