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探析

2016-03-02郭昊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舍利武则天佛教

郭昊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探析

郭昊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其母杨氏信奉佛教使她从小便对佛教有所了解,入宫后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后来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使她与佛教逐渐结缘。随着对佛教的感情日益加深,她开始大力扶持佛教。她多次迎奉佛指舍利、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塑佛像,使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佛教也对武则天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为她革唐为周制造舆论,佛教在她建立武周政权后继续为她巩固统治服务。武则天与佛教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武则天;佛教;关系

一、武则天与佛教结缘

在中国封建社会,有许多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现象,武则天就是利用宗教进行统治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佛教贯穿了她的一生,她信奉佛教,在童年时期便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来佛教在她的扶持下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她革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的舆论工具和精神支柱,可以说,佛教也对武则天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武则天与佛教的结缘,同她的家庭出身和当时的崇佛社会风俗是分不开的。

(一)母亲杨氏的影响

武则天(624—705年),名曰“曌”,并州文水南徐村人(今山西文水县东),武德七年(624年)在长安出生,是唐朝开国功臣应国公武士彟的次女。她的父亲武士彟,早年与同乡一起经商做过木材生意,后来放弃经商参军入伍。大业十二年(616年),在晋阳宫留守司铠参军,后来随李渊参加晋阳起兵。唐建立后,作为开国功臣受到李渊的封赏。武士彟的夫人相里氏死后,他续娶隋朝名臣杨达之女,并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贵族,受隋朝宗室信仰佛教的传统影响,笃信佛教,并年受戒。杨氏嫁给武士彟做继室后好景不长,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李渊驾崩,武士彟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痛,“因以成疾”,不久也病逝了。武士彟去世后,留下她和三个女儿,杨氏母女失去了依靠,同时还受到了武氏家族成员和武士彟的前妻相里氏所生的儿子们的欺凌和冷落。为了摆脱现实中所受的苦难,杨氏更加痴迷佛教,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年幼的武则天在母亲的影响下,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与佛教结缘。

(二)社会风俗的影响

众所周知,佛教在唐朝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时期。佛教的繁荣与当时统治者对于佛教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由于出生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唐高祖李渊信奉佛教,他的夫人独孤氏也笃信佛教。在太原起兵时,有一个僧人名景辉曾预言他“当承天命”夺得皇位,高祖便为他建造胜业寺。唐朝建立之初,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由于唐高祖李渊崇佛敬僧,在他当皇帝期间曾采取许多措施弘扬佛教。高祖登基时,曾营造寺院佛像,并设斋行道。武德元年,唐高祖登上皇位不久便下令为太祖以下造旃檀等身佛三躯以供永久供养。武德三年,又分别下诏建会昌寺、证果寺等。但到武德末年时,由于佛教发展过快,寺院遍及全国各地,僧尼倍增,加上太史令傅奕上书清除佛教。高祖于是在武德八年下诏,要先道教再儒教最后是佛教,但这道诏书并没有平息佛道二教的争论。高祖对于佛教,最初实行“崇敬弥笃”,后来佛教发展过快又“崇道抑佛”,但所谓的“抑佛”也只是为了平衡佛道二教。

唐太宗对于儒教、道教、佛教的政策是先是道教次是儒教最后是佛教。虽然他把佛教放在三教末位,但对于佛教也大力支持。他积极组织人建造佛寺,译经秩序,问道听法。例如,贞观元年(627年),太宗为报亲恩,把皇宫里的旧宅通义宫改名为兴圣寺。《唐会要》记载:“龙兴观,崇教坊。贞观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祷,得愈,遂立为西华观。”[1]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又在庆善宫为穆太后建造慈德寺。还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并令法常法师居住在里面。同年,太宗又下令让普光寺的法常法师为太子李承乾授菩萨戒。另外,唐太宗还尊敬信奉高僧,制序弘法。玄奘去印度取经在贞观十五年正月返回长安弘福寺,太宗十二月把他召至洛阳询问西域事迹。让他撰写《大唐西域记》12卷,并为其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总之,太宗在贞观年间,不仅建立许多佛寺还译经秩序,问道听法,使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唐高祖和唐太宗虽然没有把佛教放在众多宗教的首位,但是也积极采取一些措施促进佛教的发展。他们的政策使当时出现崇佛敬僧的社会风俗,处于那个时代的武则天必然受到当时社会风俗的影响,对佛教的感情不断加深。另外,武则天侍奉唐太宗十几年,必定受到唐太宗崇佛敬僧种种活动的影响。礼佛在唐朝后宫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当时作为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必定会参加许多关于佛教礼佛的活动。当时尊崇佛教的社会风俗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武则天,使她对佛教的认识逐渐加深。

