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红包的传播策略研究

2016-02-28范芮菱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交受众微信

范芮菱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微信红包的传播策略研究

范芮菱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腾讯旗下的社交型新媒介微信推出的“微信红包”无疑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从上线至今,它凭借自身的优势及精准的传播策略火速席卷全国。本文将根据这两点对其进行深度探讨,为当下企业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红包;传播策略

微信红包是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应用,它与中国传统红包元素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备使它赢得了大众的青睐。而随着微信红包的兴起,甚至影响了受众的日常习惯和社交方式。

短短几天时间,首次上线的微信红包便迅速打响了知名度,用户参与度急剧上升。据统计显示,2014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瞬间峰值每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而凭借与2015年羊年春晚的合作,微信红包彻底席卷全国,使看春晚摇微信成了中国人除夕夜的“习俗”。

作为创新产品,微信红包能如此迅速地打开市场,并使受众对其支付功能改观靠的是精准的传播策略。

一、微信红包的传播学特性

(一)社交属性

作为社交媒介微信旗下的应用,相较于之前推出的支付宝红包和微博红包,微信红包虽不是首创,却因其自身平台的社交属性优势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支付宝作为专业的金融工具,涉及受众的财产安全,具有隐私性,这使支付宝红包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浪微博虽是社交网站,但因用户的关系链不够强,难以形成群聚效应。相较于前者,微信的社交属性突出,发红包的多是自己熟悉的人。这使微信红包更容易打消受众的疑虑,降低红包使用的壁垒。

(二)传播方式

微信红包的主体是用户和熟人,两者间有比较密切的网络社交关系。因此,微信红包的传播方式类似于人际传播的结构模型,双向互动、反馈及时。由于微信用户之间的密切关系,信任度较高,这种熟人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微信红包的传播速度。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拥有的心理现象,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微信本身的社交性使从众心理在微信红包的传播过程中尤为突出。

相较于一个朋友给你发微信红包时的惊讶,四五个好友都开始给你发红包,会让你更有想深入了解这个活动的冲动;而当整个朋友圈都在讨论如何发微信红包时,你不会选择当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而是跟随大众,一起去探索,并成为这个活动的传播者。

二、微信红包的传播策略

(一)上线之初,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

微信红包的公关做得相当到位。2014年1月27日,在微信红包首次上线的同时,网上便出现了《微信抢红包引爆潮流》《微信红包成为拜年新宠》等文章,而朋友圈也迅速出现抢红包的技巧、攻略,引发人们的转发。这种制造网络事件引起公众关注、讨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微信红包的知名度,制造了网络热点。

1月28日,《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吴毅否认红包让支付用户一夜过亿的传言》等文章陆续出现在互联网上,这种夸张的标题让受众把“微信红包”与“一夜过亿”联系到一起,产生一种“微信红包可以让我变富”的错觉。这种利用新闻媒介将组织意见顺利传播给大众的方法,营造了微信红包积极的舆论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有计划的公关行动和线上线下的联合宣传,微信红包在上线初期便如病毒般传播,迅速成为焦点。

(二)联手央视春晚,微信红包抢风头

看到微信红包的成功,各个企业都企图在红包应用里分一杯羹。刹那间,红包应用从蓝海变成了红海。面对急剧增加的对手,微信也不甘示弱,凭借与羊年春晚的合作,再次成为红包战役中的佼佼者,并使看春晚摇微信成为中国人除夕夜的“习俗”。

这样的成功与微信的精准传播策略有密切的关系。第一,了解春晚的背景及现状,抓住时机。早在2011年,由于各界的负面评价,央视春晚全面取消了广告植入,这使之后的三届春晚失去了巨额的广告收入。微信正是利用这一空白,与春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植入方式:各大企业的赞助通过微信“摇一摇”向全国派发,企业的广告信息出现在用户的手机终端。这样的“共生关系”不仅为春晚提供了新的商机,也为微信做足了广告,使其成为全民的焦点。第二,通过联合2015年央视春节晚会,微信红包与当天最热话题捆绑在了一起,掌握了主动权。微信红包与春晚节目直播进程完全同步,并与除夕各种场景交融,实现了实时的跨屏趣味互动。主持人不断提醒,大屏幕上实时的微信互动数据也使微信成为焦点。第三,用户参与成本极低,并有极佳的用户体验。相较于支付宝2015的手戳红包(类似于小时候玩的“打地鼠”游戏,手和眼并用相比较“摇一摇”参与难度略高。并且对手机屏幕大小、握姿都有要求),大众只需双手轻摇,便能在摇红包的同时观看春晚节目,享受参与过程中的荣誉感和乐趣。第四,事后通过各方媒体的报道,再次成为受众议论的话题。微信红包并没有因为春晚的结束而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通过各项数据统计及新闻媒体的后续报道,腾讯再次为公众设置了议题,引发微信红包事件的二次发酵。

三、结语

通过上线之初的公关活动和与羊年春晚合作的突围策略,微信红包顺利打开了微信的支付功能,也使腾讯在互联网阵地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微信红包的成功经验可供很多企业借鉴,但必须了解自身,了解对手及有合作可能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精准的传播策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琦,宋祺灵.“微信红包”的“新”思考——以微信“新年红包”为例,分析新媒体产品的成功要素[J].中国传媒科技,2014(03):27-30.

[2] 严许媖.手机人际传播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 杨坤,李少华.微信红包背后腾讯的营销思维初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2):54-55.

[4] 王钰沛,蒲宝生.“红包经济”的危机与发展对策分析——以微信红包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82-183.

[5] 郭可,张军芳,潘霁.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J].新闻大学,2008(01):53-63.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329-01

猜你喜欢

社交受众微信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微信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