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空间浅析

2016-03-01赵劲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众创孵化器创客

赵劲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21世纪,以“车库文化、硅谷文化、DIY文化、黑客文化”的创客文化传播,创客及创客空间逐渐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载体的代名词。2015年,创客、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已成为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内容。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创客的相关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1]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调动了社会各界开展众创空间探索与实践的热潮。

一、创客与创客空间

创客(Maker)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认为:创客是运用互联网和最新的工业技术进行个体制造的人群。[3]杨先民认为:创客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又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4]笔者更倾向于这种观点。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个人创客逐渐汇聚成了一个个社群,借助互联网,将各自的成果展示其上并互相学习,逐渐汇集成了整个社群在技术水平和规模上的优势,这也就是创客空间的雏形。随着创客群体规模的不断壮大,有些创客空间保持着爱好者聚集地或共同工作场地的定位,有些则承担起面向社区或所在城市的技能培训职能,还有一些创客空间通过提供场地、工具、设备,联系协调各类资源,来支撑创意团队的项目开发,进行产品孵化。综合以上创客空间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即为“创客空间”。

二、众创空间的内涵

随着创新2.0时代的到来,2015年,创新创业浪潮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在调研民间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基地等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众创空间”的概念,将“众创空间”被定义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5]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中提出“众创空间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6]可见,“众创空间”即全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一)众创空间的定位

20世纪80年代孵化器开始我国出现,其主要功能是:在政府主导下以优惠政策和低廉的房租为手段,推进创新项目的创业孵化。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创业项目的不断推进,孵化器加入了政策咨询、设施配套、金融投融资的功能。这一时期形成了集中办公区、孵化园、科技园等多形态并存的传统孵化器。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应用,民间资本与创投机构的介入,传统孵化器逐渐对接市场、开放资源,吸引公众参与,这便形成了我国众创空间的雏形。基于此,北京朝阳区工商局理论课题组认为:众创空间是一种源自孵化器模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7]

对比我国各地众创空间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众创空间是面向大众,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专业化服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载体。它与集中办公区、传统孵化器是不同的创业孵化平台类型。众创空间强调创新和创业,集中办公区重点是聚集和共享,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众创空间着重创意的培育与转化,是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服务相比传统孵化器来讲更多、更完善,尤其体现在创客教育、创业培训、技术指导与资金扶持等多方面。

(二)众创空间的特征与功能

众创空间建设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发展战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众创空间建设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创业带动就业”[6]为目的。完善的众创空间建设具有“3项结合”、“4个空间”、“5化服务”的“345”特征,即:空间运作模式实现“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等“3项结合”,空间建设内容上以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等“4个空间”融合为主线,空间服务体系实现“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网络化支撑、集成化应用”等“5化服务”模式。可见,众创空间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特点。

1.空间建设的全要素与便利化:建设众创空间需要提供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和设施,如:武汉星创客拥有独立的交流会客室、加工工作室、协作工作区以及储物、耗材仓库等,并配备创新研发耗材。[8]工作场地、工作设施与材料、工具、共享技术为开展创新活动的实践提供了可能,社交场地与公共社交活动为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可调配的线上虚拟网络空间与开源技术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基础,创新创业基金、天使投资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保障。可见空间建设聚集了场地、设施设备、技术、互联网+、资金等服务创新创业开展的全要素。同时,场地的使用、活动的参与是方便创新创业者进行产品展示、观点分享和项目路演等。此外,空间还向初创企业提供比如金融服务、工商注册、法律法务、补贴政策申请等。[7]

2.空间活动的开放性、协同性与互助性:空间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其主要体现在大众技术创新领域,这是其与传统孵化器服务精英、注重创业的主要区别。空间通过沙龙、训练营、培训、大赛等活动促进创新群体的建立,群体聚集不同专业和爱好的人才,如:产品创意人才、技术实践人才、市场调查人才、金融分析人才等,这些不同特长的人选择了相同或相近的创新创业项目后,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达到协同进步的目的,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如:上海新车间聚集了以硬件高手、电子艺术家、设计师、DIY爱好者为主的近千名多样化人才,天津创客空间拥有包括智能硬件、计算机、科技教育、电子、结构设计、环保节能、人文艺术等领域的400多名会员。[9]

3.服务模式的低成本与多方结合: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空间的主要任务,众创空间需向创新创业者提供免费的指导培训、廉价的场地服务与设施使用、免息或低息的资金,为创新创业者营造相对较低成本的成长环境。另外,对于创新项目的培育、创业项目的孵化,采取“团队与人才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指导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7]等多方结合的方式开展。如:湖北东湖资本汇为在孵科技企业开展的O2O模式投融资对接服务。

三、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状况

创新创业进入2.0模式以来,众创成为关注的热点。在我国,众创的平台和载体大量涌现,各类平台功能各异;政府、企业、高校及民间机构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的积极性,使众创空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一)空间数量:爆发式增长

2015年3月,全球创客空间维基站点统计我国创客空间共有21家;[10]北京市工商局统计发现我国目前有70余家众创空间。[7]2015年10月,课题组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湖北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初步统计发现,众创空间的发展席卷全国,从孵化器的视角来看,各省认定的各类型空间数量远远高于此前统计,仅“北、上、深、浙、湖”就达到289家(其中北京54家,上海63家,深圳20家,浙江72家,湖北80家),涌现了诸如“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武汉光谷咖啡”、“浙江贝壳社”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代表。按此推论,全国在大众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的1 6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均可发展为众创空间。

