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谢伦散文审美风格主体内在因素的艺术外化
——以散文集《黄昏里的山冈》为例

2016-03-01张治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山冈动机散文

张治国

(湖北文理学院 文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谢伦散文真切自然、浑然天成,有如“幽人空山,过雨采萍。薄言情悟,悠悠天钧”。[1]这一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其代表作散文集《黄昏里的山冈》(以下简称《山冈》)里得到了集中体现,也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肯定。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教授称赞谢伦散文:“像一幅幅淡淡的农村田园画,看似淡墨无痕,一种如孟浩然田园诗‘淡得看不见诗了’的风格。”《散文·海外版》主编甘以雯女士评价谢伦散文在“情感的浓度,人性的深度”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在迷失人性本我的激烈竞争和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静心阅读谢伦的散文,对于保持本我,净化感情,抚慰心灵,会得到积极的启示”。著名诗人刘益善先生评价谢伦散文:“文字优美、意境幽远……为湖北散文向美文的回归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2]

《山冈》因其丰赡的精神性内涵和悠远的审美韵味而先后荣膺全国散文最高奖“冰心散文奖(2010-2011年度)”、湖北省政府奖“湖北文学奖”(2012年度)、湖北综合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2013年度),不仅证明了谢伦散文创作的深厚功力,也奠定了他“是一位能代表湖北散文创作水准的‘实力派’作家”[3]的地位。

优秀的散文是抒发心灵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彰显出作者较高的品德修为、非凡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对谢伦来说,真切自然不仅是其散文文本特色的醒目标志,是情景交融、物我交会、人事和谐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其个性气质、创作心理动机、历史意识等创作主体内在因素的艺术外化、显现与投射。

一、个性气质的外化

谢伦在《山冈》代序《给一个写作的理由》一文中说,“我是个孤僻的人,自卑的人”,[4]嘴巴笨拙木讷,常常因懊悔说话不得体而陷入极度苦闷之中,这体现出谢伦细致、敏感的内心世界。人际交往对于谢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我不愿意人云亦云,遇事又不会像人家那样能见缝插针左右逢源,在这个迷宫里,就老好迷路,就老有找不到出口的痛苦。”[4]这种复杂的内心情感体现出谢伦内向忧郁的性格特质,表现出谢伦对于宁静的偏爱以及对虚假逢迎人际关系的抗拒。谢伦的性格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真诚:“家乡给我的是贫穷、是愚昧、是酸楚,是家族大户们的白眼和羞辱,我不能违心说我热爱家乡,甚至有恨”,[4]“我时常地想念家乡……她几乎成了我全部的情感寄托”。[4]他坦诚地将自己对于家乡的真实情感诉诸笔下,对家乡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不加丝毫掩饰,这体现出谢伦对于读者的真诚;他敢于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展示于读者,体现出谢伦对于自己的正视;他敢于剖析自我,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情感,体现出谢伦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从谢伦散文集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个饱满立体的作家形象:他内向的性格中富有艺术家的忧郁气质,拥有对世界、人类、自我的真诚之心;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善于内省,勇于剖析自我,拥有丰富复杂、细致而敏感的内心情感世界;他不懂圆滑、喜好安静,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的人。

二、创作心理动机的显现

与作家的个性气质密切关联,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常在暗中支配作家搜集材料范围、决定作家艺术发现方向的潜在的操纵力量。创作动机往往能够决定文学创作的选材和艺术沉思走向。在创作动机的背后,潜藏着作家复杂的心理因素。创作心理动机对作家文学创作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多愁善感的艺术气质对谢伦的创作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代序《给一个写作的理由》中,谢伦说自己的写作是以喊叫的方式去忘却或者是铭记。同样是痛苦,谢伦却愿意将这种生命体验中的苦痛牢牢铭记,对于生和死的神秘和奇妙饱含敬畏之心。谢伦在散文创作中大多采用回忆的方式,积极地从生命记忆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把自己生命体验中对自己刺激最强、自己最为熟悉的信息提取出来与创作中心意念挂钩。

影响谢伦创作的心理动机有潜动机和显动机。谢伦在童年、少年的生命体验中逐渐积累,且经由遗传机制留存下的集体潜意识在谢伦进行散文创作的过程中遇到某种机缘而被唤醒。身为依赖于大地的地道农民,作为农村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谢伦在潜意识的驱动之下自然把农民当做主要描写对象,把发生于大地之上的农村物事当做主要叙事对象。而中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则带给了谢伦同前期生命体验完全不同的观念感受,甚至于冲突:城市文明的发展、自然风物的变迁、物质文明的复杂富饶和精神文明的日趋单调、扁平、匮乏等事件现象的触发,给谢伦的心理造成了失衡和波动,引发了巨大的情感波澜,从而给谢伦的散文创作带来了直接的心理驱动力,这是谢伦散文创作心理显动机。在此种心理动机的驱动下,谢伦的散文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意象,比如山冈、黄昏、古柏、鹰、坟场、庙、女子、红纱巾等,以此来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命运的困惑、对历史的沉思、对过往的缅怀、对美好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畅想等。

