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精髓

2016-02-28

学习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集中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精髓。因为,就哲学的本质而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实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马克思和恩格斯“改变世界”的理论取向而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精髓。

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论,其方法论精髓则突出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现实实际观。现实实际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所谓现实实际观,是指观察和分析问题必须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点上,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辩证唯物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要求我们“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从现实和实际出发,意味着不能从本本、原则或抽象的概念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恩格斯也曾告诫:共产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列宁也指出,“从什么是社会、什么是进步等问题开始,就等于从尾开始”,从这些抽象的概念出发是“形而上学的最明显的标志”。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在理论上是形而上学的标志,在实践上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和挫折。从现实和实际出发,意味着必须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实事求是,使思想进程、战略任务和战略策略符合实际,力求在实践中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第二,系统整体观。系统整体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所谓系统整体观,是指观察和分析问题必须从普遍联系和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深刻揭示了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普遍联系的客观性,“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要求我们在空间上必须深刻把握自然与社会、社会内部各要素,以及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等的辩证联系,学会从全局思考问题;在时间上必须把握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辩证联系,学会从长远思考问题,学会预见我们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从全局和长远思考问题,意味着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例如不能把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割裂或孤立开来,不能把社会系统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割裂或孤立开来,而应当把社会理解为一个活的有机联系的机体,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思维。从全局和长远思考问题,意味着不能局限于眼前、局限于当下,而应当像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善于预见较远的影响。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深刻体现了系统整体观。

第三,变化发展观。变化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事物永恒发展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所谓变化发展观,是指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按照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不仅阐明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实质,而且阐明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状态形式和方向道路。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批判与继承相统一、创造条件和把握机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等,都是变化发展观“照辩证法办事”的最重要的方法论。

第四,主体价值观。主体价值观是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所谓主体价值观,是指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把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按科学规律办事与满足人的需要等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阐明了社会历史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同时又是一个自觉意识过程和能动创造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它以巨大的历史感勾画了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基础之上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等人的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地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把历史主体的价值凸显了出来。主体价值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人、从主体的角度理解“物”,理解“物”的主体本质,如同马克思所言:“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创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必须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目的,因为“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必须把人而不是物作为目的,善于从物与物的关系中理解和领会蕴含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各种“物”的盲从中超越出来;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和最终极的落脚点。

第五,世界视野观。世界视野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所谓世界视野观,是指观察分析问题必须把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有机联系起来,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野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的基本进程及其规律,指出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化以及世界市场条件下,民族史日益成为世界史的必然性,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过去那种地方的或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世界视野观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中要自觉处理好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善于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既以开放的胸怀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类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又坚守和彰显民族的个性与品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它的方法论精髓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伟大构想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伟大创举。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哲学
菱的哲学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