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文本切入点巧解教学重难点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

2016-02-28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魏王能手射箭

邱 凯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文,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细致的观察方法。能从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引导学生学习更羸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1.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读。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一只大雁)

【设计意图:课前开火车读生字词,既很好地复习巩固了生字词,又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总结,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直击重点,找到突破

1.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第八自然段)

(1)默读并思考:

更羸看到了什么?

更羸听到了什么?

更羸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2)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标出答案。

出示填空: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3)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板书。(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4)“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5)这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的关系。)

(6)练习朗读: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飞得慢——

女:因为.......

……

(7)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们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

(生接读)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

(生接读)

师引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生接读)飞得慢。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生接读)叫得悲惨。

师: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生练习说话)

2.默读第八自然段,理解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1)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2)师:现在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重音。(一……就……拼命……)

(3)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和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通过师生对话,感悟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如何射雁,进入对应

师:更羸的判断是否准确?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可以找到印证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本自然段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的“惊”字有联系?(“嘣”)更羸是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直”字有四种解释: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的。

(2)文中应取哪种解释?(④一个劲儿的)

(3)“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中的“直”对应了第八自然段的哪一个词?(“拼命”)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深入了解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进一步感受分析推理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

四、以读促思,感悟对话

1.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句话?每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疑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 师出示朗读步骤:(1)找提示语。(2)找标点。(3)找重音。(4)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我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从“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词语及表情中体会更羸射箭技术的高超。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代替了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提问,而且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五、揭示喻意,领悟哲理

师:更羸是怎样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的?在第一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1)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4)交流并出示: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师:小朋友们也要养成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的习惯。

师:学了这篇课文,请你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师:同学们想想: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是射箭能手更羸吗?是先前射伤大雁的猎人吗?是这只大雁的同伴吗?是这只大雁自己吗?

师:从这则成语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出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时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置的几个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惊弓之鸟”的意思及其潜在的现实含义。】

六、拓展延伸,积累成语

1.在括号内填上鸟的名字。

一箭双( ) 惊弓之( )

呆若木( ) 哀( )遍野

一石二( ) 沉鱼落( )

百鸟朝( ) 笨( )先飞

( )( )无声 ( )( )歌舞

千里送( )毛

2.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成语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吗?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认真,读得投入。我们不仅从文中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仔细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认识的道理,还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不能做惊弓之鸟。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记住这个成语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学习,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猜你喜欢

魏王能手射箭
三人成虎
小熊射箭
如何看待谎言
学射箭
背道而驰
捕鱼能手——重爪龙
谁是射箭高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跳跳龙失踪
五好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