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写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2016-03-02史华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评大学语文人文

史华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210044)

以读写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史华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210044)

目前大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写作水平令人担忧,以读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迫切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应以教材为凭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撰写书评等方式督促学生阅读行为,检验阅读效果;通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等训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原创作品,使其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助益学生精神成长。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阅读;写作

大学语文课程与小学、中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相比,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语文素养教育。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1]4大学语文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研读,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健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是相通的,大学生应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而不能仅将视野局囿于各自狭窄的专业范围内。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上,他曾讲道:“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然而,目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写作水平令人担忧。一份针对在校本科生经典著作阅读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41.3%的大学生没有时间阅读经典;13.2%的大学生是在“学校要求”等外部压力下才去阅读经典;48.4%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不阅读经典;75.5%的大学生实际阅读书目中经典只占很小部分[2]100。大学生阅读呈现出功利化、娱乐化、碎片化、浅阅读及阅读能力弱化的趋势。“当前大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较高的仅占20%~30%,其余的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3]155大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立意不高、结构不合理、语言贫乏等问题。

鉴于上述现象,以读写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成为迫切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阅读经典作品,并且通过写作来表达、深化思考过程,强化阅读效果,这是实现人文素养提高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语文课程工具性的体现,同时,大学语文与其它素质教育课程共同参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建设,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正确处理大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一般仅有3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基础与关键。教师应该以课堂为平台,结合教材所选篇目,通过精讲导读,设置思考与练习题,引导学生课外深度阅读相关著作,进行研究性学习。目前使用广泛且较有影响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有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夏中义主编的《中国大学生读本》、钱理群主编的《大学文学》等。这些教材虽然各有特色与侧重,但所选篇目都是编者心目中的人文经典。无论使用哪种教材,关键都在于激发学生对人文经典的浓厚兴趣,为大学生打开古今中外人文经典宝藏的大门,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挖掘的兴趣。教材只能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的凭借,而不是他们学习的全部。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入选教材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从文学史、哲学史、文化史等广阔角度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从感性上升至理性,使他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虽然阅读主要在课外,但激发阅读兴趣,以便深入探究,应是大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讲授《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神话是最早的民族精神的记录,与民族精神互为表里。其次,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神话故事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讲完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洪水神话,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西方有哪些著名的洪水神话?与中国的洪水神话有什么异同?学生必须在课后阅读更多的有关神话、中西文化等方面的著作,才能对以上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通过下次课前学生的热烈讨论,可以发现这种做法的收效还是显著的,学生对希伯来神话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与解读,进而发现西方文化中充满了原罪意识与宗教情结,而中国洪水神话则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前多数大学生都是毫无压力地凭着个人兴趣读书,缺乏系统性;有些学生抱着娱乐消遣的目的读书,缺乏深层次的阅读;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小说,对于“名著”却敬而远之。这样的阅读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大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一方面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把阅读活动变为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其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另一方面应从宏观整体把握和微观提炼中,为学生开列必读书目,提供建构知识谱系的路线图,从而避免盲目阅读。”[4]22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著作,以便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之后在尊重学生阅读个性的同时,提供建构知识谱系的指导,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调整学生阅读的惯性,使其阅读兴趣盎然、事半功倍。教师推荐的阅读内容应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思想与情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更大地去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更深入地去阅读,而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所了解接触到的丰富的图书信息一定会有助于他们以后的阅读生涯。另外,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名家针对青少年的读书指导、大家谈读书经历的文章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设计系统的读书计划,形成互相探讨学习的良好读书氛围,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撰写书评等方式督促学生阅读行为

在专业课、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压力较大、考核较为严格的情形下,大学语文作为选修课,期末课程考核相对简单,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不够重视,对于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难免敷衍塞责,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督促指导的作用。在课程的考核中可以适当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读书报告与书评的质量都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并且将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最终成绩中。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也就有了压力和动力。

大学语文教材对于中长篇小说往往是节选,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在讲授余华代表作《活着》之前,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课外完整阅读小说全文,观看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课堂上就小说的主题、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看法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就课堂实践来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对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等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电影对小说时代背景的强化、故事情节的改编及细节表现等都有所认识。《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尽人皆知,但是完整读过此书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在讲授《红楼梦》之前,可以先作一个导读,让学生对《红楼梦》的文化、文学意义及艺术成就有所了解,进而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讨论话题,比如《红楼梦》是否是你心目中的文学经典、如何评价后四十回高鹗、程伟元的续写等,从而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的兴趣。现代解释学认为,文本的意义并非确定不变,而是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读者通过阅读活动,与作者、文本对话,从而创造出文本的意义。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各种阐释并无优劣之分。课堂讨论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真实看法与独到见解,培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与创新意识。在对名家名篇学习鉴赏的同时,应让学生看到其缺憾与不足,将学术界的争鸣意见告诉学生,启发学生多向思维。

