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差错新特点

2016-03-03邵建伟

中国记者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媒体

邵建伟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不断面临经营压力,采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部分国内媒体包括重量级新闻单位差错频现,引发业内和读者对报纸差错的集中关注。报纸的差错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与媒体环境有关。本文分析归纳了这些新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防堵措施。

关键词 报纸差错 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 防堵措施

一、新环境下的新特点

文字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从报纸产生的那一刻起,报纸中的文字差错就一直存在。当今社会,新媒体不断发展,在这种压力下,报纸中的错误越发频繁,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何谓“新环境”

“新环境”是相对于“旧环境”而言的。这一新环境是新媒体带来的,新媒体时代以数字传播、网络传播和全球传播为主要特征。具体而言,新环境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从现有资料看,世界上最早上网的报纸是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时间是在1987年,这时网络还处在发展初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网络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使纸质报纸出版商们压力增大,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其次,写稿编稿方式无纸化。以数字、网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今天,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和创作方式从以往的实体书、手写变威了现在的电子书和电脑操作。无纸写稿加陕了信息的互动性,提升了实效性,但同时创作的随意性也更加明显。

再次,采编系统网络化。传统采编方式一般是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料写稿,然后根据负责的不同内容分部室编辑。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快速优势使得备大报纸看到了网络采编的前景,纷纷加入到网络采编的队伍中来。但由于网络媒体自身发展时间很短,很多信息的来源都是传统媒体,商业性网络媒体至今还没有新闻采访权,网站之间信息的无偿拷贝现象严重,重复率很高,因此源头信息出现的差错容易被拷贝得到处都是。

(二)何谓“新特点”

报纸差错大致为三类:政治眭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文字技术性差错。根据观察,报纸中的差错多以文字技术性差错为主,即使是涉及政治性、事实性的也多以文字差错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报纸中还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网络用语等新特点。这些特点就与新媒体环境有关。具体说来:

1.报纸(采编人员)发稿一味求快导致。为与网站、微信、微博和新闻APP抢时间,报社常常对权威来源的稿子不认真编辑便上版面,而记者为抢本地新闻稿第一时间发布,稿子本身文字出现的错误又未能经编辑和校对好好把关,差错往往就出现在这些求陕的抢发过程中。

2.采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导致。在受众扫描式的阅读方式影响下,新闻标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网络用语的身影,网络用语已经逐渐渗透到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来。一些比较中性的网络词语,例如“小鲜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适合广泛传播和长期使用,但像“狗带”“睡你麻痹起来嗨”这类表述,虽然在年轻人中被广泛使用,但并不适用于正规报道中。部分记者和媒体编辑为博取读者眼球,在撰写新闻报道和编辑版面时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网络语言,包括“然并卵”“傻白甜”等词,造成不良传播效果,对读者特别是语言鉴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3.电脑写稿大量复制粘贴导致。电脑写稿和传统写稿最大的不同在于书写界面和书写工具的不同。传统写怍成果的交付形式—般是手稿,中间环节(如出版商等)需要做字体、版面等方面的处理。而电脑写作以电脑屏幕为信息显示界面,以电脑软盘或硬盘为信息承载体,大大提升了出稿速度。电脑写作的复制粘贴功能在出稿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方便了写稿人,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例如重复稿件增多、源头错误不能被及时找出等问题。如某部门网站发布的“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十大民生事实之一”,在记者复制发到报纸版面上时,“实事”仍写威“事实”。同样,“浙师大原陵长蒋风先生为陈列馆提了词”,“提”字未改成“题”字照上报纸等等,而最为大家熟知就是前段时间不少纸媒中招的“奥马巴”了。

4.便捷的拼音输入法(同音不同字或近音不同字)导致。在计算机发展初期智能ABC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的基础上,各网络公司又研发出搜狗输入法、百度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等更智能、便捷的输入法。这些输入法不仅能根据输入的前一字预测后一字,而且能记忆之前输入过的所有词语,以便下次能快速输入。但有时“便捷的输入法”也会变为“万恶的输入法”,如出现在报纸上的:“如何建立体系化增殖服务……”,其中“增殖”应为“增值”;“除了上诉两起抢劫案件”,“上诉”应为“上述”;“记者查询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理念利率调整记录”,“理念”应为“历年”;“在追逐构成中”,“构成”应为“过程”;“指导拍摄了被称作是永康首部系列情景剧微电影的《马上有云》”,“指导”应为“执导”等等。

