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精彩语言 领悟经典写法
——《牧场之国》第5自然段教学

2016-03-01杨冬梅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牧场宁静自然段

杨冬梅

《牧场之国》是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游记《海国风情》中的一篇,以优美细腻的语言展示了荷兰风光的魅力。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章在描写上独具特色。其中,最具有文本特色的“语用点”当属第5自然段以动衬静的写法。本段没有浓墨重彩的描摹,只有寥寥几笔,将一幅繁忙中的安详、有序中的默契、舒适中的和谐的独特田园劳动风光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整段文字没有“静”与“祥和”之类的字眼,却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静心之感。

品读写景文章的关键,是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因此,教学中,我抓住“真正的荷兰”为深入的基点,在回顾白天荷兰牧场生动和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真正的荷兰还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抓住文中的“景语”和“情语”,去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感受作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的表达方式,去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感受荷兰独特的人文特色。

一、静读批注,走进“静”

师:安静的牛群、呼噜的猪群、吃草的长毛山羊、各种可爱的牲畜、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满载船只的运河,还有无声的低地……是的,荷兰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就像课文第1自然段讲到的(出示,齐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现在这段话,它已经不仅仅是文字了,还是一幅幅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那么是否有了这些就是真正的荷兰呢?

(生纷纷说“是”或者“不是的”)

师:那么真正的荷兰还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自然段,把感受批注在文中。

(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学生轻读批注。)

【设计意图:先回顾白天荷兰牧场的自由和谐,再话锋一转,“是否有了这些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还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5自然段,静下心来,沉入文字,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体认咀嚼,品味“静”

师:通过刚才静静的阅读,你感受到真正的荷兰还是什么样子的?

生:宁静的。

生:美好的。

生:物产非常丰富的。

师:美好的、宁静的……找找看是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生:“沉睡的牲畜……微弱的光芒。”

师: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这种美好的、安静的感觉来自哪些词句?

(生自由读这句话)

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让我觉得特别安静。

生:连微弱的光芒在闪烁都能看得到,那是因为前面讲到低地是无声的,牲畜都睡着了,夜晚漆黑一片。

师:讲得真好!这么一联系,此时你的脑海会浮现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生:四周一片漆黑,没有一点声音,只有灯塔的一点点光在闪烁。

师:这一点点微弱的光一闪一闪的,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的确,荷兰就是这样的,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生:“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儿让我觉得特别安详。

师:你用了“安详”,说说看。

生:因为狗、牛、马等牲畜都睡着了,应该都是睡得很安详。

师:它们会怎么睡呢?

生:可能是趴着睡吧。

生:仰着睡或是四脚朝天。

生:也可能是静静地站着睡。

师:总之,是沉沉地睡着了,睡得很香,做着很美的梦。让我们轻轻地读这句话,不要打扰它们的美梦。

(配着音乐轻轻地朗读)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运河之中……开往城市。”我们刚才都说静,那么这句话中到底有没有声音?

生:有。

师:但我们会觉得吵吗?(不吵)船只、火车、汽车不停地行驶着,为什么却不会让人们觉得吵呢?

生:“舒缓平稳地行驶着”,虽然有声音但都是很慢的,缓缓的,所以大家一点都不会觉得吵闹,反而觉得安静。

生:因为只有船只缓慢行驶的声音,虽有声音,却让人不觉得吵,反而更觉安静了。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常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平时也说“教室里静极了,只能听到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声音”,这种写法就叫以动衬静,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

(师生品读)

师: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在无形中熏陶着、感染着我们。此时此刻把这长长的一段话凝练成一个字,你会用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说)“静”(板书“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自己独有心得的关键词句,感悟、朗读、想象、比较……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难点”变成“亮点”;再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把自由静谧的感受融入内心,外话于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朗读与理解合二为一,最后以动衬静的写法自然引出。】

三、感受向往,升华“静”

师:如果不静了会怎样呢?看,(出示: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狗叫了起来,圈里的牛不断发出哞哞声,马也不停地踢马房的挡板。)这句话老师把它改动几个字。(教师范读改后的句子)

师:有声音了,不安静了,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吵!

生:太乱!

生:它们打破了宁静。

生:不安详了!

师:为什么要用“不安详”?

生:因为它们都吵了起来,好像要发生什么事情似的。

生:可能是有些牲畜要被拉去宰杀了,它们觉得非常不安。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其实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只不过他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因此体会得也更为深刻。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出示: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作家。他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荷兰旅行,沿途看到秀美的风光,和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情景,有感而发写下了《牧场之国》。)

(学生静静地读,静静地感受)

师:此时此刻,荷兰的牧场还仅仅只是声音的安静吗?

生:安静、安详、美好。

生:平静的心。

师:作者有着一颗平静的心,住在这儿的荷兰人也都有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生:不仅安静,还很安全。

生:代表着和平。

生:很像自己的家,很有安全感,很温馨。

师:这时候的牧场就像作者的故乡,就是作者心中的家园,宁静和平,安全温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写景散文是作家的心灵写实。从作者眼中的景、心中的景、笔下的景中来开掘作者心中的情。因此,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牧场夜晚的静谧之后,适时出示写作背景,然后问学生“此时此刻,荷兰的牧场还仅仅只是声音的安静吗?”让学生了解到作者从战乱纷飞的地方来到悠远、宁静、安全的王国——荷兰,内心是那么温暖、安宁;理解到这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无限向往的地方。此时,学生心中的景不仅仅是景,它成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又深入了一个层次,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白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还要关注为什么写。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写作即是表达我们情感的需要。】

四、情感朗读,回味“静”

师:让我们用最轻柔的声音读读这段文字,随同作者一起将夜晚的荷兰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生配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景色之美,语言之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一个安宁、和谐的氛围涤荡在学生心中。他们身临其境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带着憧憬与向往,和作者一起满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的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猜你喜欢

牧场宁静自然段
宁静之宅
海上牧场
秋天
《巷口的宁静》
美丽的秋天
叮当牧场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
Gift Horse
海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