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03陈运财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陈运财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陈运财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本细读法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运用文本细读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以文本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语境进行研究,让学生融入阅读与思考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本细读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法起源于20世纪的西方文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以文本为中心,重视文本的语境构造和文本自身内部的组织结构设定。近年来,随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与完善,文本细读法逐渐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文本细读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文学审美情趣。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下的文本细读法概述

1.文本细读法的内涵

文本细读首先作为文学批评专术语之一,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文本细读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主要指的是通过语义方法的使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文章结构和内容细节进行系统、深入与详细的感知与解读。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法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要求。

(1)强调文本自身的价值。语文阅读教学时,阅读教学需要以文本作为教学的根本,不能忽略阅读教学的实质。重视文本自身的价值这一要求是由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直接呈现,而只是对教学内容的文章进行承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蕴藏在文本之中,所以,需要对文本自身的价值进行解读与学习。

(2)对泛文本的价值进行正确定位与了解。文本与泛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接纳和开放,二者之间相互补充与融合,从而对文本建立新的理解与认知,所以文本细读法就需要对文本与泛文本之间进行重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鉴赏力与审美能力。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建立了平等的沟通与融合,实现了跨文本的文化解读和交流。

(3)针对文本的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具有其特殊性,文本细读法要求以文本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析与品味,从而挖掘语言的内涵。这种细读方式绝不是漫无目的地阅读,而是对文本的关键点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

(4)文本细读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初中生语文学习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初中语文学习范围的扩大化、学习兴趣的分化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学习时,需要立足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与实际情况,虽然初中生较小学阶段来说,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其具体的思维能力依然没有成熟。因此,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法。

二、文本细读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文本细读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学习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文本细读法作为语文阅读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语境和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含义与思想态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法,可以通过语境对文章的核心思想进行感受。比如,学习《桃花源记》这一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描写的风土人情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作者初入桃花源时的心理变化,使学生融入描绘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情境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审美与感知,同时对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具有重要帮助。

2.文本细读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运用文本细读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文化知识。语文阅读能力的增强,在于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增加课余时间的阅读,通过文本细读法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系统性的文学知识框架。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学习爱国文章时,比如《过零丁洋》等文章,首先教师应该使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体会到作者不惧强权,报效国家与人民的衷心。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再搜集与当时社会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找出不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提升文本的内涵。

三、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文本细读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素材的选取要紧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维护消费权》时,经过课前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消费经历,并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课堂上我就以一个学生去书店买书的事例为素材,这个学生在买书时,店主以搭售几颗糖为由不找零钱,后来又发现书里面少了几页,因没有保留有效票据而不能退换。我使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分析买书过程中哪些消费权受到了侵犯,不能退换时我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这样的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和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素材的有效运用

我们平时积累的素材往往不能直接运用于教学,需要精选整理,并根据内容需要和学生需要进行提炼加工,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素材的积极作用。合理使用素材,要让学生在课堂获得感性知识,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启迪;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紧跟时代的思想意识。

(1)充分利用素材,精心设计问题

在复习《维护财产权》时,我以“李某早年丧妻,有一子一女,有2间私房,5万元存款,一辆小汽车。李某死后,他的遗产继承发生了纠纷。儿女、体弱多病的弟弟李昌、曾照顾过李某的邻居王伯都想继承财产”为素材,精心设问,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如:公民财产继承的方式、原则有哪些?李昌和王伯到底有没有权利继承财产?为什么?你认为该怎样分配财产才合理?我用这个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一节课中不同知识点的讲授中可以多次使用,用好用足素材。

(2)选择恰当的素材呈现方式

在学习消费权时我会让学生自己讲述消费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时,我会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差距。其实,素材的呈现方式很多,包括当堂口述、图片、音频、小品等,教学素材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呈现,才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1]黄伟民,谢绍熺.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2]邝丽湛.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