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期电视记者综合业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6-02-28杨志伟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8期
关键词:能力

杨志伟

(作者单位:郑州教育电视台)

新媒体时期电视记者综合业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杨志伟

(作者单位:郑州教育电视台)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媒体的生态和大众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选择性更广,多样化类型的栏目逐渐传播普及开来。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媒体时代到来了,现场报道、直播新闻、重大事件的报道等需要记者出镜的节目越来越多,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综合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竞争的需要和记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媒体;电视记者;沟通;新闻价值;创新

1 电视台记者传统的基本业务能力

发现新闻、应时采访与新闻报道编辑,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记者的三种基本业务能力。简言之,即是记者对于新闻线索的发现力与表达力[1],它们不仅是媒体核心思想价值理念、核心市场竞争力、媒体自身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并且还是记者基本功力、文化素养的真实写照。特有的新闻发现力与卓越的新闻表达力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必备的素养与技能,也是记者实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新闻发现力是指记者在基于新闻事实前提下,挖掘出潜在的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与现实意义,以精确高效地传播新闻事实。新闻表达力则关乎着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最终提炼情况,直接决定着记者的业务能力,对于全面扩大所在媒体区域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和新闻表达力应包含挖掘、筛选甄别新闻元素与基于现实报道升华新闻价值等能力。

1.1记者的发现力

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与超强的新闻敏感度是衡量记者发现力的两大重要标尺。记者想要具备出众的社会活动能力,需要从社交、人脉等各类关系网中不断获得最新讯息,应该将自己培养为一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也唯有在实际工作中广结人缘,清楚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更为有用的新闻线索与电视报道素材。新闻敏感度其实属于记者自身职业素养的一种,它建立在记者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上,需要记者精确把握与反映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习俗文化、教育技能、社会现状、经济实力等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具新闻价值与事实判断价值的媒介素材[2]。

1.2记者的表现力

记者的表现力也就是指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写作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也是电视台、网络、新闻记者工作所必备的专业技能与基本职业素养,对于提升新闻采访报道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清晰的语言表达与熟练高超的新闻写作能力不仅局限于电视台记者的工作方面,还牵涉到诸如以文字编辑策划为主的报纸期刊工作以及以音响为核心的广播电视工作,这些都需要记者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与扎实的“基本功”[3]。尽管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记者的工作业务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是,记者的“基础”表现力无论是在纸质媒体形态还是电子媒体形态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表现力不仅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在新媒体环境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给记者综合业务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2 新媒体时期电视记者综合业务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近些年,一些综艺类栏目、民生栏目、新闻栏目、舆论监督栏目等得到了迅猛发展,复杂多变的现场掌控以及突如其来的“新闻”,无疑给记者的实际采访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性,这就需要记者不断进行自我认知与反省。

2.1现场应变能力欠缺

电视栏目记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件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没有预先彩排演练,这就要求电视记者要在新闻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捕获更多的相关资讯,对现场进行跟踪报道,并积极协调与栏目组采编的相关工作。时间上的紧急以及现场情况的复杂多变,容易导致记者出现诸多失误。尤其是更具挑战性的即兴采访,更需要经验老道、稳重老练且具备一定经验的记者出面采访,以对全场进行有效驾驭。如若记者缺乏必备的临场应变能力,不可避免会出现些许“失控”性错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视节目的效果。例如,某卫视一档现场连线直播节目,要求主持人与记者的问答相呼应,如果记者未能在一定时间内尽快归纳掌握主持人提供的相关数据,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场面[4],进而严重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与收视率。

2.2采访过程与受访者缺少交流

记者作为一种高尚而神秘的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享受着尊厚的待遇,多数记者本身也有一种职业优越感,这对于精准开展多范围渠道的电视节目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现实中的多数记者却受限于此,自恃身份地位高于普通受众,在实际采访中忽视了平等交流这一核心主旨,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记者与普通采访对象一旦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就会使电视节目缺乏生动灵性,显得乏味,甚至还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与记者职业本身的公众职业形象。

2.3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失去客观立场

记者在新闻报道与电视节目制作及播出过程中,坚守客观立场是最关键的行为准则与基本的职业操守,唯有如此,才能如实报道出最真实的社会现实。记者一旦在新闻报道中融入较多自我感情色彩,就会使报道失去客观立场,长此以往,就会使节目失去公众信服力与影响力,不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5]。然而,在现实中却有多数记者在相关报道中过多地融入了自我感情色彩意识,情绪化评述评论随处可见,严重违背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公正、客观原则。

3 新媒体时期提升电视台记者综合业务传播能力的举措

记者是一份工作范围极为广阔、采访报道内容丰富多样、需要面对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性职业。因此,记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涵养,通过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专业解读报道,升华自我的理论与实践认知。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储备,便无法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互动式交流,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记者具备引导话题、制造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能够完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综合业务能力、搜索能力、互动沟通能力、辨伪能力与创新能力。

