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

2016-03-02林佳荔李宝艳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农民

林佳荔,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

林佳荔,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早期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革命形势出发,对我国的俗文化进行改造。此次改造以宗教迷信、封建伦理、风俗习惯为对象,在分辨优劣的基础上对俗文化进行去劣存优,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取得国民大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也为当代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俗文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与启示。

早期中国共产党;俗文化;传统文化

“俗文化,是由普通群众乃至下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拥有和享用的比较粗糙、比较直观、比较素朴、比较真实、比较富于情景和感性色彩,并具有相当的地方性、非规范性、无序性和社会心理性的文化成果”[1]。俗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是唤醒民众、促进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当代民间民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早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俗文化的迫切性

第一,是唤醒民众投身民主革命的需要。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宗族是具有“为政”能力的组织,它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积极配合反革命行动,绞杀革命力量,反对、禁止族人参加革命。在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中虽有尊老爱幼、谦卑礼让等之精华,但也不乏阻碍人民思想解放之糟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女性有关。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庸,统治阶级把束缚、禁锢女性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自1921年7月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彻底解放女性与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二,是解放民众、改变国民思想的需要。宗教与中国共产党所奉行的唯物主义是相悖的,宗族大家长对人民人身自由的控制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最高革命纲领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前期就开始打击宗教迷信活动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2]31破除封建陈规陋俗,不仅有助于国民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对革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首先,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唤醒民众的爱国心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对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壮大革命队伍,鼓舞革命士气;最后,树立勤俭节约、严于律己之榜样对于纠正铺张浪费和尚奢之风具有极大作用。当时社会上盛行尚奢之风,这种不良之风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增加了群众负担,更有可能使官僚思想渗入党内,使先进知识分子沉迷吃喝玩乐而丧失革命斗志。因此,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十分必要的。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传承与改造的兼顾

我国的俗文化延绵数千载,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其传承与改造时,尽可能地对俗文化仔细分辨,既不对其全盘肯定,亦不对其全盘否定。当时的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但部分国民仍沉于“酣眠”,因而早期中国共产党必须用优秀俗文化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革除劣性俗文化对民众的腐蚀。

(一)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发起非基督教运动

首先,加强反封建迷信教育,团结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又可以使党民关系变得融洽与和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便意识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开展反封建迷信教育,使民众认识到封建迷信的本质和所起的不良作用,而非使用强硬手段迫使民众丢弃宗教信仰。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道:“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2]331927年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纠正农民无组织行动》也指出:“对于宗教尚且必须以信仰自由为原则,而由国共两党党部去耐心解释宣传。——可以没收庙产,而不可以强迫捣毁其神像祖宗牌等。”[3]早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提出团结信教群众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信教人员占人口的绝大部分,是一股相当重要的力量,但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信教人员的团结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主要团结信教中的下层劳动人民,而对于团结宗教界的上层人士,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其次,早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发起非基督教运动,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宗教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罪行。当时帝国主义企图利用基督教掀起“以十字架征服中国”的传教运动,这种传教方式是为了保证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压榨中国人民的基础能够更加牢固。中下层劳动人民既是革命的主力军,也是易受蒙蔽的群体,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就要领导民众反帝反封建。非基督教运动是一次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理性思维和批判,它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免受外来文化的蒙蔽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早期中国共产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打击宗教宗族势力的主张,初步制定了没收宗教宗族势力所占土地的政策。1927年中共五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指出:“然寺庙、祠堂等所属之地,占有耕地之数目,亦实有可观。”“没收一切所谓公有的田地以及祠堂、学校、寺庙、外国教堂及农业公司的土地,交诸耕种的农民,此等没收的土地之管理,应付诸土地委员会。”[4]166

(二)引导人民形成正确的伦理观,打击宗族势力

首先,通过组织和建立农民协会,增强了农民的权利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曾经指出:“农会势盛地方,族长及祠款经管人不敢再压迫族下子孙,不敢再侵蚀祠款。”[2]31早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了中国革命最主要的同盟军是农民,使得农民对自身的阶级属性有了正确的认识,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革命运动当中去。

