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和技巧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采访技巧

程 昆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020)



浅议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和技巧

程昆

(中央电视台,北京100020)

摘要:法制新闻报道经久不衰,在日常新闻实践中,采访犯罪嫌疑人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从打消犯罪嫌疑人的顾虑、淡化采访氛围、拉近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距离、切中犯罪嫌疑人的软肋和泪点等采访犯罪嫌疑人亟须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入论证在采访中以开放式问题为主,给犯罪嫌疑人预设采访情境,采访问题环环相扣并适时追问,同时掌握面对不同的犯罪嫌疑人运用不同的采访技巧等方面的采访实务,以便采访犯罪嫌疑人时所遇到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采访方法;采访技巧

在新闻实践中,有一种新闻题材经久不衰,易吸引眼球,那就是法治题材。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难免会涉及形形色色的法律问题,法治个案报道的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并学会用法。在法治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的是对犯罪嫌疑人的采访。那么,在新闻实践中,又该如何成功地采访犯罪嫌疑人呢?

一、直面犯罪嫌疑人,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法治新闻报道中,有人以为采访到受害人和办案民警之后,所获取的信息已经足以全面了解整个案件,所以,采访犯罪嫌疑人与否无足轻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在法治新闻报道中,之所以必须要采访犯罪嫌疑人,一方面是为了平衡报道的需要,作为媒体,不能剥夺犯罪嫌疑人说话的权利;另一方面,采访犯罪嫌疑人也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因为案件发生之后,受众肯定会关心犯罪嫌疑人的所有信息,比如犯罪嫌疑人是谁?长得什么模样?他(或她)为什么要作案?等。所以,在法治新闻报道中,采访犯罪嫌疑人是记者必修的功课。但是,采访犯罪嫌疑人毕竟与其他采访对象不同,所以,为了能顺利完成对犯罪嫌疑人的采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第一时间弄清犯罪嫌疑人的顾虑,并及时打消其顾虑。犯罪嫌疑人享有普通公民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要保护好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在电视媒体上一定要对其面部做恰当的处理,使用化名等。因为犯罪嫌疑人也享有肖像权、姓名权,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尽力避免媒体报道给其家人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摄像与编导要互相配合,在预采聊天的时候,摄像要第一时间找准拍摄的位置,编导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手势暗示其开机。要使犯罪嫌疑人忘掉采访,敞开心扉,交代犯罪事实;千万不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恐吓,让其感到如临大敌。

第三,面对犯罪嫌疑人,想让其主动配合采访,就要学会拉近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距离;不要板着脸孔采访,要学会倾听。通常可以以聊家常开场,比如可以询问犯罪嫌疑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在这期间主要是做什么,这段时间饮食怎么样,睡眠情况等等,以貌似朋友探视的口吻与对方攀谈,往往比较容易为对方接受。

第四,要善于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软肋和泪点。犯罪嫌疑人也是人,他们犯罪的动机各有不同,要么是有一定目的的预谋犯罪,要么是一时冲动的犯罪。其犯罪动机中往往有难言之隐,应通过提前采访民警掌握犯罪嫌疑人真正的作案动机,为采访犯罪嫌疑人寻找合适的话题切入点。

