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福克纳大学文化交流项目的启示

2016-03-01张映晖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福克纳校园文化师生

张映晖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湖北 襄阳 441050)

本文所讲的文化单指行为文化,属于隐形文化中的一种。行为文化是通过人际交往中沉淀下来的礼俗、情操和行为方式等形态表现出来的风貌。观察和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不单要看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设施和相关硬件,更要看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看其行为举止、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美国的历史很短,但并不缺少文化,它的文化都是通过这个移民国家众多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的行为方式、道德水平呈现出来的。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与美国福克纳大学的人文交流项目已经开展了六年,先后有四批师生赴美开展校际间学术及文化交流,也先后接受了四批美国师生来校学习交流,在向大洋彼岸的师生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从美国民众的行为文化中获得了众多有益的启示。

一、博物馆与人

美国历史不长,但十分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城市里遍布各类博物馆,在维基百科查美国若干城市的旅游目的地,总会着重介绍这里的各色博物馆,这是基于一种对文化和知识的尊重及对艺术的热爱。美国的博物馆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珍品众多,且体验感十足,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肤色,听到各种语言,多元文化吸引力堪比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

博物馆的优劣高下不仅在于馆内硬件设施,更在于其承载的人文精神。我校师生在福克纳大学交流期间,都有机会游历当地的艺术、自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里的大量藏品不是来源于国家和政府,而是私人捐赠,这些藏品的说明书都详细标注了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日捐赠,故命名为什么,以纪念什么——人有了除物质财富外更高层次追求,才有了文化和艺术,才有了痴迷于此的人,才有更多人抱着虔诚的心走进博物馆。福克纳大学所在城市蒙哥马利ROSA PARK博物馆门口的捐赠墙上贴满了捐赠人的名字,大家因为敬重这样一个被称为quiet courage的黑人女性,同时带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虔诚期许而慷慨解囊,无论是历史上的Rosa Park本人,还是今天的那些热心的捐赠者,他们的行为、情操和精神境界都值得敬重。福克纳大学文学院的乔纳森·莱特博士在为我们解读博物馆陈列的历史事实时感慨: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他的父亲一直教育他和他的兄弟姐妹要消除偏见,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就形成了人生而平等的普世价值观。但是在今天的美国,种族歧视的阴影仍一定程度地留在人们心上。莱特教授和他们的同事们坦诚地说:历史上我们犯了错误,矫正错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象博物馆里很多普通参观者一样,表现出了自省的勇气和自信。

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对面设置着一个横卧着的大电子屏幕,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搜寻到与星条旗相关的丰富信息,很多人是陪同孩子过来的,无论父母还是孩子,一律安静礼让,表情认真而虔诚,人们来这里不是寻求到此一游的履历,而是主动地接受爱国的洗礼。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右手置于左胸,眼里的深情和神采令人动容。因而笔者主张大凡去美国学习研修,华盛顿的Smithsonian和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是必选参观项目,了解美国的历史,感受美国的爱国教育及公民素养,也审视和思考我们的素质教育。

二、社区与人

美国是个宗教立国的国家,各派教徒众多,平均每100个美国人中就有63人是教会成员。宗教为市民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基础,宗教信徒能在坚持个人宗教信仰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教堂也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是社区教育、文化和社交中心。在这里常举行聚餐会、座谈会、运动会、舞会、社会活动和青少年活动等。在美国学习期间,我们有机会在周末时间走进美国人的社区和教堂。我对同行的老师们说:作为无神论者,我们此行的立场是文化观察者。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公民及追求卓越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大气、包容和自信的气度,对西方社会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行客观的观察和解读,从人的身上寻找答案,寻找到对我们的教育有益的方法和元素。

