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融合传播报道创新
——以第25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为例

2016-02-28苏梦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苏梦奇

(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融合传播报道创新
——以第25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为例

苏梦奇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抓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第25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坚持传递社会正能量,着重思想融合,创新新闻生产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时代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应坚持“以人为本”,向着用户需要进发,不断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打动人,才能更好地实现初衷。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传播;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云山同志也曾指出,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新兴媒体对网络舆论的掌控力和影响力逐步加深。依托媒体融合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空前的挑战。更好地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抓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关乎话语权的得失;更广泛地赢得用户的理解与支持,占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制高点,关乎舆论阵地坚守的成败。

本文选取第25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中几篇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闻为例,以期通过这几篇报道所呈现的特点,更为直观地展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该如何适应时代趋势,保证主旋律不变调,坚守舆论阵地。

一、传递社会正能量,平衡信息极端化

(一)设置“正能量”议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格局。西方敌对势力以及国内分裂势力仍然存在,其经常通过互联网大肆散布西方民权、绝对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歪曲和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想方设法丑化我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被动获取了类似上述丑化和攻击我国形象及政治环境的错误言论,容易信以为真、危害社会稳定等。针对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这一现象,我国应当加快传统媒体和信息媒体的融合,抓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主动设置“正能量”议题,用“正能量”议题压制错误言论,占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制高点,坚守网络舆论阵地,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二)加强构建媒体传播的公信力、权威力、影响力

不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任何内容都要求其要建构起自身的公信力、权威力和影响力。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展现,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用户信赖的能力,它直接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在互联网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极其冗杂、多样,倘若新闻媒体无法建构起自身的公信力,势必导致用户转投其他渠道。新闻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相较于其他信息渠道而言,最大的竞争优势、最能留住用户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较好的公信力、较强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

中国新闻奖网络获奖作品所讲述的事实立意深刻,讲述的故事皆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好故事,这对于建构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又将进一步赢得用户支持,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二、融合不是形式创新,而是思想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主体是用户,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如何贯彻“用户至上”理念,在生产用户喜闻乐见新闻的同时,传递主流之声,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传播过程中要求传播者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在大力弘扬宣传主流价值观、塑造大人物形象的同时,统筹兼顾展现平凡人不平凡的一面,站在时代的前端,铸造时代的先锋。

(一)大人物的小故事

新时代用户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接受信息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站在神坛上的领导人形象已难以打动用户,媒体报道唯有另寻他径,围绕其真实事迹展开报道,以平凡来衬托伟大。此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党政宣传内容被冲淡和忽视,鲜活真实的故事更容易赢得用户青睐,重塑报道方式迫在眉睫。

由央视网推出的《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平凡的生活伟大的梦想》新闻作品,紧扣“民主”价值观,讲述领导们的从政生涯、个人风格和家庭细节的小故事。文章围绕宏观的主题讲述具体的故事,将抽象的理念融入形象的案例中,通过独特的报道角度让读者耳目一新,更明确地认识到领导集体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助推读者更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同时,使领导集体“可敬可爱、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小人物的大故事

很多时候,记者忽略了用户的喜好,缺乏“人文关怀”,难以直击用户内心。贴近用户,必须以脚踏实地、贴近地面的方式,构思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需要记者走下居高临下的山顶,真正接触到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用凡人的故事打动更多的凡人。

从温州新闻网所刊载的专题报道《网上诚信馆道德新标杆——谢岩斌千里还债温州城诚信接力》,到浙江在线所刊载的专题报道《杭州7.5公交爆燃致30人受伤——烈火之下,凡人善举铸“杭州力量”》,再到广西新闻网所专设网页《一颗心的千里生命传递》等故事,均是从社会中的一颗“小螺丝”出发,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身上不平凡的故事,用新鲜生动的事实信息和对生活的直接描述,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三、创新新闻生产方式,把握用户喜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传播,如何将承载的精神传播广、传播好,值得新时期的媒体深思。融合传播背景之下,传统运作和传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拓宽传播渠道,如何实现集多手段、多方式、立体化传播信息的新闻传播方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传播效果。

(一)提高受众参与程度

融合传播时代,传统纸媒受传者地位限制被颠覆,更为凸显交互式传播的重要性。用户渴望发声,并需要媒体为其搭建发声平台,在其成为传播主体的同时,更能对信息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核心价值观作为抽象概念,用户难以把握其真谛。将用户放置在传播者的位置上,让其切身参与到传播过程中,传播效果更佳。

此次网络作品在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大方式提高受众参与度:一是开放论坛、微博等交互平台,使用户之声有平台可传递,如在《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平凡的生活伟大的梦想》新闻作品中,网友可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微博、七一社区、手机人民网等多个入口参与留言;二是开展相关活动,使用户参与到报道策划中去,如在《网上诚信馆道德新标杆——谢岩斌千里还债温州城诚信接力》新闻报道中,网站利用技术策划“网上诚信馆”,发动网民寻找身边的诚信故事,通过“网上诚信馆”进行集中展示,让身边的诚信故事更具传播性和示范效应,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传播。

(二)运用多手段、多平台编辑推送

从用户角度而言,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适应其阅读时间碎片化、轻阅读等特点,媒体需要将抽象信息具象化、零碎信息系统化,以更具有可读性、易读性的呈现方式来为其服务,注重其体验;从记者角度而言,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需要记者利用多渠道、多平台使信息更富有表现力,具有高度互文性、动态性、参与度的作品无疑更适应用户需求,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渠道。

由光明网所制作的专题作品《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阐释了核心价值观传播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好进行融合传播的手段。作品突出优势亮点有二:一是适应符合人类感官能力的变化趋势,即适应“读图时代”的趋势,采用分屏显示方式等手段,清晰突出专题内容;二是适应多平台浏览及传播的背景,专题设计及制作兼顾移动客户端等平台适配显示,方便移动终端开展传播。

四、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变革着大众传播格局,而且快速向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渗透,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媒介,融合传播势在必行。每种媒介形态固然有不同的特点,但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方面却又殊途同归,最后呈现的局面就是不同形态的媒介共生共荣,互相融合。融合传播符合媒介发展的规律和实际经验,它不仅可以适应新媒体的冲击,更能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融合传播的关键点在于用户,价值观作为抽象的概念,媒体如何将其具象化,并以此做出用户喜欢的新闻,适应用户需要,会极大地影响传播效果。坚持“以人为本”,向着用户的需求进发,不断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打动人,才能更好地实现初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367-01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传播语境下的媒体“新闻行动”创新探索
河南广电全媒体系列评论创新实践探索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