必要时,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合用。例如,2013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生活早参考》播出笔者摄制的法治专题节目——《天眼下的劫案》,所报道的案件是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三起在自助提款机前的抢劫案。笔者在获得警方允许之后,进入看守所内采访犯罪嫌疑人,由于该案件重大,已经有媒体对此案件进行过采访报道。当犯罪嫌疑人得知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进行采访时,立马变得焦躁起来,首先竭力回避所有问题,直言不讳地说他不想让这样的丑事让全国都知道。于是,笔者当时便让摄像当着犯罪嫌疑人的面关了摄像机,为了彻底打消他的顾虑,将摄像机的镜头也盖上。紧接着,笔者便与其交谈。通过交谈,笔者彻底打消了犯罪嫌疑人的顾虑:明确其现在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所以没有被剥夺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权利,并且明确地告知对方,如果要采访,必须得征求对方同意,而且在播出的时候,会对其画面进行马赛克处理,会隐去其姓名。同时,笔者表明,之所以采访这个案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曝光,而是因为当时在提款机前的抢劫案件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其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该案件的报道,能让那些单身一人取款的时候增强防护意识,避免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交谈,最终犯罪嫌疑人答应接受笔者的采访。可是,该如何让犯罪嫌疑人摆脱当初拒绝接受采访的尴尬氛围呢?笔者先前通过采访办案民警得知,这个抢劫案的犯罪嫌疑人从前是个身家过百万元的私企老板。于是,笔者便半开玩笑地与犯罪嫌疑人聊起了往事:“你这以前都是身家过百万的大老板,什么架势没见过,还会怕一台摄像机吗?”也正是这一句玩笑话,让现场的气氛立马活跃起来,紧接着,犯罪嫌疑人就着笔者的这个话题,回忆起自己当年经商时的情景,后来由于交友不慎,染上了赌博恶习,最终败光家产,误入歧途。最后,犯罪嫌疑人自己现身说法,指出女性取款的防范误区,并结合他的作案时间和作案手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使整个采访非常顺利。

二、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技巧

由于采访犯罪嫌疑人不同于采访其他对象,所以,在采访犯罪嫌疑人时还需有恰当的采访技巧:

(一)以开放式问题为主,尽量不用闭合式问题

在采访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除非是犯罪嫌疑人极不配合采访,才使用闭合式问题。因为闭合式问题的信息量少,而且有胁迫采访对象的意味。例如,在一些法制节目中,有的记者往往会很直白地问犯罪嫌疑人:“现在你后悔吗?”试想,在摄像机前,犯罪嫌疑人针对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作为观众在听到犯罪嫌疑人说他后悔的时候,往往会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如果用开放式问题的话,比如“这段时间,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你最对不起的人是谁?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让犯罪嫌疑人回答起来比较自然,得到的答案也比较真实。而且在采访犯罪嫌疑人时多用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犯罪嫌疑人说话的积极性。如果采访中过多使用闭合式问题,犯罪嫌疑人会流于应付,简单地以“嗯”“啊”作答,会显得整个采访过程不流畅。

(二)给犯罪嫌疑人预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犯罪嫌疑人的采访状态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经历警方的多次讯问,在一定程度上,犯罪嫌疑人已经比较熟悉这种讯问的话场。所以,在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必要时可以以讯问的话场开始,比如姓什么?叫什么?多大了?家里还有什么人?”以这样警方问案常用的开场问题,使犯罪嫌疑人一下子陷入审讯的情境,然后让犯罪嫌疑人回述当时作案时的过程,通过犯罪嫌疑人回述案情,让犯罪嫌疑人置身于案发时的情境里,使其在短暂的时间内淡忘采访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犯罪嫌疑人的采访状态。

(三)采访犯罪嫌疑人的问题要有设计,做到环环相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犯罪嫌疑人情绪的波动

在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变化。一般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后,在法院没有判决之前都会焦躁不安,对自己的未来灰心绝望,甚至会自暴自弃。所以,在采访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安抚是必要的,鼓励其只要配合改造,可以重新做人。通过必要的抚慰,让犯罪嫌疑人产生安全感。最为成功的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方式,是将采访的问题隐藏在与犯罪嫌疑人的貌似闲谈的话题之中,让犯罪嫌疑人感觉是一个谈话场,而不是一问一答的采访氛围。