经由莱特教授的引荐,我们认识了美国蒙哥马利市部分社区里的当地人,他们诚挚、友善、热心公益。很多家庭都基于一种道德追求,从本国或他国领养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孤儿,并视同己出,领养孤儿的家庭也因此在社区里倍受尊重。我们参加了一次社区为孩子们设计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家长们陪同孩子们齐聚Landmark,唱歌、做律动、看话剧表演、做手工、开展户外娱乐活动,活动持续一周,需要大量的人力,社区里受过良好教育的居民都热诚地伸出援助之手,义务承担教师、表演者、组织者、看护等角色。活动组织有序,志愿者们乐在其中,不知疲倦,孩子们受益良多。从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得启示:教育工作者是社会风气和民族素质的引领者,理应率先在美德的养成和彰显上率先垂范。基督教引导教民们做道德忏悔,其实是从我们祖先那里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重读孔子和荀子,不得不惊叹于祖先的智慧:儒家文化倡导君子“每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就是主张人要经常拷问自己的道德和良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少一些对世俗和陋习的盲从,主动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对我们的学校和城市承担更多的道德义务,净化风习,做求真向善的校园文化的践行者。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善良是一种能力,是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审视生活,心中有坚守,做事有底线,在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团队中不断地释放正面能量。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制度和活动设计要更多地着眼于长远,从如何启发和挖掘师生人性中的良善着手。适度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组织的活力和团队成员的潜力,但把学校办成纯粹的竞技场则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美国社区文化另一个启示是:教师在重视个人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拓展和培植个人的综合艺术修养。如今基督教的牧师在台上布道,已不再是传统的理论说教,他们都有着出色演讲技能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布道时旁征博引、激情飞扬、风度翩翩,并善于借鉴多种艺术和声像手段,让布道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我们的老师讲课其实也是在传道,要让学生能喜欢和相信,既要有爱,研究和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又要讲艺术,有魅力。

三、校园与人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师生的个人修养、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构成了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要素。在福克纳大学学习交流期间,该校的校园文化在如下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无处不在的礼让和友善:从管理人员到校工园丁一律表情和悦,彬彬有礼,言语友善;走路需要超过前面的人时都会说一句“Excuse me”;校园里没有扰人的鸣笛声,即使是在车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车让人是常态,开车人和路人友好互动也很常见;经过校园的任何一扇门,前面的经过者无一例外地会谦让体谅地为后面的人撑门……这些行为细节让生活于斯的学生受到无声浸润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校奉行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学生工作理念,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笔者建议设计学生分段式教育活动的时候,三年间持续把公共空间的基本教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2.对阅读的热爱:美国高校推行的“共同阅读计划”在美国各大高校广受欢迎。“共同阅读计划”具体是指美国高校为本校学生指定能体现学校价值观的书籍,并就此开展讨论、研讨、写作等活动。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将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视为自己的责任,精心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可读性的书目,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学会反思、完善自我。我校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校园首先是那个可以安放一张安静书桌的地方,有了爱读书的人,文化才有厚度。

3.对运动的崇尚:美国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大学的管理者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强大建设功能,认识到体育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师生、建设一流学校的宝贵力量。基于此,美国大学都十分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室内外运动场地设施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一年四季的各类体育赛事更是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亮点。我校师生在福克纳大学交流期间也有机会观摩社区和学校举办的体育赛事,对此深有感触:尽管学校体育运动从学员在校时间中占去了相当大的份额,但却换来了学生们健康的身心、旺盛的生命活力,培植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意志品格、文明素养和浓厚的母校情结,体育教育的产出要大大高于对它的投入,这对我校的校园建设规划和学生活动设计都有很多启示。

四、家庭与人

福克纳文化交流项目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参与交流的师生有机会深入到美国的家庭,对美国人的家庭文化有较充分的体验和认知。阿拉巴马州地处美国南部,民风醇厚,人们珍视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注重分享和交流,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有爱且乐于表达。美国人个性率真,善于寻找生活乐趣,也愿意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快乐。所谓低语境文化,就是没有过多的禁忌和负累。我们结识的福克纳大学文学院的乔纳森·莱特教授、经济学院的戴维·强森教授、国际处的Hicks博士夫妇、法学院的Udvak老师等都尊奉以爱和核心的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教养,孩子们都自信阳光,热心公益,独立性强,乐于助人,有很高的情商。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文化是宽阔的视野和胸襟,文化是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自信。在文化追求上,中美两国的人有着很多相通之处。福克纳大学的数名教授和交换生来我院学习和生活,他们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习俗,也把西方文明的亮点呈现给我们;肖练武教授等带领中国交换生赴美,把儒家文化的精髓宣讲到了美国的大学校园,也把中国儒家的勤勉和美好的口碑留在了美国。文化即人,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成为素质修养的典范,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

猜你喜欢

福克纳校园文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一封未开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