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景运用芍药的配伍探析

2016-03-01郭伟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伤寒论芍药

郭伟训

【摘要】本文尝试反方向从破、通、泄的角度来论述芍药在仲景手中的配伍应用,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芍药在临床中的功效,以便进一步在临床使用灵活、有效。

【关键词】芍药;伤寒论;金匮要略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43-01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用芍药共有64方,其中《伤寒论》用芍药有29方,《金匮要略》用芍药有 35方,其中重复者有8方,合计56方。芍药主要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东汉时期并没有对赤、白芍作明确区分。随着不断的医疗实践,历代医家对芍药的性味、归经有了新的认识,也渐渐有了白芍与赤芍的区别。芍药在古今都是一味常用药,尤其是近代有了赤、白芍的区分后,医家们尤其喜欢白芍的滋补作用。

芍药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缓急[1]。《神农本草经》: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随着不断的医疗实践,历代医家对芍药的性味、归经有了新的认识,芍药由味苦、平演变为苦、酸,微寒,并渐渐有了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本经》记载芍药气味苦、平无毒,无酸味。清代邹润庵认为芍药味苦,苦者能降不能开故凡阴之结余上,非开无以致其力者忌之。因此,仲景在芍药的配伍使用时更多地考虑其苦降破结之力,而非芍药的酸收补益之功。

1 芍药配桂枝

桂枝汤证,“阳浮阴弱、热自发、汗自出、恶寒、恶风”,众所周知为营弱卫强所致,桂枝辛温,通阳,解肌,祛风以治卫强,芍药补益营血,以治营弱。然而补营血的药有很多,为什么单用芍药呢?以此推测阳气不得入者,不仅仅是营血亏虚,也有营血结于内的原因,营血结于内,抗拒阳气,也是汗出原因之一。因此,芍药在此不仅有补益的作用,更有破阴结之功。清代邹润庵亦认为:“芍药、桂枝一破阴,一通阳,且佐以生姜,解其周旋不舍之维……此实合营、布阳之功,断断非酸收止汗之谓也”。

2 芍药配甘草

芍药与甘草相配伍,自成一方,方虽然小,但为古今医家所推崇,为腹部挛急疼痛第一药方。清代医家程钟龄甚至在《医学心悟》如此评价: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传统说法皆认为芍药与甘草的配伍属酸甘化阴,为纯补阴液,滋筋脉之剂。不可否认,其配伍固然与其补阴血、润筋脉有关,但是不可忽视芍药尚有其苦泄破滞之功。芍药在仲景时代味苦、平,无酸味,单从其性味未能体现芍药补益阴液的作用,《本经》亦只提到芍药益气,故仲景在此用芍药以单纯补阴为目的的可能性较小,且仅仅是化阴滋养,大可用熟地等纯滋腻润养之药。有学者[2]认为芍药甘草汤不能脱开“化阴”二字,其对筋脉肌肉挛急的针对性很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其补益阴血、柔润筋脉有关,但也不可忽略芍药味苦,还能通络。甘草味甘,还能缓急,通络与缓急直接作用挛急的筋脉,虽属治标,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再者从治疗部位来讲,芍药治疗腹痛,而不治疗胸满,为什么呢?胸为阳之府,腹为阴之府,结于上多属阳,用陷胸汤类;结于下多属阴,用承气类,腹痛者加芍药,因为芍药能破阴散结,破坚积。

3 芍药配川芎

芍药配川芎等活血类,仲景常用于治疗妇人腹中[XC造字A.eps;P]痛,[XC造字A.eps;P]痛不同于现在所说之绞痛,徐彬谓:[XC造字A.eps;P]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根据临床实践,不论是腹中绵绵而痛、绞痛还是血中刺痛,当归芍药配川芎等活血类,都可以治疗,不用桃仁、红花之类,是其治疗血中气结,而不治疗血结,所以仲景治疗腹中[XC造字A.eps;P]痛用当归芍药散,而不用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类。用药治疗关键是对证,而不是对症。川芎味辛、温,活血行气,调经止痛,传统说法认为芍药与川芎相配伍,敛养肝血,行血中之气滞,并能调畅经脉,养血荣胎,以治疗血虚血滞诸证。而《本经》认为芍药主邪气腹痛,对于邪气,《诸病源候论·产后血上抢心痛候》这样解释:“凡产,瘀血不尽,得冷则结,与气血相搏则痛,因重遇于寒,血结弥甚,变成血瘕,亦另月水否涩不通”。《药性论》亦言:“宣通脏腑雍气,治胁痛败血”。因此,结合当时人们对芍药的认识,仲景把芍药川芎相配伍时,更加重视其“通”血的功能。芍药破血之瘀滞,血行则痛消。

4 芍药配茯苓

仲景用芍药配茯苓主要用来治疗水气病,茯苓味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为例,汗、下后“仍头项强通,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本证为水气内结,阳气不宣。治疗以开结利水为主。芍药与茯苓相配伍,茯苓利水然而必须有芍药在其之前破除阴结。芍药在用治水气时,一般认为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敛阴和营,避免热药过分伤阴;二是芍药本身亦有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利小便的功效,近代张锡纯最为推崇芍药此功,认为其性凉多液,是阴虚有热小便不利之要药。

5 芍药配附子

真武汤证,“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发汗过多,不能解少阳之邪,反动少阴之气,少阴之气,是水气,心属火而水乘之,所以心下悸;头为诸阳之会,阴加之,故头眩。附子辛甘大热,入气分,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络,上益心阳,下补命门。芍药性寒,入血分,破少阴方兴之水气,而又不伤及少阴。二者合用,气血相合,刚柔并济,燥润兼备,走守相宜。破下焦寒、水之结,而又不过分燥热,破坚积、开痹之痛力彰。

总之,仲景对芍药的运用主要是根据《本经》的用药经验,并根据临床经验有所深入和发展,芍药是一味常用药,随着医家们对芍药的认识不断加深,医家们对芍药的使用也更加广泛。笔者认为应充分了解先辈们的用药理念并结合临床的具体情况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3.

[2] 姜建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2.

(收稿日期:2015.11.24)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伤寒论芍药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陆抑非《芍药》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