另外,在采访犯罪嫌疑人的环节上,也要精心设计。一开始最好不要直接戳到犯罪嫌疑人的泪点,因为犯罪嫌疑人的情绪一旦失控,会造成采访中断,甚至有可能使采访无法进行。所以,在采访犯罪嫌疑人之前,一定要试图通过采访民警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否结婚?与爱人关系如何?在家庭中最亲近的人是谁?在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在采访一开始尽量不要问及,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可以尝试着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进行精神层面的剖析,直接触及犯罪嫌疑人的灵魂深处,使其彻底悔罪。例如,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2010年第213期节目播出笔者制作的法治专题节目——《狙击生死线》,当时笔者在采访犯罪嫌疑人刘某的时候,因为刘某当时持刀劫持一名男童后被警方抓获。自知罪恶深重的他,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态势,甚至还有一种洋洋自得的表情。试想,如果这样的画面播出的话,无形之中让观众会觉得犯罪嫌疑人的嚣张,传播效果肯定不好。在采访犯罪嫌疑人之前,笔者了解到刘某出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有残疾,刘某从小到大都和母亲的关系最好。笔者在采访民警的时候,也了解到刘某在被抓获之后始终不配合审讯。也正是获知这些消息之后,笔者在采访犯罪嫌疑人刘某之前,专程到刘某家里录了一段刘某的母亲劝刘某主动交代问题、以后好好改造的视频。采访快要结束时,当笔者与刘某聊起他的家庭的时候,他的面部表情便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当他看到记者拍摄的他母亲的视频时,便开始号啕大哭,最终在摄像机前痛哭、悔罪……

(四)紧扣犯罪嫌疑人讲述的内容,追问要讲究方式方法,并注意相关细节方面的采访

针对犯罪新闻,案件本身的元素决定报道重点的不同。一起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新奇,比如是新出现的诈骗方式,那么报道重点肯定是揭示其作案方式,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和防范措施。一起案件,如果是犯罪嫌疑人本身有教育意义,报道的重点肯定放在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和人物背景的挖掘上……不管报道重点放在什么地方,作为犯罪新闻,肯定不能流于案件的猎奇上,更不能暴露公安机关的侦破手段。所以,在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时候,要讲究追问的技巧,从观众的视角去寻求答案。中央电视台《生活早参考》栏目2014年3月26日播出的笔者制作的法治专题节目——《我家的狗去哪儿了》,当时笔者在采访偷狗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宇时,始终有一个疑问:就是通过视频监控可以清楚地看到,张某宇在偷藏獒和黑背等大型犬的时候,那些平时比较凶猛的狗在张某宇的面前非常听话,被张某宇等人乖乖地弄到车上。在采访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宇面对记者百般叫屈,自认为自己并没有触犯《刑法》。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让犯罪嫌疑人打开话匣子,笔者首先便以“在你们当地,是不是有种说法叫‘偷猫偷狗不算贼啊’”设问,张某宇便立即深表认同,紧接着便开始主动说正是认为“偷猫偷狗不算贼”,作案时便有恃无恐,其盗窃的足迹遍布北京的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和河北的一些地方……紧接着,笔者追问犯罪嫌疑人张某宇是怎样让那些凶猛的大型犬乖乖上车的?一辆桑塔纳轿车又怎么能装进去七八只大型犬?等等,谈在兴头上的张某宇便一五一十地全部说了出来。而且为了能够再现当时的相关细节,笔者在张某宇讲述到某些细节的时候,故意装作听不懂,使张某宇详细描述了相关细节,通过犯罪嫌疑人张某宇的肢体语言的表述,以便在播出时更直观。

(五)不同的犯罪嫌疑人,不同的采访技巧

在犯罪新闻报道实践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首先,是涉嫌重罪的犯罪嫌疑人,如涉嫌杀人、绑架、暴力抢劫、纵火、投毒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很多人以为涉嫌这样重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人很难接近,更不要说是采访。其实,在新闻实践中会发现,这些涉嫌重罪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是最容易采访的。除了激情犯罪以外,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都是有预谋的,对于被抓获后将要面临的刑事处罚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所以,他们面临极刑之前,很愿意让人倾听他(她)的内心故事。只要记者能对此类犯罪嫌疑人有足够的尊重,让其打开心扉、袒露心声并不是难事。

