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姜夔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

2016-03-02郭俊锋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造境联觉姜夔

郭俊锋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论姜夔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

郭俊锋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姜夔词境具有幽韵冷香的特征。忧郁凄凉的审世目光是姜夔幽韵冷香词境生成的原因,隽雅幽冷的意象群与化暖为冷的色彩词则是这种词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元素,联觉、虚入的生成笔法又是联接、铺展其意象群和色彩词的关键,是独具一格的造境艺术。

姜夔;词境;幽韵冷香

姜夔的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在南宋形成著名的词体——“白石体”。张炎的《词源》评之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1]。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评之为“清虚骚雅”[2]3797。刘熙载的《艺概》评之为“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2]3694。郭麐的《灵芬馆词话》评之为“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2]1503。陶尔夫的《姜张词传》评之为“白石词是愁思与冷感的载体”[3]。这些古今评论,一致指向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和幽韵冷香的词境。目前学术界对于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研究颇多且逐渐形成定论,而对其幽韵冷香词境的阐发则稍显不足。本文将从生成原因、生成元素、生成笔法三个方面,对姜夔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进行论述。

一、 忧郁凄凉的审世目光

姜夔的一生尝遍怀才不遇、以清客身份转徙于权贵之门的辛酸。他曾在《自叙》中悲叹:“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蒌困无聊之地者。”他屡屡在作品中抒发悲愤失意之情:“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除夜自石湖归酋溪》)“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玲珑四犯》)也表现身世飘零之感: “零落江南不自由。” (《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谁念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书。” (《探春慢·衰草愁烟》)“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与鸥为客》)而他的词作《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则是抒发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亭皋正望极,乱红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少年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上阕由落红和双燕而生发怀念旧情,感叹飘零之情绪;下阕回忆少年游荡,无法解脱,索性做一个飘零词客,一醉埋愁。在他抑郁凄凉、以冷为美的审美观照下,“江莲”“双燕”“月”“蛩吟”等意象都笼上了一层凄清伤感的色调,共同营构出一派幽寂冷峭的词境。

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文人士大夫把情趣转向享乐生活,同时压制、迫害、排斥抗战派,这对当时士人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金兵多次南下进犯扬州,给百姓留下了难以消磨的恐惧和感伤,也加剧了词人心境的凄凉。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便是伤时悯乱的典范之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南宋词人赵希迈曾作同题材之词《八声甘州·竹西怀古》,词曰:

寒云飞万里,一番秋、一番搅离怀。向隋堤跃马,前时柳色,今度蒿莱。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歌吹竹西难问,拚菊边醉着,吟寄天涯。任红楼踪迹,茅屋染苍苔。几伤心、桥东片月,趁夜潮、浪恨入秦淮。潮回处,引西风恨,又渡江来。

姜、赵两词人都是由眼前颓败之景触动而发昔盛今衰、历史空漠之感,但姜夔的意象则更具清冷凄寒的意味。破败萧索的城池、见证过金兵南犯的草木、黄昏时回荡在空城的吹角声、轻荡着寂然月光的桥以及桥边的不知要为谁而生的芍药,再加以“寒”“清”“冷”这些让人陡生凉意幽情的字眼,营造了一个凄怆清空的意境,既增加了伤时悯乱的力度,也显示了以“骚雅”为核心的审美典范。

一生的落拓不遇、频繁的游食奔波、国事的衰落颓败,使姜夔始终处于漂泊羁旅的人生感伤和国运衰微的时代悲叹之中,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形成以冷为美的自觉艺术追求,在意象的择取和意境的创造上,显示出悲凉荒冷的特色。

二、 隽雅幽冷的意象群与化暖为冷的色彩词

姜夔在《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中曾明确地说:“我爱幽芳。”在他的词作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隽雅幽冷的意象,如冷香、冷云、冷红、冷月、暗柳、暗雨等,这些意象构成了白石词的幽韵冷香词境的重要生成元素。

姜夔特别偏爱淡而隽雅的意象。在姜夔的词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水、云、月、梅、柳、荷,如《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的“乱落江莲归未得”、《清波引》的“冷云迷浦”、《翠楼吟》的“月冷龙沙”、《点绛唇·金谷人归》的“残柳参差舞”、《浣溪沙》的“春点疏梅雨后枝”、《解连环·玉鞍重倚》的“雁啼秋水”。这些意象的反复使用,使姜夔的词显出一派清空骚雅的审美风范,摆脱了北宋以来恋情词软媚轻浮的情调,赋予柔思艳情以隽永的情趣和脱俗的韵味。姜夔在选取使用淡雅意象的同时,往往使用“寒”“冷”“清”“凉”“暗”“幽”“冥冥”等传递清冷幽然意味的词语,这使得姜夔词中的“云”“风”“月”“水”“花”“梅”,甚至抽象的“愁”“香”“夜”“苦”等都是清冷幽寂的,“冷月无声”“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月上汀洲冷”“月冷龙沙”“冷云迷浦”“东风冷”“香冷入瑶席”“重见冷风红舞”“清愁似织”“丈酒拔清愁”“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况有清夜啼猿”“化作此花幽独”“重觅幽香”“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冷香下,携手多时”“西窗又吹暗雨”“清角吹寒”……淡而隽雅的意象和清冷的字眼一起构成了姜夔词隽雅幽冷的意象群,这个意象群,既是姜夔人生哀苦之情的寄托和流溢,也是姜夔创造幽韵冷香词境的重要元素。

