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

2016-03-01

关键词:实现策略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沈 丽

(桐乡技师学院 浙江桐乡 314500)



刍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

沈丽

(桐乡技师学院 浙江桐乡 3145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音乐德育作用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教育需求,将德育感受与音乐感受结合起来;让音乐学科的自身特征满足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需求;将教学手段可以表现出德育的追求来;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即要以乐正德等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功能 实现策略

音乐本身作为人类艺术的伟大表现形式,其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将音乐作为学生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将能使得学生得到较为良好的品德教育,促使学校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下,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乐趣。就音乐教育本身来说,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对美的认识与感受,进而提高其创造能力。其形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去美化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如果将音乐作为简单的艺术鉴赏来与学生进行分享,其德育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音乐教师应当更好地使用这一方式来让学生得到启迪,协调学生的情感需求。[1]

一、音乐德育作用的表现形式

音乐教学的开展需要将学生的审美追求与德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这既是我国现行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我国传统的古代教育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指出“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格、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比其他艺术更能打动人心,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能够在提高对其了解程度的同时,使得自身政治观念、品德认识与思想追求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影响。如《我爱你,中国》《春天的故事》等作品鲜明地反映时代精神,起到积极的宣传和鼓舞作用。[2]

我们是礼仪之邦,古往今来德育教育都是尤为重要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无可避免的带来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时侵入学生思想,从而产生诸多消极影响,集体协同思想淡薄,民族认同感弱化等等。在这种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也面临空前的挑战,如何在音乐教育中真正落实德育教育就很重要,增强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净化校园空气,担负起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端正思想的重任,这也是新形势下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教育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前提

当然,根据这样的需求存在,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引导者。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观点,言行品德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德修养”提倡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的心智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陶冶、净化、升华。其次,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及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拓视野,广泛涉猎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掌握和讲解,渗透德育教育,铸就学生高尚的灵魂,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有效统一。另外,作为教学的执行者,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的因素。当下流行的歌曲作品集中,有很多符合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要求的歌曲如《十送红军》、《映山红》、《共和国之恋》等。声乐演唱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发声方法上下工夫,还要把作品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中心思想传达给学生。音乐教学中不仅是给学生教授音乐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要热爱共和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中学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敬,上课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情铺路,以理顺情,情理结合。课程中不仅要挖掘课本上歌曲爱国主义歌曲,而且要多教一些课外包含爱国主义思想歌曲,要和教材相结合,反复教导和演唱,才能使学生在唱歌中受到一定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抽象的说教,而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的依恋感,热爱之情,及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光荣历史、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祖国生存发展繁荣富强的责任感,使他们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同时,弘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同时,我在教学中给于恰当的点拨,让学生懂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精神,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追求革命真理,都潜移默化的寓于课堂之中了。所以,它的德育功效深远而持久,这是音乐教育区别于其它诸育之处。[3]

2.将德育感受与音乐感受结合起来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将德育渗透活动融入其中,主抓课堂细节内容,以小见大联系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在每一节音乐课开始之前,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动作都要统一、规范,培养师生互相尊重的日常习惯。在课堂上我充分注意到细节问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们通过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心聊天,使学生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学会包容别人身上的不足,这样才能做到以诚相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骄傲。原苏联卡巴里夫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音乐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是对德育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让音乐学科的自身特征满足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需求

第一,将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具体培养,使得音乐教学目的开展意义,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培养其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更重要的是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活动,应让音乐课堂要充满艺术性、愉悦性,如果用单一形式面面俱到,就无侧重点。由于学生有好动、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对美的形象感兴趣等特点,上好音乐课,就得抓住这些特点,使学生产生审美意识。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和柴可夫斯基以该剧为题材的同名交响幻想曲,他们所表现的题材是一致的,并且也通过某一个过程反映出来,我们可根据交响曲展示的应用过程,去判断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从音乐中感受到实现这个过程文学性的内容。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标题音乐更能让学生借助文学的特点理解音乐,激发想象。如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在欣赏前,从文学的角度提供给学生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欣赏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想象文学情节,理解乐曲中《梁祝》的音乐特色及音乐结构,及表达的音乐主题;欣赏后,借助文学引导学生,在原作与乐曲对比中想象思考《梁祝》的艺术价值及音乐构思。从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爱的德育教学。第二,在进行口风琴训练和合唱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积极协作的教育。第三,在编排一些校园集体舞,使学生在舞蹈中学会配合他人、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第四,在教学生唱歌时,对学生进行关心集体的教育。要求全体学生的音色和音量都要服从集体的需要,因为任何一个突出的声音都会破坏集体歌声的统一和谐。音乐教学使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民族音乐和富有民族特点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品,应该是多层次的。要包括多种内容、题材、不同的情趣、风格,使学生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

4.将教学手段可以表现出德育的追求来

一是将教材作为音乐课堂的开展基础,让游戏成为孩子喜欢的项目,使得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让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二是要结合教材,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或学生讲,就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三是要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将传统美德的音乐营养象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如初三年级教学环保歌曲也是环保教育的一部分。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有的学生说要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不踩草坪,爱护花草树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了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即要以乐正德

首先,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渗透着一种“教化”功能,这不是简单的说教,实为教育感化的过程。音乐教育把那些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比如合唱训练中,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得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得以更有效的渗透。在音乐教学中贯穿良好的德育教育,要求教师真正明确音乐对于学生的成长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我国文艺界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创作和推出优秀作品。同时还需大力整顿音乐文化市场,把内容不健康、格调不高的音乐作品拒之门外。

三、结语

我们认为,中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但是音乐课的开放态势是有制约性的。在音乐课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适可而止。一些教师曲解了综合的正确涵义,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大做文章,就有可能改变了音乐课的性质,把音乐课上成了其他课。上例中,如果在讲故事时配上合适的音乐背景,讲完故事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探究音乐各要素,是音乐的节奏、和声效果的美等因素吸引了她,从而把自己嫁给了音乐,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歌?歌中的哪一处、哪一句吸引了你?是用什么因素吸引了你,而使你喜欢上它?这样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音乐性而没有脱离音乐课必须以音乐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但也不是唯一的。要认识到每一种知识、每一门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通过音乐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总的来说,健康的音乐教育,其价值在于让健康与乐趣相结合,这也是实施德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潜能,让更多的孩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收获乐趣,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殷瑰姣.论音乐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几个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7,(11)﹕158-160.

[2]陈海玲.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J].文教资料,2010,(10)﹕123-124.

[3]方建军.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10,(1)﹕6-7.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