其次,是涉嫌一般的违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如涉嫌盗窃、非法经营、抢夺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相对于那些涉嫌重罪的犯罪嫌疑人而言,这些犯罪嫌疑人虽然也会面临刑罚,但是毕竟以后还有重新做人的机会。所以,让他们接受采访,他们会有很多的顾虑,担心一旦被媒体曝光,会让自己和家人蒙羞。此类犯罪嫌疑人更在意对其姓名和形象的保护,如果记者能让其相信会对其姓名和形象做技术处理,说服其接受采访也不是太难的事情,前提是记者要让此类犯罪嫌疑人产生足够的信任。

第三,是涉嫌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诈骗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不管是哪类诈骗,犯罪嫌疑人都是费尽心机,所以,涉嫌此类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智商最高的犯罪嫌疑人。此类犯罪嫌疑人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中最难采访的,因为此类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够作案得逞,就是善于忽悠,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和心理素质。即使是接受记者采访,也会阳奉阴违,在采访的时候,往往会避重就轻,甚至会胡编乱造。所以,记者面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通过先前民警和受害人的采访,甄别犯罪嫌疑人所说的事实真伪;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让犯罪嫌疑人在采访中说实话,在采访的时候,一旦发现犯罪嫌疑人所说的与先前采访民警和受害人的说法有出入,那么,记者可以当即向犯罪嫌疑人明示,让犯罪嫌疑人感到记者是有备而来的。必要时,可以让办案民警当场揭穿犯罪嫌疑人的谎言。在采访涉嫌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无论记者和办案民警怎样当面拆穿犯罪嫌疑人在说谎,犯罪嫌疑人却依旧自说自话、谎话连篇。遇到此种情形,也不一定意味着采访的失败。如果将犯罪嫌疑人的谎言与民警和受害人的话语放在一起,自然会让受众感到犯罪嫌疑人的滑稽可笑。

第四,是女性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在此将女性犯罪嫌疑人单列为一类,就是因为在犯罪新闻报道实践中,女性犯罪嫌疑人往往对于记者的采访显得敏感、过激,甚至在镜头前哭闹、胡搅蛮缠。其实,女性犯罪嫌疑人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因为女性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已经是母亲,毕竟母子连心。而且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感情相对比较细腻,所以即使没有孩子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当谈及与其亲密的人时,也会戳中其泪点。必要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作为采访的突破口。不过要注意的是,记者一定要换位思考犯罪嫌疑人所处的境遇,态度一定要真诚。

总之,无论面对什么类型的案件,也无论面对的是什么类型的犯罪嫌疑人,作为记者,只要“心中有数”,便能让犯罪嫌疑人接受采访、配合采访,在采访中与记者真诚沟通和交流。这个“心中有数”是指:首先,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情绪平和。犯罪嫌疑人也是人,对其有足够的尊重,这是能否成功采访犯罪嫌疑人的前提。其次,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时候,要有诚恳的态度。态度诚恳,愿意倾听,必要时换位思考,这是成功采访犯罪嫌疑人的基础。第三,采访犯罪嫌疑人,一定要客观。本着实事求是、客观记录的原则,不能凭着个人好恶,更不能感情用事,这是成功采访犯罪嫌疑人的条件。做到这三点,在采访犯罪嫌疑人时所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朱颖.守望正义:法治视野下的犯罪新闻报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6-57.

[2] 李华文.论对犯罪嫌疑人的报道[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11-15.

[3] 姚广宜.案件新闻的采访对象及采访规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02):62-66.

[4] 刘畅.采访犯罪嫌疑人的几点体会[J].新闻传播,2012(7):198.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245-02

作者简介:程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MFA广播电视方向硕士研究生,中央电视台记者,资深电视策划人,九三学社社员,有多年电视媒体工作经验,策划创作的电视专题片多次获奖,长年独立进行科普微电影研究和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发表的学术文章见于《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出版》《新闻爱好者》《科普研究》。

猜你喜欢

采访技巧
如何恰当运用采访技巧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质量
当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探讨新闻采访特征分析前提下采访技巧的提升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分析及思考
如何有效运用采访技巧来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质量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