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 感受 体验

2016-03-04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伏特单簧管舞曲

教材分析: 《加伏特舞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课《快乐的舞蹈》中的一首单簧管聆听课。教学目的是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的高低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旋律的起伏。并能用“beng”哼唱音乐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逐步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聆听音乐,能用肢体语言感受并体验音乐的舞蹈性,逐步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

3.能够用动作表达音乐中的结构、部分音高、休止符以及音乐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用肢体动作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图谱表现音乐旋律的变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单簧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讲授新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视频,观看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声音?

(观看大自然中小鸟在跳舞的视频,背景音乐是钢琴演奏的《加伏特舞曲》)

生:从视频中看到了麻雀、小鸟,听到了钢琴的声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视频中,鸟儿随着音乐在做什么?

生:跳舞。

师:对了。刚才视频中的背景音乐是由钢琴演奏的《加伏特舞曲》。

评: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视频是将声音与图画相结合,在导入环节,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完全被画面吸引,而忽视了聆听。

建议:初听乐曲,以聆听为主,视频可以在后面环节做辅助手段。

二、感受与欣赏

1.介绍作者

师:《加伏特舞曲》是由荷兰作曲家、指挥家弗朗索瓦·约瑟夫·戈塞克创作的。(出示作者头像)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仅交响曲就有26部之多。他也是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的创始人。

“加伏特”原是法国古代民间舞曲。17世纪中叶由法国作曲家吕利采用于歌剧、舞剧后,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

评:音乐欣赏分三个层次:感官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

本环节的作品背景、作曲家介绍属于理智欣赏。用生涩的语言向小学生灌输专业知识略显枯燥,并且没有官能欣赏、情感欣赏为基础,理智欣赏难以理解。

建议:可以将此环节放在情感欣赏后进行

2.聆听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作品,思考:

(1)乐曲主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3)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播放单簧管演奏的《加伏特舞曲》)

生:乐曲主奏乐器是单簧管。乐曲表现了跳舞的场景,感觉非常放松,愉悦。

师:今天老师就把单簧管这种乐器带来了,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单簧管是西洋乐器中的管乐器,靠吹奏发出声音。今天老师就用单簧管现场为同学们吹奏一段好不好?

(教师吹奏《加伏特舞曲》)

生:(鼓掌)。

师:你觉得单簧管的音色如何?

生:轻盈,活泼。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单簧管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也有“演说家”的美誉。

评:此环节属于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欣赏,学生能准确把握乐曲的风格特点、情绪的变化。学生对乐器有浓厚的兴趣,老师精彩的表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感受

师:接下来我们随着音乐画一画图谱,老师在黑板上画,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随老师一起画。

乐段A:……

乐段B:……

评:图谱是体会旋律变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图谱,学生能准确地将乐曲进行分段。

但是,教师让学生随教师一起画图谱,违背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建议: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掌握图谱的技巧并不容易,只要能体会旋律的变化,不要求整齐划一的结果,达到自由创作的目的即可。

师:通过画图谱,同学们认为那两部分的旋律相同?

生: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师:对了。如果老师把第一部分命名为A,同学们说第二部分是什么?

生:B。

师:非常好。整首乐曲就是A B A的结构。像这样的结构在古典音乐中叫作单三部曲式。

评:此环节属于音乐欣赏中的理智欣赏。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概念,不要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掌握。

建议: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根据图谱对比出旋律的不同变化,同时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即可。

4.体验

师:下面老师用单簧管演奏乐曲,同学们看着图谱,用拍手、跳跃的方式表现A乐段,用左右摆动的方式表现B乐段,好不好?

生:好!

(教师与学生合作表演)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伏特舞曲》,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习的内容吧!

加伏特舞曲起源于哪个国家?

生:法国。

师:这种舞曲最先流行于哪类人群?

生:平民。

师:加伏特舞曲的作者是谁?

生:戈塞克。

师:本课我们聆听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加伏特舞曲?

生:单簧管。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记住这首作品。

评:此环节为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程度,起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点的作用,效果很好。

总体评价: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得出:教学环节设计的过多,难度较高,不易于学生掌握。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欣赏课应该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运用简单的手段,记住乐曲主题旋律,逐渐培养聆听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吉林】

猜你喜欢

伏特单簧管舞曲
冬的舞曲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瑶族舞曲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保时捷Taycan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到底是谁
浅谈单簧管家族
烂漫舞曲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