其次,通过没收宗族公共财产,割断了宗族势力内部的经济联系。中共六大颁布的《土地问题决议案》,第一次剥夺了宗长或族长对祠堂、田地财产的管理权,改变了祠堂的功能,如变祠堂为学堂等。通过对宗族祠堂功能的改造,也使宗族人员在情感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得以淡化。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原本具有“为政”能力的宗族族长及豪族绅士的势力,而且使宗族族长失去了利用宗族权力控制族人的优势。

最后,认识到了解放妇女的重要性,发起妇女解放运动。早期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压制女性、束缚女性的陈规陋俗入手,通过改造封建陋俗,将新思想灌输到女性心中,培养新女性,把束缚在封建家庭中的妇女解放出来,鼓励妇女参加各种社会改造运动。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使得妇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将男女平等的思想贯穿于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中。唯有采用此种方式,才能彻底被摧毁封建陋俗得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三)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习俗观,革除封建旧习俗

首先,革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习俗观。缠足等畸形习俗是封建社会畸形、变态的审美观造成的,更是将女性牢牢锁于家庭中的枷锁。封建统治阶级把将女性束缚在封建家庭中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我国女性约占全国半数人口,束缚住女性就等于禁锢了全国一半的人口。我国成年女性与成年男性结婚后组成家庭,从此就与男性联系在一起了,但是这种婚姻关系并非平等的关系,而是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因此将女性禁锢在家庭中,会使整个社会秩序变得更为稳定。解放女性,必须从解放女性的身体开始。自大革命时期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把禁止女性缠足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倡导打破封建陋习,化繁为简,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反对买卖女婢、禁养童养媳、鼓励女子接受教育等。通过改造封建陋俗,改变了民众的思维定势,从根本上清除了封建社会的旧礼教和旧观念,同时也为妇女能够更好地参加革命,拥有平等参与国家管理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进行科学教育、著书,唤醒民众的爱国心。早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科学教育、著书等各种方式,开拓国人视野,以文字形式唤醒民众于“病态”“疲态”之中,使民众抛弃旧俗。尤其通过语言文字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令国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激起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也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壮大了革命队伍。例如,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开展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创办了《工人周刊》,鲁迅曾著《呐喊》文集等,他们都把传播新思想作为抨击旧世界、振奋民众精神的强大武器。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传承与改造的历史意义

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为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突破反革命围剿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加深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信任,改变了当时被动的革命局面。

(一)人民获得身心解放,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信任

早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意识到人民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加以倡导,这有益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主张打击宗族核心人物,使宗族核心人物无法束缚族人的人身自由,这不仅使革命思想得到了快速传播,而且加深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信任,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早期中国共产党极力反对铺张浪费、妇女缠足等陋俗,不仅把反对铺张浪费省下的钱用于革命和生产,而且在革命队伍中形成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旧风俗、旧习惯的改造,目的是为了配合革命形势之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使中国共产党不再孤军奋战。

早期中国共产党并未把宗教信仰自由列入党的纲领,也未把宗教信仰自由看得与其他自由同等重要。192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颁布的《告农民书》就明确规定:“凡不耕地之地东,重利放债者,不耕地之宗教家如神甫牧师僧道尼巫等,均不得为会员。”[5]515把宗教教职人员和上层信教人士排除在农民协会之外,不允许他们加入农民协会,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

(二)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革命队伍得到发展和壮大

在改造宗教迷信方面,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没收宗教土地之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从中共五大通过的《土地问题议决案》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将没收宗教土地作为土地革命的一个部分,这次没收宗教土地是强制性的。这一政策在当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民千百年来渴求土地的美好愿望。把没收教会的财产用于革命事业,为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对于宗族族长的族产族田的没收与重新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壮大革命队伍,而且也解决了不少农村地区地权高度集中的问题。

非基督教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革命积极性,甚至连基督徒亦有参加。基督徒加入革命队伍有助于日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理性认识与判断。但在这次非基督教运动中,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国传教士以及基督教教会采取的是简单排斥的态度,将基督教与帝国主义完全等同起来,没有将二者区分开来,只是一味地驱赶传教士,打击基督教。