5.直接采用网友评论和发言导致。网络语言的创造、使用乃至传播都是个人的自由和喜好,网友评论和发言往往会使用一些笼统或含混不清的词语或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新闻报道者有时不加思考或加工直接将网友言论搬到稿件中来,这违反了新闻写作简洁严谨、逻辑严密等要求,因而也就难以达到教育、感染人的目的。如某报一篇报道中直接引用网友发表的意见“欢迎省委巡视组入住我市”,“入住”应为“入驻”;正确的“单独二孩”,因网友频频使用“单独二胎”,也使“单独二胎”这一错误表述出现在了不少报纸上;还有“得”“的”“地”不分等等。

6.年轻采编人员爱用网络体写作导致。网络体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越来越流行,不仅是新闻写作中网络体频繁出现,就是学生的考试作文里网络体也多了起来。网络体的出现确实给新闻写作增添了一抹色彩,但同时也应提高警觉。应该注意到在网络体的影响下新闻写作用字用词越来越随意、语法规范化意识越来越薄弱等问题。如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用到正式的新闻报道中就值得商榷。

二、新特点的非技术原因

不管是新媒体竞争压力下记者编辑求快求新,稿件审核粗糙,还是电脑输入法、复制粘贴等新技术使用产生的同音字错误,这些尴尬的差错若要从非技术上归因,大概还是在于传统媒体人,特别是年轻的传统媒体人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放得越来越松和报社对采编流程管理不严。

从个人来说,部分采编人员心态浮躁、工作态度不严谨是致命伤。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读者、媒体人不免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对比。新媒体、自媒体的传播速度、载体丰富度其实早已不是报纸可比的,但在舆论的浪潮中,传统媒体的短板和评价标准的变化还是不断地将压力施加到了传统媒体新闻人的身上。在此种压力下,部分采编人员只看到了新媒体出稿快、语言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也只看到了网上资料繁杂,复制粘贴的便捷之处,因此希望在出稿速度和感染力上与新媒体竞争,进而变得浮躁、功利,喜欢运用新技术投机取巧,殊不知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在于传统二字。而事实严正可考、用语规范简明、价值观中正,这些传统媒体的特点正是当今浮躁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学者和新闻人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传统媒体会不会死?对这一疑问的态度是——众人唱衰。然而笔者却认为这是部分媒体人妄自菲薄。一些传统报纸的衰落正在于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传统,忽视了对品质的坚守,忽视了对业务素质的追求,忽视了对文字、读者、职业的敬畏。

管理学有一种说法:团队中个人的问题,永远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从制度上总能溯其原因。因此,从管理上来说,要特别重视建立和完善采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大信息量、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媒体虽已走过黄金时代,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还在,报纸影响力还在,读者对报纸的品质要求未减。如何改变差错频出的现状,如何将差错控制到最低限度,保护媒体人的这一份坚守?这是我们经常应该自问的。

三、应对举措

当今媒介纷繁冗杂,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市场竞争的快速性、更新换代的频繁性、人员流动的随意性像今天这般。传统媒体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需要报社采编人员沉稳应对。既需要创新,也需要坚守。

首先,需要加强采编人员的爱岗敬业教育。新环境下的文字新差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行业在竞争环境下定力的不足,在这种新形势下,采编人员爱岗敬业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让采编人员看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体的长处。坚持对品质与职业素养的追求,保持对文字、对读者的敬畏,以认真的审查和精细的修改积淀报道的品质与内涵。

其次,要利用各种好经验和做法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适当补充,杜绝制度执行上的各种违规,最终实现报纸差错控制的目标。如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专门针对新的情况,出台了《关于编辑人员在大样上签字的规定》,树立“我是最后一关的责任意识”,提高报纸出版流程中的大样质量,规定报社所有采编人员在送给报社领导审看的大样上,均需签上名字,以示负责,对大样版面稿件处理粗糙、差错明显偏多的编辑给予扣减版面分。对多次受到处罚,未改进的编辑,按规定作出不适任的处理。这一将差错关把在第一张大样的做法大大增强了编辑人员的责任心,第一张大样明显比过去变得“干净”了许多。

再次,随着报纸发展的需要,现有校对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极为重要。要加强培训总结,进一步提升校对人员的业务素养及职业能力。

最后,要做到警钟长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统媒体更应警醒、反思,以危机感鞭策自身不断完善。如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的各家报纸坚持在每周一由全体采编人员参加的评报会上,将上一周报纸所有差错晒出,分析原因,避免出现同类差错,同时将一些常见差错(包括其他报纸的)编成册子发给每一位采编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唯有从加强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迸—步严格采编流程管理、提高警钟长鸣意识,坚持传统媒体事卖严正可考、用语规范简明、价值观中正的优势,保持对文字、读者、职业的敬畏,才是报纸防堵差错之道。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