(三)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为尼。她在感业寺中生活了四年,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她人生最低落的时期。然而也正是那段时期令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的意义和宗旨,佛教给了她一种精神寄托和一种依赖感。在感业寺孤苦无依的日子使她对佛教的依赖之情日益加深,她在感业寺日日参加诵经、礼佛等佛事活动,把佛教作为她的精神寄托。这几年的寺庙生活是她与佛教的一次长期的亲密接触,使她一直处在宗教氛围的熏陶中,加深了她对佛学修养和对佛教的感情,使她更加崇尚佛教。再度返回皇宫后,她日夜与崇信佛教的高宗相伴,同时与玄奘的关系也日渐密切,这些更进一步密切了武则天与佛教的联系。

二、武则天对佛教的扶持

在历史上,统治者的个人宗教倾向往往对一个朝代宗教兴盛起到直接的作用[2]。武则天因受母亲杨氏的影响,从小崇尚佛教,入宫后又受到当时社会崇佛大背景的影响,武则天对佛教的感情日益加深。随着武则天地位的不断提高,她开始扶持佛教,利用佛教思想制造舆论,以至于达到改唐为周的目的,登上皇帝宝座。后来又继续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武则天对佛教的扶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迎奉佛指舍利

武则天先后两次迎奉佛指舍利,大大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她第一次迎奉佛指舍利,是在唐朝第二次开启佛指舍利供人瞻仰时。当时为显庆五年(660年)三月,开启的佛指舍利原存放在法门寺佛塔中。据史书《佛祖统记》记载,显庆五年(660年),皇帝下诏将歧州法门寺的护国真身释迦佛指迎至洛阳大内供养。《法苑珠林》也有所记载:“舍利形状如小指,初骨长有二寸,内孔正方,外棱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以指内孔恰得受指,便得戴着以示大众。至于光相变现,不可常准。于是京邑内外二百里间,道俗连接,争相瞻礼,皆称佛德,一代光华。至显庆五年(660年)春三月,才下敕请舍利往东都入内供养。”[3]武则天还捐赠寝衣帐价值千疋,特制精致的金银容器来放置舍利。后来在龙朔二年(662年)送还法门寺,派山僧智琮、弘静、道宣、京师几位高僧和法门寺的僧人们以及官府人员等数千人,一起将舍利藏在塔内的石室中。这次开启舍利长达两年,前来参观的人不计其数。

武则天第二次迎奉佛指是在唐朝第三次开启法门与佛指舍利示人时。神龙二年(706年),法藏奉唐中宗的命令将舍利送还法门寺。第三次开启佛指舍利示人,将舍利迎奉到洛阳明堂供众人瞻仰,是由武则天下旨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炜与法藏和尚执行的。武则天先后两次积极迎奉佛指舍利,对其进行了相当的布施,充分说明武则天十分崇尚并大力扶持佛教。

