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问题链”教学,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率
——人教版选修四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03-03刘莉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溶解度电解质高三

刘莉

(陕西省西安中学化学教研组)

利用“问题链”教学,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率
——人教版选修四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刘莉

(陕西省西安中学化学教研组)

高三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如何保证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堂,不能是简单知识点的重现,外加题海战术。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明确学生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巩固细化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如何明确学生问题所在?如果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成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同时在教师提问的连续驱动下自觉主动、积极互动地投入学习,创设高效的化学课堂,将大大提高高三的复课效率。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应用前一章所学化学平衡理论,解决化学平衡在难溶电解质中具体应用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难度较大一节,由于学生不能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动态的抽象概念联系统一在一起,难以理解溶解沉淀的微观动态过程,加之与溶解度相互关系,很难解决一些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二学习及化学平衡知识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用原理解决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因此对于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就可以采用“问题链”模式进行教学。

(三)教法分析

采取“问题链”教学法。利用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情况实验作为源头,深入分析,提出探究问题一,帮助学生回顾溶解平衡建立、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继续发问。围绕氯化银溶解问题,通过三个问题探究,重点解决本节三个方面问题:溶解平衡相关概念;溶度积常数概念及计算;溶解平衡的应用,能用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梳理

(一)知识梳理一: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2)溶解平衡的建立。(3)溶解平衡的特点。(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②外因:以AgC(ls)Ag(+aq)+Cl(-aq) ΔH>0为例。

基础过关: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误,说明原因。

(1)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

(2)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

(3)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SO4固体,c(Ba2+)增大。( )

2.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大小为:_______。

问题探究:

1.如果向上述氯化银溶液中滴加0.1 mol/L KI溶液后,在向其中滴加0.1mol/L的Na2S,有什么现象?解释原因。(25℃溶解度:AgCl、AgI、Ag2S分别为1.5×10-4g、3×10-7g、1.3×10-16g)

2.难溶电解质AgCl存在溶解平衡,能否像电离、水解平衡一样,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如何表示?

3.AgCl的 Ksp=1.80×10-10,将 0.002 mol·L-1的 NaCl和0.002 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

4.已知25℃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s)Ba2(+aq)+ SO42-(aq),Ksp=1.1025×10-10,向c(SO42-)为1.05×10-5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SO42-的浓度怎样变化?试通过计算说明。

(二)知识梳理二: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1.溶度积常数定义。

2.表达式及意义。

3.Ksp的影响因素:(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sp不变;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增大。

4.应用。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①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②Qc=K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③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过关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 )

(2)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沉淀已经完全( )

(3)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 )

(5)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增大( )

2.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图略)。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t℃时,AgBr的Ksp为4.9×1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D正确。

问题探究:

1.如果向上述氯化银溶液中滴加0.1 mol/L KI溶液后,产生黄色沉淀,再向Na2S溶液后,产生了黑色沉淀。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沉淀生成和转化的操作步骤顺序颠倒,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原因是什么?

2.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 mol/L硫酸洗涤BaSO4,用水洗涤造成的损失大于稀硫酸洗涤造成的损失。

过关检测: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1)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Hg2+( )

(2)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 S2-=Ag2S+Cl ( )

(3)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S沉淀 ( )

2.(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mol·L-1(Ksp[Cu(OH)2]=2.2×10-20)。

若在0.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mol·L-1。

本节总结:本节重点有三个方面内容:(1)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概念、建立、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2)溶度积常数概念及应用;(3)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及其应用。

三、教学反思设计

“问题链”是教师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从形式上看,问题链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相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它的每一问都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

本节课是高考热点和难点内容,由于学生不能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动态的抽象概念联系统一在一起,难以理解溶解沉淀的微观动态过程,加之与溶解度相互关系,很难解决一些问题。本节课通过“问题链”,问题有针对性,又有关联性,知识由概念到理论,再到实际应用,螺旋式上升;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归纳梳理、过关检测,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区;最后在实际中应用,使知识体现出应用的价值,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提升。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溶解度电解质高三
“溶解度曲线”考点击破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高三·共鸣篇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