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介人员

李 晨

(作者单位:运城市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

李 晨

(作者单位:运城市广播电视台)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生产以及思辨的能力。现如今,网络科技的发展十分迅猛,网络等新媒体也十分发达,但是,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很多从业人员媒介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广播电视编辑媒介素质的缺失,使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质量有所下降。本文分析当前广播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并探究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提高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

广播电视编辑;媒介素养,问题

近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猛,但广播电视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依然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力。所以,广播电视编辑的素养问题影响着信息的传播,因而,为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从业者应对广播电视编辑媒介素质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

1 广播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

1.1广播电视编辑自我进取能力不强

我国很多地方的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基本都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说明其具备较高的学历,掌握了较为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素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自身知识的更新有限,使其拥有的专业技能跟不上传媒行业的发展。而且,大多数广播电视编辑的知识储备一直停留在学校学习阶段,十分落后,对新兴起的多媒体制作、剪辑、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更是跟不上其发展速度。甚至还有一部分广播电视编辑,其在工作中多采用借鉴和间接浏览的方式进行节目的选题和制作[1]。

1.2广播电视编辑缺乏基本责任意识

目前,广播电视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首先,从业人员对媒体行业认识不清,导致一些从业者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这种消极心理既不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其次,很多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非常被动,在未了解受众各方面的情况下,以受众的喜好和态度作为工作中心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1.3广播电视编辑技能单一

如今,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编辑技能相对单一,缺乏基本的综合能力,使其难以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2]。首先,作为专业的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应具有辨别虚假新闻和熟练使用一切新媒介的能力,但是,由于不同原因,我国很多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不足。另外,因为工作制度和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编辑人员在后续的专业学习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另外,在工作技能方面,广播电视编辑人员普遍存在入行技能单一,后续不够努力等问题。因此,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

1.4广播电视编辑的道德缺失

媒介道德是每一个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都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尤其是作为广播电视编辑人员,更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媒介道德。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广播电视编辑存在创新能力偏低、缺乏文化知识产权意识等问题,甚至其在工作内容上也是无限重复着低水平复制,无法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和问题。此外,还有少数广播电视编辑不具备辨识虚假新闻的能力,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而且一部分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受拜金主义影响,存在用金钱和社会地位衡量工作的现象[3]。

以上种种情况,均值得每个广播电视编辑人员进行思考与反思,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为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2 广播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2.1社会多元价值观对广播电视编辑的消极影响

媒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现实和构建现实,所以,现实社会的发展与媒介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联系,而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是经过媒介传播体制运行所产生的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时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媒介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这种环境下,媒介观念势必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很多社会价值观都没有完善,使得很多民众在思想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价值观和媒介观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从而体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等方面。

2.2广播电视的行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编辑的影响

目前,我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广播电视进行全面改革,新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情况。人力资源政策的改革,使我国广播电视编辑出现了一批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年轻化的从业人员。但目前,很多广播电视台在聘任方面多采用临时工和合同制等聘任制度,这种聘任制度多以稿费的方式发放工资,编辑人员没有固定的收入和待遇。在效益好的广播电台工作,便能得到很好的收入和待遇,在效益不好的广播电台工作,其收入便会变得很窘迫[4]。这样的情况最终导致很多广播电视编辑为了使节目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故意对事件进行过度煽情和夸张宣传,更有甚者,开始走上“编新闻”的道路,不仅影响了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更是严重误导了人民对社会的解读。

2.3广播电视编辑消极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产生的影响

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人员一味追求物质,丢失了个人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由于广播电视行业本身具有的影响力可能会带来一些“灰色收入”,因而很多年轻人不管专业是否对口、是否有编制,盲目投身广播电视行业。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部分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素质低下,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

2.4大学教育对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成为了热门行业,传媒院校不断发展与壮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不论是在人事、技术、发展路线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传媒院校扩招仅仅是学生数量的增加,很少有学校提升了其教育质量,教育过程中多采用借鉴和总结,少有实践与创新,没有对媒介素养形成系统规模的教学。正由于传媒院校在这方面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建立系统的媒介理论知识体系,只是简单的掌握了基本技能,使其在进入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岗位后,缺乏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以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以,各类传媒院校应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并对在职的广播电视编辑人员进行后续的媒介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广播电视编辑人员也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个人技能,为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包鹏程.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媒介素养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孙瑾.浅析我国地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现状[J].中国传媒科技,2012(4).

[3]阚利峰.浅谈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J].传播与版权,2014(9).

[4]厉国刚.全媒体时代编辑媒介素养的培育[J].今传媒,2013(10).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媒介人员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