(二)翻译佛经

武则天对佛教的扶持还体现在她积极倡导并亲自参与翻译佛经。她首先宣扬《大云经》,利用佛教为夺取皇权制造宗教神学预言。“东魏囯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大云经》为女人当皇帝提供依据[4],为武则天改唐为周登上皇位提供了合理的说法。于是武则天十分重视《大云经》,并进行大力宣扬。为了深入宣传此经,她还命薛怀义组织法明等和尚重新翻译《大云经》,撰成《大云经疏》。注疏的宗旨一方面是讲李唐天祚已尽,当有武氏代之,另一方面是讲武则天是天女化身,将会登基成为中国的女皇帝。《大云经疏》为武则天改唐为周,登上皇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在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建立周朝取代唐朝,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武则天与《大云经》相辅相成,《大云经》为武则天改唐为周提供护身符。同时,武则天也大力宣扬《大云经》,使佛教的地位大大提升。她明令规定佛教跃居于三教之首。

除了宣扬《大云经》,她还提倡华严宗,积极翻译《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在东晋时僧人陀跋陀罗曾翻译过六十卷,仅是《华严经》的一部分。武则天听说西域于阗国存有梵文全本,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经。《华严经》的梵本取回后,她命令于阗(新疆和阗)国人实叉难陀担任主要翻译工作,并由菩提流志、义净、复礼、法藏等人帮助他一起翻译。从证圣元年到圣历元年翻译完成。武则天还为新翻译的《华严经》写序,题为《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力推崇这部佛典。新经译成后,武则天还专门召法藏到长生殿为她讲经,她对《华严经》的重视与喜爱表现出她对佛教是真正的信奉,她虔诚地学习佛教教义,并多次以佛教弟子的身份弘扬佛教。由于她的宣扬与扶持,《华严经》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与信仰,为华严宗创立奠定了基础。此外,武则天还组织力量重新翻译南朝时已经有的译本《宝雨经》。

(三)兴佛寺、塑佛像

天授二年(691年),即武则天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便下诏规定佛教列于道教之上。这是唐朝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崇佛教。武则天对佛教的积极扶持政策除了迎奉佛指舍利与翻译佛经,她还大力兴建佛寺,在洛阳建明堂、铸大佛像。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下令拆乾元殿,建造明堂。垂拱四年(688年春),明堂建成,其高度达二百九十四尺,宽则三百尺,一共三层,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修成之后,武则天又命令薛怀义铸造大佛像,大佛像的小指可以容纳数十人,在明堂以北建造一个高五层的建筑来存放这个大像。武则天建明堂,铸佛像,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和佛教中心。另外,武则天还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一时之间佛寺遍及全国,佛教得到广泛传播。

此外,武则天的一些诗文中也能窥见其对佛教的重视。其中《钦定全唐文》中就记载她从小学习佛教并对佛教有深入的了解,绝不是对佛教教义的迷信盲从,她有着丰富的佛学底蕴,对佛教名相了如指掌,每每都能抒发独特的见解。以佛弟子自居的武则天将以佛法教化民众为己任,时时不忘宣扬佛法,还多次加封自己与佛教信仰相关的名号,众多诗文都可证明其虔诚的决心。

三、佛教对武则天的影响

有史以来就有很多政权与神权相结合进行统治的例子,统治者采取措施使某一宗教神权不断发展,宗教又用自身的影响力为统治者巩固政权服务。对于武则天与佛教便是这样一种情况。简言之,武后时期佛教之所以达到极盛,最本质的原因是佛教顺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受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崇佛的影响,武则天崇尚佛教,并通过迎奉佛指舍利,翻译佛经以及大兴佛寺和雕塑佛像来扶持佛教。佛教在武则天的大力扶持下不断发展,并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佛教,佛教的地位不断提高并达到鼎盛时期。随着佛教的不断繁荣,反过来对武则天政治产生了诸多影响,主要有佛教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制造舆论及佛教助武则天巩固武周统治两个方面,并且最终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一)佛教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制造舆论