(二)扶持政策:积极响应、百花齐放

各地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工作,出台和落实了系列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建设实施方案。政策上有《湖北深入推进科技创业的十条意见》、《天津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众创空间培育支持试行办法》等。措施和方案有北京《“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2015—2020)》、上海《“创业浦江”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江苏《“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等。综合以上政策、措施和方案,可见各地因区域产业结构与文化氛围不同,在推进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的措施、政策也有差异。北京以提供创客项目孵化空间,营造创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公共技术与推广服务平台为重点。上海侧重探索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的后补贴机制,推动一批“大企业”设立产业驱动型孵化器。天津明确了众创空间在投资建设、企业注册、资金扶持、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湖北和成都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建设,落实创新创业资金、补贴创新创业活动。

(三)建设主体:多方参与,多元主体

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掀起了众创空间建设的浪潮。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主导、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三大类型。如,武汉的“东湖资本汇”、温州的“创客梦工厂”均为政府主导型;小米创始人雷军和李儒雄共同投资成立的“光谷创业咖啡”、深圳矽递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柴火空间”均是企业主导型。高校和研究机构建设的众创空间有:清华大学的“i.Center”、各级“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型主体建设的众创空间,汇聚各方资源,通过“互联网+孵化器”的形态,提高了初创企业成功率,创造了就业机会、培养了一批高科技高端人才,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四)空间功能:服务创新创业,功能各异

不同众创空间因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关注点不同,投资主体出发点的差异,造就了我国众创空间“面貌多样、功能各异”,投中研究院从业务模式和形态角度把众创空间分为:活动聚集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服务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等7种类型。[11]从这7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内涵及活动特点来看,活动聚集型以创意项目培育为重点,如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培训辅导型以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如清华x-lab、北大创业孵化营、亚杰会等;媒体驱动型以搭建交流平台为着力点,如36氪、创业家等;投资驱动型以投融资等资金资助为出发点,如武汉的东湖资本汇、北京的车库咖啡、创新工场、天使汇等;地产思维型以集中办公区为落脚点,如SOHO 3Q、优客工场(Ur Work)等;产业链服务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以创业项目孵化为目的,如北京创客总部、创客公社、浙江的梦想小镇等。

四、我国众创空间建设的思考

从国外多年的发展探索中,创客空间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众创空间”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在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众创空间的出现,激发了创造活力,培育了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也有潜在的弊病,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也应高度重视,加强监管,促进众创空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落实国家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全民创新创业的具体要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文件精神,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着手,简化创新创业的市场准入程序,举办丰富多样的面向大众的创业活动,调动民众的创业积极性,提高民众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高校教师、应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出台认证标准,明确众创空间定位

目前,全国各地大量的新建众创空间,其主要的指导依据来源于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文件精神,其仅仅指明了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没有明确的模式、途径和定位。各地在发展过程中的认定也各不相同。虽能引导百花齐放,但也会导致恶性的、不良的商业循环。例如,部分众创空间仅靠房租盈利,不具备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更有甚者以举办众创空间的名义大势“圈地运动”等。可见,出台众创空间的认定标准,明确众创空间的定位势在必行。尤其要强调众创空间的大众性、便利性,更要做好软性服务,包括投资接洽、创业培训、创业交流等,让其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

(三)调动专业化力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众创空间的建设上,政府应鼓励有实力和专业化的企业、高校或机构积极开展建设。因为他们不仅具有资金、信息、网络等优势,同时具有明确的产业技术创业创新方向,并且能够号召和极具专业化的服务力量,可以建立更多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服务平台,为众创空间的参与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与扶持。同时,政府要引导初创企业树立知识产权品牌保护意识。不仅要提供知识产权注册指引的咨询、指导,还应对初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扶持、帮扶、资助,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维护初创企业的权益,推进企业持续创新。

(四)提供资金补贴,创造融资条件

各地应对众创空间的建设主办方给予经费资助,对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和补贴,以调动众创空间的主办方积极性。同时,开展众创空间建设的考核和管理,加大孵化成果显著的众创空间的奖励力度,形成赶、超、比的良好建设氛围。另外,统一设立扶持众创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鼓励金融机构向众创空间的初创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引导创投机构、众创空间运营机构针对众创空间设立创业投资类基金。

[1]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9-1796.

[2]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3]姜奇平.创客 新工业革命[J].中国信息界,2013(1):102-104.

[4]杨先民,李翼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2015(2):23-34.

[5]李克强.构建“众创空间”加强对创业支持[EB/OL].(2015-01-28)[2016-05-05].http://tech.sina.com.cn/i/2015-01-28/doc-ichmif/px5915085.shtm.2015-01-28.

[6]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EB/OL].(2015-09-08)[2016-05-05].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5/201509/t20150914_121587.htm.2015-09-08.

[7]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理论研究课题组.北京朝阳发展众创空间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工商报,2015-08-29(03).

[8]赵东.湖北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5(17):16-18.

[9]范海霞.各地众创空间发展政策比较及启示[J].杭州科技,2015(3):54-57.

[10]List of ALL Hacker Spaces[EB/OL].(2013-08-26)[2016-05-05].http://hackerspaces.org/wiki/List_of_ALL_Hacker_Spaces.

[11]投中研究院.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EB/OL].(2015-05-08)[2016-05-05].http://research.chinaventure.com.cn/report_1006.html.2015-05-08.

猜你喜欢

众创孵化器创客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