(三)女性走上历史舞台,获得觉醒与成长

如果说19世纪开展的声势浩大的不缠足运动在我国城市中基本上结束了女性缠足的历史的话,那么早期中国共产党所发动的不缠足运动则在农村地区改掉了女性裹小脚的陋习。不缠足运动之后,20世纪20年代的剪发运动也随之兴起。剪发运动将女性从传统的“蓄发”观念中解放出来,女性在留短发后就开始了新的生活。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也不再是仅仅作为为传宗接代而存在的个体,而是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存在。女性在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解放后,她们都踊跃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24年共产党员向警予就参与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的计划工作,并领导了大罢工运动。

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提出:“一般的妇女运动如女权运动、参政运动、废娼运动等,亦甚重要。……本党女党员应随时随地指导并联合这种种运动,口号应是‘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这些口号之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5]154-155这时的女性通过参加革命,并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就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革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四、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给当代的启示

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既取得了丰硕成果,亦有不足之处,这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继承与改造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

(一)实事求是是传承与改造俗文化的重要原则

首先,当代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应从实际出发。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是从我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的,这是早期共产党传承与改造俗文化取得良好的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开展了非基督教运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与基督教教徒进行了接触,并对信教群众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之后所得到的资料就成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宗教政策的重要依据。当代中国共产党更应当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可在官方微博、微信上发布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的真实想法,也可派人进行实地随机调查。

其次,当代中国共产党传承与改造俗文化要与时俱进。当代中国共产党应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适时传承与改造俗文化,吸纳符合现实生活需要的俗文化,摒弃不符合现实生活需要的俗文化,要在实践中检验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是否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中国共产党应赋予俗文化以新的内容,淘汰落后的俗文化,如对于传播和宣扬邪教、迷信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非法组织,必须坚决取缔。

(二)对俗文化传承与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在对俗文化进行传承与改造时,应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立足长远,对在俗文化传承与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宗教、伦理关系、风俗习惯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俗文化是在长达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的大环境中形成的,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消失殆尽,它会以各种方式存留在社会生活中,因此我们要把握俗文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早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造俗文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并未全面听取群众的建议或意见。当代共产党人对人们早已约定俗成的俗文化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可通过发起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意愿,对于优秀的俗文化加以弘扬,对于落后的俗文化要引导群众循序渐进地对其改造,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农村地区是传承与改造俗文化的重点地区

首先,当代中国共产党要把在农村地区开展俗文化改造活动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农民曾经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在当时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数量最多,是当时革命的重要力量。而如今,解决“三农”问题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能否在农村地区成功改造俗文化,将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其次,传承优良的俗文化,有利于维持农村秩序,有利于为社会发展、农民的健康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巩固伦理道德规范。保持农村良好的风俗习惯,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例如,我国传统节日仍然存留了与神鬼相关的迷信内容,这些内容在我国农村保存得最完整。就此方面,当代共产党人应具体了解农民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是否有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内容,了解需要改造的内容与范围。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把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节假日的做法,就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要重视俗文化的社会功能

首先,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俗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目的是将落后的社会意识变革为先进的社会意识,从而促进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旧的一切正在被逐渐打破,新的一切还未完全形成,此时,创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先进的社会意识的创立不仅能够推动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能够抑制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的滋长和蔓延。

其次,当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人在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仍守着陈旧的思想习俗,甚至亦有人对陈规陋俗的热衷达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利于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如现今社会中仍存在一些宗族之风,甚至导致发生了纠集宗族斗殴之事。在当代社会,不少民间婚丧仍习惯于大操大办,不利于在群众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风气,也使得群众极易受到腐败之风的侵蚀。当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应当格外重视传承与改造俗文化,保持社会和谐、积极向上,反对大操大办,坚决抵制封建迷信,保障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在树立文明新风的同时,要警惕陈腐的俗文化死灰复燃。

[1]胡潇.论雅文化与俗文化[J].求索,1990(2):70-74.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75.

[4]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第2册[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李 敬】

2016-03-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3JDSZK0025)

林佳荔(1991—),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K25

A

2095-7726(2016)11-0046-04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农民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