佛教对武则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佛教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制造舆论气氛,使其披上合法外衣[5]。武氏利用自己丰富的佛学知识和当时社会上浓厚的信仰氛围强化君权神授的权威。由僧人法明等撰写的四卷《大云经》宣称武后为弥勒佛转世,应制颁于天下。由此可见,《大云经》为武则天改唐为周登上皇位提供了合理的说法。武氏还善于利用佛教出现的奇异现象为自己的政权制造福瑞的象征,达到神话自己的目的。如薛怀义组织法明等和尚重新翻译《大云经》,撰成《大云经疏》,注疏的宗旨一方面是讲李唐天祚已尽,当有武氏代之,另一方面是讲武则天是天女化身,将做中国女皇。于是,在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建立武周王朝。

(二)佛教助武则天巩固武周统治

佛教又在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继续为她巩固统治地位服务。由于统治者经常通过政治手段举行众多大规模的佛教活动,使得唐朝社会充满了浓厚的佛教宗教氛围,各个阶层的人都虔诚地推崇佛教,动荡减少社会变得更加安定有序。其中《宝雨经》对武则天巩固武周统治的地位起到了很大作用。《宝雨经》早在南朝萧梁时已有七卷本,后来在薛怀义的监督下,由达摩流支等人重译为十卷,改名为《佛说宝雨经》。新译本为迎合武则天,添加了一些故事,比如第一卷中说,东方有一天子,叫日月光,在佛涅槃后四五百年,将化为女身,降生做国王。经书里露骨地宣称武则天是菩萨化身,说她是秉承佛祖旨意养育众生的,为她统治武周提供合法外衣。另外,佛教僧人可以上书或上表陈述表达观点,参与政治活动,甚至直接在朝为官,如《旧唐书》中就有一些关于佛教僧人身份显赫超于权贵的记载,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帮助武后巩固政治统治。

综上所述,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缘。家庭环境与当时的社会崇佛大背景使她信奉佛教,并对佛教的感情不断加深。随着武则天对佛教的认识增加,她更加崇尚佛教,并开始扶持佛教。佛教在武则天的大力扶持下快速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并跃居于三教之首。武则天与佛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佛教也对武则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她的人生信仰有重大影响,而且为她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提供合法理论依据,还在她巩固武周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毫无疑问,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是伟大的,是旷世未有的壮举[6],但对于其与佛教的关系上,人们总是众说纷纭,不可否认的是她对佛教的弘扬发展有不可磨灭之功绩,因此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就存在重要的学术意义,不仅有助于人们强化对武则天和佛教史的研究,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人们对唐朝历史的深入发掘。

[1]王溥.唐会要·尊崇道教观杂记(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5:869.

[2]李海峰.论佛教在武后时期勃兴的原因[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6.

[3]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96.

[4]陈晔,畅翠.武则天与佛教[J].西安: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3):5.

[5]焦荣.论武则天与佛教[D].湖南:湘潭大学,2012.

[6]牛志平.武则天与宗教[J].社会科学战线,1990(1):162.

(责任编辑:董应龙)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 Zetian and Buddhism

GUO Hao
(School 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Wu Zetian was an outstanding empress in Chinese history,who is also a Buddhism believer.Closely associated with Buddhism,she had the indissoluble bond with it.Her mother's Buddhism belief gave her some knowledge of Buddhism since young.Later when she went into the palace,Buddhism became popular among the whole society,which offered her more access to Buddhism.And her experience as a nun in Ganye Temple made her more of a Buddhism believer.Being more and more attached to Buddhism,she began to vigorously support it.She enshrined Buddha Sarira,translated Buddhist scriptures,constructed Buddhist temple and figures of Buddha,which enhanced Buddhism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Buddhism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mpress Wu,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ang to Zhou led by her.After she established Wuzhou regime, Buddhism continued to consolidate her rule.Wu Zetian put an effort to develop Buddhism while Buddhism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r life.

Wu Zetian;Buddhism;relationship

B943.9;K242.105

A

1673-1883(2016)04-0060-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14

2016-09-19

郭昊(1993—),女,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秦汉史。

猜你喜欢

舍利武则天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佛教艺术
MYTH AND MECHAS
佛教艺术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