3.1记者的综合业务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各种新闻资源实现了有效融合,尤其是各种网络新技术的普及,给传统类型的电视台记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记者需要不断整合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资源与工具,实现自身业务能力的有效融合,推动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其中,三网融合(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大产物[6],对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以及普及手段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是三网融合的核心,广播电视网是最终渠道。从实现方式上看,三网融合,一种是指相同的服务与内容既可在广电网又可在电信网上提供;另一种是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配合,从而实现业务融合,前者负责视频广播,后者承载互动功能。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更是带动了网络视频业务的开展与传播,推动了互联网电视与手机电视的发展传播。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全国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突破2.1亿,网络听书、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各类电视节目已占据相当大的比例[7],受众媒体方式的改变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较高挑战性。手机电视以及网络电视节目方式的普及推动了媒介融合进程,因而电视台及其他类型的记者需要尽快适应这一历史变革,实现新闻报道中文字、视频、图片与音效的全面结合,并综合使用笔记本电脑(或IPAD)、高科技摄像机,进行新闻的全程跟踪报道与播放。同时记者要能够独立策划与编辑报纸文稿、为电视台拍摄栏目并进行后期制作播放、为网站提供有效的新闻素材与相关评论的全能事项[8]。这种各类网络相融合的互动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变得愈加关键,诸如已出现的微博记者、微信记者,都是对传统模式下媒体传播理念与报道工具的改革,记者也唯有积极进行自我调整,敢于打破固有媒体形态,及时融入新思想、新技术,才能有效推动电视节目的发展。因此,新媒体时代记者应将“融合新闻”作为职业目标[9],积极调整自我知识结构,全面扩展新闻视野,不断培养新闻敏感度,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与综合业务技能,运用全媒体思维与视野去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熟练掌握各种报道工具,并加以综合运用,这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首要表现就是记者的综合业务能力[10]。

3.2记者的搜索能力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的大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资源需求程度,扩展了知识储备量,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电视台记者需要不断提高搜索能力,强化运用各类搜索工具,为积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做准备。新媒体时代的个人搜索能力显然已突破其自身的局限性与狭隘的“搜索”定义,它已被人们称之为与情商、智商相对应的“搜商”,关系着一个人对有用知识信息的自我搜索、自我认知、自我吸收运用能力。搜索引擎的发明无疑方便了记者以及各行业人们的使用,在搜索新闻信息上更为便捷高效,颠覆了传统模式上的问路、翻查地图、翻阅图书资料等手段。尤其是国内使用率最高的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都是极为便捷有效的。然而,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这种“虚拟”的网络搜索引擎,应更多地进行实地勘察报道与现场解读,用心发现新闻事件中未曾被发觉的细节问题,主张走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新闻亮点。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认真观察,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洞察,以此挖掘出更具社会价值与影响力的讯息,也唯有体现出新闻事件的细节,方能全面凸显新闻的真正内涵价值。

3.3记者的互动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处世技能,而记者是一种经常与人交流的职业,更加需要这种技能与职业素质。记者只有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较高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才能在新闻报道采访中与被采访人进行有效而深入的沟通交流,才能在采访中占据主导地位,积极引导敏感话题,深入挖掘采访对象的各种潜在讯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逐渐使传统模式下的传者与受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传统单一枯燥的你说我听、你播我看的模式已逐渐落后,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显然更受观众的青睐。对此,国内一些传统媒体探索多种互动形式,如报网互动、电网互动等。《河南日报》和大河网联合创办的“焦点网谈”栏目,就是把网络上的舆论热点话题整理后发到报纸上[11]。这就要求电视台记者不断创新与受众的互动方式,强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还有利于提升记者的自我业务能力。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电视台记者的出镜频率,而微博、微信的普及,使得“施”和“受”二者关系的互动成为必由之路。因此,记者具备逻辑清晰的表达沟通能力更为必要,不仅能准确有效地将新闻讯息传递给观众,还能对新闻事件进行精准解读,这对于提升电视台的收视效果尤为重要。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逐渐多样化,不再将发掘更具价值内涵的新闻作为唯一竞争因素,更多地融入了综合素质与综合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记者积极与观众互动,维护粉丝关系,努力提升自我的职业操守与综合素质。

3.4记者的辨伪能力

海量的网络资源新闻讯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危害,如果不对网络信息加以甄别,极易陷入误区,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记者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的新闻讯息,这就要求其具有“侦探”家的去伪能力与专业技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勘察、筛选出有用的新闻讯息,做到深入调查,理性分析,准确判断,去伪存真,给受众带来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电视台记者不能仅凭网络盛传的信息便进行无理由的传播,亦不能人云亦云,需要结合自身新闻价值判断的灵敏性与准确性,发掘出真实可靠的新闻线索。比如,最近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过去几年制造了多起假新闻事件。当时,媒体对这些事件都进行了推波助澜的宣传[12]。这就要求记者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扩展新闻视野,强化对信息的去伪存真能力,拥有更加真实可靠的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提升信息事件判断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尽量减少假新闻、谬误理论的传播,为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出一份力。

3.5记者的创新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综合业务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必要,传媒行业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情况下不断变革、整合、调整与转型,记者唯有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才能适应网络新环境,积极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一位记者曾说:“在多媒体报道的新格局下,具有创新能力的记者将最先被青睐。”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对于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记者来说,应当自我扬鞭,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扩展信息报道渠道,熟练掌握全媒体知识,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以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新要求。

[1]杨林军,陆王天宇.网络催生新媒体时代的来临[J].世界科学,2006(10).

[2]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策略[J].新闻战线.2007(4).

[3]彭移风,宋学锋.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信息管理[J].中国出版,2008(1).

[4]王熙珩.新媒体时代报纸如何走出困境[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6).

[5]徐奕琳.新闻你来定——新媒体时代的读者参与[J].中国记者,2008(1).

[6]新媒体时代人们期望“处处四重奏”[J].中国传媒科技,2008(7).

[7]蒋小云.新媒体时代的报纸号外意义[J].传媒观察,2008(11).

[8]缪红燕.探析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J].职业时空,2010(11).

[9]马新莉,张海珍.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之路[J].价值工程,2011(2).

[10]罗昕.电视在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J].艺海,2012(5).

[11]丁印媛,任丽华.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能力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12]程玲.新形势下提升记者职业能力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4(17).

杨志伟(1984-),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猜你喜欢

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力起航
培养观察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加强品读与表达,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会“吵架”也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能力提升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