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探析

2016-03-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纳个体教学策略

杜 红

(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 宜昌 443000)

特殊教育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个体、群体之间广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全纳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并探索的课题。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容纳所有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的范围是所有学习者。全纳教育要促进所有儿童的参与,不排斥任何人,这当然包括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关注的仅仅是一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全纳教育关注的是所有的学生。那么在全纳教育的理念下针对一个班级内发展程度更加不一的学生(班上可能有各类残疾学生存在),课堂教学该如何实现有效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情感是一切交互活动的前提

众所周知,教学是师生的交互活动。专业一点说法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及目标全身心投入情感的高级智慧活动。高级智慧活动本身是纷繁复杂的,如果没有稳定的情感是难以完成的,或者是没有效果的完成。显然情感在课堂是完成交互活动的前提。

那么,教师的情感是什么?集中表现为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对残疾学生的爱。爱要从那些最卑微者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爱是教育的别称,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的情感就是真心、甘愿、倾其所有的付出。这个付出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怎样的状况呢?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心死了!”[1]心死还有情感可言吗?如果我们的教育真的如同雅斯贝尔斯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教育将是没有水的沙漠。

二、“四有”是基础

“四有”是指教师脑中有纲即课程标准等;胸中有本即有教材,通晓教材体系,能整体把握教材,把编者的思路、教材的思路与教学的思路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掌握教材这个例子的选用目的;目中有人就是眼中有学生。这是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学生的差异。最后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设计教学;手中有法,有自已独到的、针对不同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四有”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是一节有效课的基本保证。

三、“三要素”是关键

“三要素”是指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情景与教学形式(模式)的创设与运用。

“三要素”是教师上一节有效课必须宏观把控的基本方面,因为有效的课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来实现的。这里所提到的教学形式方法或模式如何实现就是教学策略问题了。

四、策略是核心

(一)关于教学策略的几种主要解释与含义

(1)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2)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2]

(3)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3]

(4)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4]

(5)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5]

(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特殊要求

特殊教育是要落实到个体的教育,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落实到个体也就是落实到个体教育的主阵地。通俗地说特殊教育更强化了因材施教,落实到个体就是要针对每一个个体学生制定策略。但是制定策略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的水平出发。正如第斯多惠所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起点。”显然,我们的教学策略是为学生服务的,策略始终指向学生一定的发展目标,目标又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内容的选择取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技术手段的使用等等要始终围绕学生个体特征进行科学的组合、整合。

(三)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策略举要

(1)以生为本,注重“三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发展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了解学生就要掌握学生的个体特征,掌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唯其对差异的掌握才能给予所需,这是注重差异性。

课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必须从公平做起,也就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陪太子读书。这是注重平等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正所谓教学的全部艺术在激励。激励的作用在这里不用多说,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懂这个道理,而是如何有意地在课堂教学中去用激励。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实的课堂仍然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对学生不是激励而是讽刺挖苦,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简单放弃,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漠麻木,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进步的信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十分消极的作用。

激励的关键是尊重,目的是树立学生的信心。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三动”。课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这是因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这个现代教育观点决定的。通俗地讲,作为主体的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起来,如果没有学生的动,只有教师的动,这样的课堂显然不是高效的。

学生如何动?笔者以为我们的教师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动口回答问题,动手解决问题,动脑思考问题。问题不在动,而在有适合每个学生情况的、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动。这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精心而科学地设计或者临场应变调整问题,并引导每一位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这里反复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

“三动”规定了教师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主角、主人,而不是让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包办一讲到底或者少数几个所谓优秀学生主宰的课堂。

(3)教学模式三个“突出”。何为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就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做到“三个突出”。一是要突出师生的互动。对于有一定身心障碍的学生来讲,没有与老师的互动,他的课堂学习基本上是被放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动。二是要突出学生主体。主体的意思就是让学生转,教师要围绕学生转。三是要突出个别化和分层教学。就是我们的教学要落实到学生个体,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在分层的基础上突出个别化教学。

(4)教学活动遵循“规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认知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是有其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的。那么我们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变得科学,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5)医教结合智慧康复。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的国家战略。强调特殊教育学校必须从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质量出发,对残疾学生实施医教结合的康复教育。通过康复教育,对学生的缺陷进行矫正,功能进行补偿,潜能进行开发。从这些目标来讲,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制定个别教学计划,进行落实到个体的教学。唯有落实到个体,才是特殊教育,唯有个体状况的改善,才是有效的康复。

五、有效是根本

课堂教学最终有效与否的标准,其核心要素当然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里发展的意思是学生通过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所得,有所获,有提高,有进步等等。这里的学生是指全体学生,绝不是指少数所谓“好”的学生。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是真正的教学,更谈不上有效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得到发展的教学,才称得上有效教学,这样的课堂才称得上有效课堂。

总之,一堂有效的课,从教学内容看应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身心特征的内容;从教师看应该是感情充沛的,尊重学生,循循善诱,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定教,以学调教的;从学生看应该是参与度高,人人都有“三动”,个个都有“三会”:会听(看)、会想、会说。学得愉快,学得开心;从效果看就是学生有进步,学生有提高,学生有发展。唯其这样,教学才有效!

[1]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1991:105-109.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7-59.

[3]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24-125.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81-81.

[5]黄高庆,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11):91-94.

猜你喜欢

全纳个体教学策略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