三、历史意识的投射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应具有关注当下的现实情怀,更应具备反思过往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对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谢伦对自然和人类发展变化的现象与本质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历史意识。

“山冈是恒久的居所,而村庄只是人在旅途中的一个驿站”。[4]谢伦笔下的山冈不仅仅是一个地点、一处自然风貌,它更是一个典型意象,代表一种精神,是谢伦对生命存在本体的认识。在他看来,人的归宿是“山冈”,人是在山冈的孕育中得到了生命,而当有限的人生走到时间的尽头时,生命本体又将回归山冈,在山冈的庇护下得到延续和留存。山冈是谢伦对生命本体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的一种思考,是一种生命的思考。它饱含了谢伦对人类来自于大自然、生长于大自然、归宿于大自然的深切感受,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历史意识。

谢伦眼中的大自然是真、善、美的所有者。大自然的水是万物之源,因为“水拒绝一切有毒的东西,除非水不再是水”。[4]谢伦的童年记忆中流荡着一条河流,它不单单是指滚河这条自然景观意义上的河流,它也是谢伦整个童年美好回忆的河,是谢伦对人生、生命的初步思考的启蒙之河,是生命的时光之河。在童年的记忆中,河水是孩子们欢乐的场所,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嬉闹、快乐;河水也能够带给自己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在河水中久久浸泡过的肩头可以用手指刮出一条条的白印,这时的河水是藏不住秘密的河水;河水虽然也有危险,比如冯老五的幺儿子,只有四岁的凹三被河水所湮没,可是这种生命的陨落却没有让谢伦对河水产生恐惧。在谢伦的眼中河流是能够赋予生活大美的存在。

“面对大地,劳作,就是虔敬和皈依”,[4]这是谢伦对人生生命存在的价值思考和意义探寻。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劳动,身为农民,不仅需要从土地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而且还要通过劳作回馈于大地,获得生命的延续。劳作不只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劳作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现。人生是有限的,生命的厚度却是无限的,生命依赖于大地,生命的厚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积累,“时光将生命压倒在地,时光堆积愈厚、愈沉重,生命贴大地愈紧,一切真实的事物就开始浮现、消逝”。[4]谢伦的人生经历让谢伦在回首往事时发出“为什么年轻人总是那么的无知”的喟叹。[4]在谢伦看来,人生的运动轨迹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则来演进的,年少时生生死死的概念注定得不到孩子们的敬畏和重视,有许多遗憾的心绪总是会萦绕在生命记忆中,不分时日地浮现,人往往把握不好此刻,在将来的回忆中总是会铭记过去的错误和遗憾,现在的思考表达的是一种愿望,“愿望如何利用现在的情境,以过去的模式构建出未来的图画”。[4]谢伦对人类生命的变迁进行了深入思考,其散文创作中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反映,是个人对人生现实的思考回答。

谢伦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是交织在一起的。在谢伦的历史意识中,“上善若水”——水在自然中占有重要位置,生命在人类自身发展本质中也占有极大的分量,因而谢伦的历史意识是生命与水的交融:“生命的历程就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觅时却总是失去痕迹。”[4]生命因水的承载而流动,水因生命的孕育而有意义。

文艺理论家吴功正先生认为:“风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作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作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通过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创作个性。它是作家成熟的标志。”[5]对此,法国作家布封提出了“风格即人”的著名论断。他认为风格就是作家本人,风格是属于作家个人的独特标识。[6]风格通过文本体现出来,即使文本可以被其他人所模仿和复制,但是文本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却独立于文本而依赖于作家个人。谢伦的性格特质影响了他的创作心理动机,绘画的经历培育了谢伦忧郁细致的艺术气质,形成其独特的创作个性,深刻地影响了《山冈》的风格特点。《山冈》所体现出的风格特点是在谢伦创作个性的内驱动力和文本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作家谢伦与《山冈》在本质上的水乳交融,是谢伦“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精神特质的艺术外化。

[1](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罗中鼎,蔡乃中,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189.

[2]王大春,周建春.写作让人丰满——记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市作协副主席谢伦[N].襄阳晚报,2012-08-28(07).

[3]高晓辉.关于时间的沉思——读谢伦散文集《黄昏里的山冈》[N].湖北日报,2011-03-18(14).

[4]谢伦.黄昏里的山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1,4,5,22,86,95,98,152,185.

[5]吴功正.文学风格七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22.

[6]张灯.刘勰的“风格论”与布封的《论风格》[J].文学遗产,2007(2):63-66.

猜你喜欢

山冈动机散文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热闹的山冈
远处山冈上的雪
望见山冈
在那山冈上 〔组诗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