除了隽雅幽冷的意象群,姜夔对颜色的使用,也是他造境的重要手段。姜夔在词作中,多使用中性色甚至暖色,极少用冷色。据统计,在姜夔84首词中,中性色“绿”出现20次,接近于“绿”的“青”“翠”“苍”“碧”共出现30多次,暖色“红”出现22次,“朱”“紫”二色出现5次,冷色“白”出现5次,“皓”出现2次[4]。同上述“寒”“冷”等字眼对“水”“香”等意象的改造相同,姜夔常用“湿”“暗”“乱”等冷色字眼对词中的中性色或暖色加以修饰,如“湿红恨墨浅封题”“秦山对楼自绿”“乱红万点”“坠红无消息”“千树压,西湖寒碧”,使人不仅不感到色彩艳丽,反而更觉“湿红”的愁怨、“秦山”的孤寂、落花的飘零、湖面的清旷,进而使“红”“绿”等色的字面色彩消退,甚至达到以暖为冷的地步,给人留下冷清的整体印象,为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色调。

除了利用冷色字眼使色彩词发生质变之外,白石词也常常使用整首词的情感格调为中性或暖色词降温。如姜夔的元夜记梦怀人之作《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久别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词中出现了暖色的“红”、中性色的“绿”,而且是写春之绿与莲灯之红,但词中蕴含的天涯零落之感和凄凉相思之情,使得“红”“绿”给人的主观感受更偏向于寂冷悲凉。

写景记游继而感叹漂泊之作《一萼红·古城阴》也是同样的情况: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词中的“红”“翠”“朱”“金”的字面色彩,被词中流露的漂流无定的感伤、光阴易迁的叹息侵蚀殆尽,浸染上清冷的色调。这种字面色彩与情感色彩的反差,更加重了白石词幽韵冷香的况味。

三、 联觉、虚入的造境笔法

姜夔善于运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心理感受连缀在一起,打通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由此形成清冷萧索的意境,使某种特定的心境表现得更加透彻。他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景状物不是正面直接描摹抒写,而是虚处着笔,遗貌取神,这正是陈锐在《袌碧斋词话》中所说的“结体于虚”[2]4200,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所说的白石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5]。联觉、虚入的造境笔法是姜夔词幽韵冷香意境得以生成的关键。

联觉、虚入的造境笔法在姜夔词中十分常见,《念奴娇·闹红一舸》便是其中的典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陈书良在《姜夔词笺注》中评道:“用通感构思,熔铸词语意象……想象力之丰富独特,令人拍案叫绝。”这是姜夔为数不多的留恋游乐的作品之一,词中的“翠叶吹凉”“冷香飞上诗句”“愁入西风南浦”等都是运用通感,将莲叶、荷花等触目可及的视觉意象,冷香横溢的嗅觉体验,“凉”“冷”“寒”的感觉体验,“愁”的心理体验,互为交通,熔铸成可视可感、有声有色的艺术境界。词的上阕对荷花的描写,落在了“冷香飞上诗句”,塑造了冷艳幽香的风荷意象;下阕流连惜花,落在了“愁入西风南浦”之上,暗喻了身世飘零之感。姜夔词虽然写的是荷花和流连之情,却营造了幽韵冷香的词境,整首词因联觉通感的运用,一荷一叶,都弥漫着清冷寒飒的韵味。

侧面着笔、虚处传神的笔法,也在这首词中得到展现。俞陛云的《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云:“通首如仙人行空,足不履地。”“记来时”以下三句,写荷花与赏荷之人,皆从空际着想,由虚处下笔;“翠叶”三句稍写眼前实境,继而接“嫣然”二句,更是化实为虚,由嫣然摇动的荷花转而写摇荡在水烟渺霭之中的冷香与诗情。下阕抒发流连惜花之情,托以“柳荫”“鱼浪”,仍旧是落笔空处,由侧写正,这不仅创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意境,同时也使全词充溢着幽韵冷香,这“冷香”甚至遍及白石所有词作。

除了这首《念奴娇》,《踏莎行·燕燕轻盈》也运用了通感与虚入的造境笔法: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抟虚作实,亦虚亦实中更见离情的惆怅难解。“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将视觉意象之寂寥与感受体验之寒凉相通,念远伤别的萧索凄怆之感切人肌肤。

综上所述,忧郁凄凉的审世目光是姜夔词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原因,隽雅幽冷的意象群与化暖为冷的色彩词则是这种词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元素,联觉、虚入的生成笔法又是联结、铺展其意象群和色彩词的关键,是独具一格的造境艺术。

[1]张炎.词源注[M].夏承焘,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6.

[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陶尔夫.姜张词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24.

[4]杲如.姜白石“骚雅”词风小议[J].文学遗产,1993(6):69-73.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9.

【责任编辑 郭庆林】

2016-05-17

郭俊锋(1982—),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秘书学、中国古典文学。

I206

A

2095-7726(2016)11-0016-03

猜你喜欢

造境联觉姜夔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陆明君
你是联觉人吗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你我脑中所映,是否同一月色?
姜夔,你咋这么牛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