书评是检验学生阅读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使其进行深度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对图书的评论文字,书评本应与大学生的读书生活息息相关,但实际上大学生缺乏写作书评的自觉意识与习惯,图书界很难收到来自校园的阅读反馈和来自大学生的舆论监督。大学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撰写书评,将自己对图书的评价及阅读感受付诸文字。虽然由于阅读水平、学术视野、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书评往往停留在内容梗概、阅读感受、个人体会等较浅层面,达不到专业书评的水准,但是撰写书评的尝试对他们的阅读与写作活动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学生书评中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有学生在为小说《一个人的朝圣》所作书评中写道:“人生就如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当你踏上寻找的道路时,结果便失去了意义,何必执着于要过去有一个结果。奎妮的死,让小说得以升华,作者以一种残忍却不失温情的方式告诉我们,与坚持同样重要的,还有放下。坚持的人不少,能放下的又有几人?不必执着于过去,不必要求一个结果,只需缅怀,只要享受过程。或许奎妮不必存活,一个结局的残缺,未尝不是一个故事的完美。一页页翻过,从逃避到面对,最后放下,亦是一种勇气。一段坚持,一次放下,亦是,一个世界。”其中既有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也有对小说艺术的精彩评论,语言表达优美而准确。

三、通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等训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广泛深入阅读中外人文经典作品,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人文素质的目的。阅读愈多愈广,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欧阳修在谈到写作与读书的关系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5]43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造练习写作的机会,可以围绕教材开展续写、改写、扩写、仿写等训练,比如对《倾城之恋》《边城》等有着开放式结局的小说进行续写,对《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中的简短故事进行扩写训练。这些形式多样又富有趣味的训练,既有助于学生对传统人文与文化的深入理解,又有助于他们对母语的熟练运用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大学语文教材的必选内容。为鼓励学生系统阅读唐宋词,从而对其艺术风貌获得整体认知,笔者曾请学生效仿唐宋词意境风格写一首现代诗。学生在题为《怀李煜》的习作中遥想千年前南唐后主的悲凄处境,写下这样的诗句:“秋雨梧桐中,泪水低垂于眼眸,是怀念已故周后的胭脂泪,还是追悼镜花水月般的故国?老去的容颜,如同一江东流的春水,只恨太匆匆。”此诗既切合李煜的悲剧人生,又通过对其词中典型意象的化用,使作品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对于学生原创作品可以通过范文讲评、参与竞赛、推荐发表等多种形式加以鼓励。笔者曾在大一新生中组织过一次感恩书信大赛,通过阅读100多封书信,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80%以上的书信仍是应试模式,内容不外乎感恩老师、父母、朋友,立意乏新而语言平淡。有一少部分同学思想活跃,书信内容新颖,比如《写给另一个自己》一文挖掘出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通过自省来表达对生活、对亲友的感恩之情;《写给我的儿子》一文通过想象自己为人父母以后的情境来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待与无私付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对于学生习作,分析总结很关键,在讲评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摆脱应试作文的模式。通过优秀范文的讲评,使他们从中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词炼句和不同的表达方法。

网络是大学生交流的重镇。据调查,大学生每天在网上浏览新闻、娱乐资讯等的时间平均在2.9个小时,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学生写博客、发微博,参加网络征文,设立写作交流中心,展开写作经验的交流、好文分享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布置写作任务、批改学生习作。学生作业提交后,教师和学生可自由选择浏览他人作品并进行评论,还可以浏览量与点赞数的多少作为评分参考标准。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同学间的互评,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提高。

综上,阅读与写作都是思考与再创造的过程,阅读人文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人格,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人文根基。大学语文课程应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凭借,充分调动学生广泛阅读人文经典的兴趣,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撰写书评等方式检验巩固阅读效果;为学生创造写作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原创作品,培养他们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习惯和能力。以读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有益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又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师生在讨论与讲评中相互沟通交流,彼此更加了解,从而教学相长。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荣.让阅读经典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J].江苏高教,2015(6).

[3]李延凤,高庆.当代大学生写作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4]何玲华,周琼.“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5]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责任编辑:胡金频)

AStudy on the Reading&Writing Centered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SHI Hua-n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t present,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level are worrying,and the reading&writing-centered teaching mode becomes an urgent need.This teaching mode should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guide them to read in depth,to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 by virtue of the textbook.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and writing book reviews,the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is improved and their reading effect is tested.Teachers should motivate the students' writing enthusiasm by various training methods of rewriting,augmenting and imitating,encourage their original works,exercise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nd writing,th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spirit will be enhanced.

College Chinese Course;teaching mode;reading;writing

H193

A

1673-1883(2016)04-0140-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33

2016-07-21

史华娜(1979—),女,陕西渭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书评大学语文人文
书评
书评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重读〈石头记〉》书评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