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节目视听语言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28覃政强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电视节目语言

覃政强 易 帆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庆 400000)



浅析电视节目视听语言的问题与对策

覃政强易帆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庆400000)

摘要:电视是传播媒介之一,每档电视节目都需要声音、图像作为媒介来传播。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电视传播符号是电视传播的表现形式,它能体现出一定的意义并能为受众感知,可总括为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由“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两种语言形式合成而来。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一种可实现的方法来同时展现图像和声音,所传递给人们信息的语言形式就是视听语言。声音和图像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中的载体,通过视听语言来传递信息,能够让受众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若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视听语言,或者没有运用声音和画面这最基本的载体,笔者认为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相应会产生偏移。

关键词:电视节目;语言;问题与对策

一、传播者对新闻事件的表述不准确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是第一个环节,受众是否能准确接收信息,传播者是关键。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主要有几个阶段——选题申报和准备调查、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把关人审核后播出。本文重点探究第二阶段拍摄与剪辑中的画面与声音问题。

(一)视觉语言的表达不准确

视觉语言在电视节目传播中是视听语言中的一部分,其主要通过画面形式来传播信息。“画面”是一种传播符号,是一种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视觉语言能够给受众直接的画面感,传递出信息。

1.画面缺乏对应性。画面是否具有对应性直接影响受众的兴趣及理解。当画面缺乏对应性,受众观看该节目的兴趣会相应减弱。若画面信息过多,受众会根据自身兴趣而理性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节目。假如画面不能清晰表达所要描述的客观事件,结果可能会是失去受众。

2.空镜头占用篇幅多,并没有具体含义。空镜头指通常用环境背景来交代时间、空间关系,抒发人物情绪以及表达作者态度,具有烘托氛围、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存在空镜头过多,没有发挥出电视纪实语言的优势,访谈和空镜占用了太多的节目篇幅,而缺少精彩的过程展现和调查中具有“冲突意味”的现场。

(二)听觉语言中解说词占用时间过长

解说词是通过声音传播给观众,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受众在观看节目时距声音发出地最多在5米以内。相比之下,声音语言比画面语言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从而解说词在每期节目中所占用的时间过多,量过大,会改变受众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同期声相比,解说词和字幕更多地表现出创作者的主观认识。

二、受众接收信息偏移化

受众接收信息偏移化是指受众接收信息后会根据自我思维判断该信息是否准确,因出现不同因素导致受众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与传播者本意相反的偏移情况。受众在单向传播过程中作为接收者身份,是单向传播过程中最后环节。视听语言作为传播介质,它的表述是否完整直接关系着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与对信息的理解以及受众进行二次传播时是否出现信息的偏移。如2012年由邵培仁编写的《传播学》中提到,研究者在漫画中以夸张笔法塑造了一位种族偏见极深的人物形象——比戈特,漫画上的比戈特请求医生输血时说:“医生,您必须保证给我输美国第六代人的蓝血!”漫画家本意是让受传者从中领悟种族偏见的可笑。但研究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歪曲了漫画家本意,白人甚至从比戈特话语中受到鼓励。

三、电视节目在视听语言上表述不准确的原因

视听语言作为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表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之所以出现视听语言上表述不清晰,无外乎有这样几点:节目制作者时间紧迫、拍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把关者对节目质量把控不严。

(一)节目制作者时间紧迫

在新媒体快速化、碎片化的冲击下,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的运作模式也是越来越快,一条新闻节目从拍摄到制作播出,一般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除去采访所花费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需要许多镜头去填补说明,那么就需要拍摄很多东西。后期剪辑上还需要配音、加字幕、包装等,这又需要花费很大量时间。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因素。

(二)拍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拍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拍摄前没有清晰的计划,拍摄时抓不住新闻拍摄的重点,不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运用运动镜头或固定镜头以及不能清晰准确的区分每个景别的含义。如远景的拍摄方法与含义,远景指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大约为画幅高度一半左右,主要作用为增强主体的视觉重要性,委婉表达人物情感。因前期拍摄不足,后期剪辑只能够胡乱拼凑。

关于解说词在整个节目中占用时间过多所产生的原因,同样由以上几点构成,拍摄者没有多余时间思考。本期节目需要哪些音乐来丰富画面,声音在节目中应该怎样的去运用。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拍摄时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就更加考虑不到后期剪辑的声音处理问题。

四、视听语言在电视节目中的合理化运用

视听语言在电视调查类节目中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应该怎样去解决视听语言在电视调查类节目中合理运用。

(一)视觉语言的表达要完整

调查类电视节目要做好画面的拍摄与剪辑,将视听语言运用好,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丰富画面内容,具有对应性。画面内容要丰富多彩,具有对应性。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景别,什么是运动镜头,每一个景别与每一个运动镜头所能够表现的含义。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运动镜头而又分为推、拉、摇、移、跟这几方面。不同的情况与人物,要表达事物情感所运用到的景别和运动镜头不一样。比如特写,特写是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拍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主要表现的是事物或者人的细节。

2.空镜头的使用要“短”而“精”。从空镜头的作用上说,它只是交代时间与空间场景,因此在电视节目上不需要使用太多。具体的使用比如说在画面与画面的转场上,在画面后期处理时,编排的逻辑顺序不一定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这种剪辑方式称之为“蒙太奇”。

空镜头还可以只运用在讲述的开头,或者是引出问题后给观众思考的时间上。这可以让观众有时间去思考下一个情节的发生,以及对上一个问题作出自我的判断与总结。

3.画面色调搭配合理。除此之外,统一画面色调。色调分为两方面,一是光线影调,二是色彩。光线影调上,光线明亮通透,给人乐观、开朗、高兴的情绪,而暗光则表现灰暗、悲伤、低沉的情绪。色彩上面则是冷色调表现沉着、冷静,有种压抑的感觉,暖色调正好相反。暖色调主要有黄色、红色、橙色三中颜色构成,让观众感受到“温暖”。

(二)听觉语言的表达要清晰

声音的传递更为直接,大脑透过听觉语言所了解事物更快捷,听觉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解说词要“少”而“准确”。解说词在整个电视调查类节目中所占用的时间要少而准确,解说词重在一个串联作用,把各个段落的节奏串联起来从而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整个事件富有逻辑性。新闻本质是真实地反映事件,因此在做后期剪辑时必须要多用视觉语言来制造现场的冲突感,多用画面来进行讲述。

2.添加背景音乐要适当。准确使用背景音乐可以增添情感,同时也可以进行转场,使整个新闻内容的完整性更高。音乐具有灵活性,舒缓性音乐、快节奏音乐在电视调查类节目中运用可以让观众对一个关键性事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同期声与背景音乐的搭配一定要合理,正常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同期声声音为-6db(分贝)。此时同期声的分贝就应该再降低一些,背景音乐保持在0~-6db以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突出背景音乐的情况下保留现场同期声。

(三)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

声音与画面连接是电视调查类新闻剪辑中对声音与画面关系的综合考量,也是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

声画同步主要是影视中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发音的人和物体在屏幕上保持同步进行,画面中发音者的动作和声音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在实际运用中,还应该使用“声话分立”的方法。主要是声音和形象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对位具体来说是指声音和画面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吻合,相互独立,画面提供的信息和声音所传达的信息在性质和情绪及上存在着很大的反差,甚至是完全矛盾、对立。

新媒体不断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用户群虽在减少,但视听语言作为语言形式,电视调查类节目的视听语言运用依旧重要,视听语言表述是否准确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在新媒介的新形势下,作为原创的电视节目,更要注意声画这一视听媒介的根本因素,守住内容生产的根本,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113-02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电视节目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