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

2016-03-02杨青山郭俊敏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活动政治

杨青山,郭俊敏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

杨青山,郭俊敏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有助于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计不合理、活动形式单一、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求、教学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完善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形式;软硬件建设;制度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日趋多样化,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教师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革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必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认识的形成有赖于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深入思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育信息的加工者,也是学习意义的建构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高度的开放、空前的互动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在大力倡导开放、融合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领风气之先,设法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认识,使他们建立正确思维模式,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

(三)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润物无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主题,规范活动程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开展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增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中提出,要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各高校积极响应,开展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等问题,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两个部分。目前,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削减理论课时,以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设计和周密组织,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些高校没有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没有出台规范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有些教师将实践教学当作理论教学的补充,安排学生在理论课上随机开展小组讨论,有些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简单,内容缺乏系统性,组织混乱,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大多采取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来开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丰富教学内容,他们所谓的实践教学仅仅是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是让学生写调研报告。这样的活动缺乏时代气息,也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因而很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目标不明确,没有认真设计活动细节,他们所谓的实践教学不过是按照院(系)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由于此类实践教学活动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求

一些高校的教学条件不达标,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一,缺乏活动经费。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购置专门的设备,如果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还要有充足的活动经费。目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加之办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活动的经费无法得到保障,这种情况阻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二,缺乏固定的活动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十分重要,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普遍不足,导致活动场地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三,缺乏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担任指导教师的人员有些是辅导员,有些是从其他部门抽调的,有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中有些人学科素养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四)教学保障机制缺失

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花销大、工作烦琐,需要校内各部门相互配合,同时也需要学校与校外的实践基地密切合作。如果高校不能足额划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校内各部门不能就实践教学活动达成共识,学校与实践基地沟通不畅,实践教学活动就很难开展。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一些高校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规范管理,没有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工作中随意性强。一些高校的组织制度不健全,对实践教学活动管理不力,教师的自主权过大,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三、 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四个部分构成,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方式、评价办法、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学生团队、实践基地、活动经费等诸多要素。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分析辨别能力。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课程设计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涉及面更广,涉及的环节也更多,因此,需要在活动开展前进行周密设计。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活动,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指出,高校 “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2]。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落实。高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从学校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选择适当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来开展,也可以单独开展。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案、完备的教学大纲、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规范的组织管理、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等,学校要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丰富教学形式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力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高校应当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力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反映时代的特点。只有使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吸引学生关注,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还要不断革新实践教学的形式,力求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开展情感性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开展认知性实践,让学生了解国情与社情,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开展社会调查,开展探究性实践,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会服务性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唤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否能够有效开展,与各种软硬件条件是否具备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的条件,是当前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一是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有合适的平台,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管理办法,为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基础。高校可以划拨专项经费,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验馆,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地。还可以因地制宜选取典型场所,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经费,因此,各高校应当采取多种办法筹措经费,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充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各高校要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以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要随着学校经费的增加而增加[3]。各高校除了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外,还要设法促进学术研究和社会生产相结合,使学校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筹措经费。

三是培养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与指导教师的水平密切相关。各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在职学习,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4]。各高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开展调研、参加学术会议,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这些都是使教师开阔视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丰富教学素材、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学校还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量核定、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先工作中适当对他们予以照顾,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调动校内外各种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要按照公共必修课的教学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实践守则、实践指导书、选题指南、安全预案以及考核办法,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应当覆盖实践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二是健全组织制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学校要从整体工作目标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首先,学校应当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对实践教学的目标、方法等作出规定,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其次,学校还应当制定详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加强基地管理、设备维护、经费管理、工作量计算、教学督导等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责任,协调各方关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是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反馈办法,要制定奖惩办法,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四、结语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对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研究,没有整体规划;受到平台、设施、经费、师资的制约,部分高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导致工作陷于被动。针对上述问题,改革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方式、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多方筹措活动经费,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2016-08-18].http://education.news.cn/2015-01/19/c_1114051345.htm.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A1).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EB/OL].(2015-09-16)[2016-08-18].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9/t20150923_210168.html.

[4]徐维凡.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4-8.

【责任编辑 王 素】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YANG Qingshan, GUO Junm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f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Ideological teaching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es. Carrying out practical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theory and carry out the teaching idea of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so that it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design, the single form of class activity, undemanding teaching conditions, the lack of teaching security mechanism and so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proceed from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design, to enrich the teaching 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strengthen system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form;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2016-09-22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SJGLX348);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880023);新乡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GLXZ2015-121)

杨青山(1963—),男,河南新乡人,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郭俊敏(1976—),女,河南浚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G642.0

A

2095-7726(2016)11-0067-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活动政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