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需统一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
——以天津塘沽爆炸案为例

2016-02-28黄梅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

黄梅芳 李 盼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重大突发事件需统一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
——以天津塘沽爆炸案为例

黄梅芳李盼

(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由于自身内容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但是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只注重新闻价值而忽视了社会效果;反之,也有部分媒体一味强调社会效果而摒弃了社会价值。重大突发事件一经发生,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本文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通过讲述事件的缘由,深入剖析我们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如何实现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价值;社会效果

所谓重大突发事件,即由某种不可控制、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越本地区抗灾、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范围之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可预知预防性低、损害性大、对外援依赖性高等特点。

重大突发事件由于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涵盖了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一直以来,重大突发事件都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自媒体不断喷涌而现,传统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说遍地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抢占头条、独家报道,只是一味地追求新闻价值里的五要素,而忽视了这样的片面性报道是否会引起社会的轰动,引起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

一、事件起因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截至9月,天津港爆炸事故遇难人数为161人,12人失联。事故发生后,对于事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如爆炸点周边人群可能会内脏破裂;现场死伤至少有1000人以上;《天津日报》没有头条;CNN记者现场直播遭官员阻拦;有害气体可能会直接蔓延到北京……这一系列消息,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情绪,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牵扯到事件和人以及整个社会的新闻报道,它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集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于一体。而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就是要将这些属性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的反应,包括新闻传播范围是否广泛;新闻是否引起接受者的注意;新闻是否改变或强化了接受者的观点;新闻是否引发了接受者的行为;新闻是否改变了某些社会决策,引起社会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是具有同一性的。在当前时代特征和媒介生态环境下,对重大突发报道的传播效果实现方向进行正确、合理、适度的引导,是新闻传媒的一项重要任务。既要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素质,又要对受众和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引导受众正确理解所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

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价值的新延伸

由于重大突发性事件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我国的新闻界一般都会采取审慎的态度,一般表现为“报喜不报忧”,尽量展现灾难中的正能量,也常常表现“多难兴邦”“人定胜天”等精神。虽然说这样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让广大民众对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保持足够的信心和激情,但是随着这种《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联播式的套路不断泛化,加之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民众的信息来源更为广泛,这种大一统新闻的公信力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媒体要在对重大主题的报道当中保持公信力,就应该改变以往的新闻价值的追求,不断深化,满足民众的新闻需求。

(一)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不真实不成新闻。但是现在很多媒体都犯了这个大忌,轻易相信了网络上的一些自媒体以及相关的公众号上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在天津港爆炸事件当中,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导致流言病毒式地传播。又如,最近的大学生掏鸟窝判刑十年事件,最初由《郑州晚报》进行报道,其中有副标题表示所掏的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榷(虽然其中的一些文章也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后来的媒体转载中,直接忽略了副标题,一致都是“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十年”,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边倒。

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除了追求内容的真实性以外,还应该对社会舆论中的不实信息进行直接的批斗和还原,展现其真实的一面。据了解,在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的一个多小时以内,微博平台就出现了各种网友从各个角度拍摄以及剪辑的一些视频,同时在微信朋友圈等私人平台开始了大范围的扩张,引起了舆论的波动。直到次日凌晨03:52,天津市的官方微博平台才开始有了反应,在此期间对于这些舆论是否真实没有进行任何的判断和回复,任由谣言扩散。

(二)时新性

传统的新闻价值的时新性指的是时间上的新近性,事实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的时新性就越强,新闻价值就越大。时新性所处的层次要比其他所有的新闻价值属性更高,它是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前提,一个事实只有具备了时新性才能成为新闻。时间的问题依然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媒体泛化的时代,时新性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即随时随地性。利用各种网络报道方式,时时刻刻,在任何地点,用各种方式向受众展示事件的全面性。

在天津港的爆炸事件当中,前期主流媒体对事件的反应迟钝引起了受众的极大不满,但是在几个小时以后,《天津日报》及其相关的媒体进行了尽快的核实和报道,其官方微博也在不断更新最新消息和数据。笔者进行统计,从13号凌晨开始,《天津日报》的官方微博总共更新了7条微博,分别从救援进展、伤亡人数、伤亡面积、受损程度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实时的更新,为民众提供了权威的信息,也对平复舆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三)互动性

在传统的新闻价值里是没有互动性的,其实笔者这里指的互动性是接近性和重要性的新延伸。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重要性指的是事件本身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影响程度大的就具有重要性,就是重要的新闻;与受众在感情、生活地域等方面接近的则具有接近性。一般认为这样的新闻更具有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新闻、大新闻,这样的新闻价值依然是现今新闻价值的中心思想。但是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话筒,每个人都有话语权,除了通过媒介了解新闻以外,他们还更需要与媒体进行互动,实现真正的零距离的好新闻。

天津港爆炸事件可以说是一个混乱的舆论场,每个人都各抒己见。在微博上,以及各大网站的评论板块我们可以知道受众对这个事件的需求是什么,很多受众表示媒体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情况。于是《新京报》就在13日的头版头条以及自己的新媒体上发布了“天津爆炸24小时,我们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向广大受众全面地展示了天津爆炸24小时,事情到底进展到什么地步。很多受众在底下评论表示,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大家对事件进展情况一目了然,也让大家对事件有了一个最全面、最权威的了解。

三、实现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除此之外,在此次的新闻报道中,各大媒体都采取了视频、照片、文字链接等多种形式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新京报》“动新闻”工作室持续发力,通过现场航拍、3D现场还原、手绘动画等多种角度还原现场情况,不断更新报道。截至8月20日,《新京报》“动新闻”工作室依然在关注天津爆炸事件的发展。

新闻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除了要改变报道方式,遵守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原则外,还应该不断完善媒体内部的各项制度,包括把关人的审查制度,从记者的采编到编辑的审稿以及最后成品的初稿都要进行完整的审查和把关,同时也少不了政府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是舆论的主要场地和主要的发布者,作为事件的主体,其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措施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实现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在天津爆炸事件的前五天,天津市政府召开了7次新闻发布会,不得不说这也是我国政府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在新闻的数量和及时性上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在内容上却经常采用“捂盖子”的形式,也引起了一部分受众的反感。

因此,在面对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类似的重大突发事件时,政府应该直视事件本身,及时准确地向受众传达消息,政府内部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预备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各层官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程度,在其位谋其职,不应该在媒体和受众面前打哈哈,将事故责任从这个部门推到那个部门,应该同心协力,共同面对这个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是我们难以预料的,除了各个方向的专家及相关部门要在源头上尽量地控制,减少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外,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在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也应该摒弃旧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受众的需求,真真切切地将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实现统一,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减少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 董媛媛.论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的平衡[J].新闻知识,2006(12):56-59.

[2] 刘冰.融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的新思考[J].编辑之友,2015 (1):60-63.

[3] 魏永征,代雅静.融合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式嬗变——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例的分析[J].新闻界,2015(18):19-25.

[4] 吴琳琳.塘沽爆炸事件中主流媒体的失误与反击[J].业者探索,2015(4):109-111.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76-02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
新闻广播剧:广播非虚构写作的新尝试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价值新取向
科技传播视域下科技新闻内容选择策略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