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叶尔克西编剧思维研究《永生羊》的民族文化

2016-02-28杨阿婧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8期
关键词:克西马鞍哈萨克

杨阿婧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从叶尔克西编剧思维研究《永生羊》的民族文化

杨阿婧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电影《永生羊》讲述的是我国游牧民族哈萨克人的故事,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本文从叶尔克西的编剧身份入手,从生命的延续与轮回,以及叶尔克西的亲身经历和个人的历史记忆等方面论述,重温《永生羊》重大贡献。

叶尔克西;命运;民族志

1 电影中导演抒写命运的延续与生命的轮回

这里命运的延续指的是哈萨克女性的命运,从狭义上来说就是与奶奶莎拉和乌库巴拉的命运息息相关,以及羊这一动物生命的降生和离去对哈萨克人民的意义。

1.1“人”命运的延续

奶奶莎拉在爷爷去世后,选择了与儿子凯斯泰尔带着哈力一起过游牧生活。她有非常勇敢的一面,在乌库巴拉被家族惩治快要奄奄一息时,挺身而出,救下了她,并极力撮合她跟自己儿子,在生命终结时,她为了子孙的安宁,献上乔盘神的使者。莎拉跟后来的乌库巴拉有些不一样,乌库巴拉波澜壮阔的前半生,也没逃过宿命的安排。母骆驼找寻小骆驼,挽救小绵阳的生命等,都激起她对两个孩子的不舍与想念。她想回到死去的前夫家里,照顾两个孩子。从电影的发展不难看出,虽然乌库巴拉前半生为了自己的爱情离开家人,但真正理解生活后,她还是选择了回归。乌库巴拉这样做,与莎拉的命运极其相似,她是对莎拉命运的延续。因此,“人”的命运的延续是哈萨克女性故事的延续。

1.2“羊”生命的轮回

羊在哈萨克人眼中,是温顺善良、勇于牺牲生命的角色。在电影中,有很多宰杀羊的镜头出现,但都是很隐晦的表现。第一次宰杀羊是在哈力的成人礼上,在片尾处,奶奶萨拉在生命快要终结时宰杀羊,来慰藉神灵。这些都说明了羊生来的命运就是死亡,而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宰杀羊。其实羊的死,在哈萨克民族的眼中,是一种牺牲自我的表现,他们会用各种仪式和通过祷告来告慰死去的生灵。而羊的死,就是人的生,一个萨尔巴斯的死去,还会有另一个萨尔巴斯的替代。在影片的最后,红脸老人点破了这个主题:生命原本是循环往复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里的生命不仅指的是和萨尔巴斯一样的成千上万的羊的生存,也是整个民族的人生死的轮回。

2 编剧思维民族志背景下的悲情历史记忆

编剧叶尔克西出生于新疆塔北牧场,是新疆特克斯人。特有的成长环境,让她对哈萨克族了解透彻,构成了她独有的民族志记忆。在叶尔克西的民族志书写中,她将富有灵性的羊融入哈萨克民族的精神,也将哈萨克民族的女性命运描写进来。《永生羊》中叙述了萨拉的母爱,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叶尔克西把她从小到大在塔北牧场的经历书写出来,不仅是对她自己故事的描述和升华,更是对整个哈萨克民族故事的描写和让所有人了解这个神秘的民族。

成长环境和少数民族的个性促使了叶尔克西《永生羊》的形成,同时,她独有的个人的历史记忆,也是导演看中这部影视作品的原因之一。叶尔克西在哈萨克人们的平常生活中培养了自己独特的信仰和质朴的生活作风,受母族文化影响,才创作出了电影中乌库巴拉的女性形象,而羊的牺牲和奉献精神,都是编剧从自己原本的生活中悟出来的。《永生羊》这部电影是叶尔克西在多种民族文化融合思路下的结晶,有着她对哈萨克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他们的信仰。

3 叶尔克西眼中大民族故事和小爱情故事

马鞍是叙事的体现。凯斯泰尔答应为乌库巴拉做一个马鞍,在乌库巴拉选择和别人私奔时,他也没有停止做马鞍。哈力早已看出乌库巴拉心有所属,劝叔叔放弃,叔叔生气离开。随着剧情的发展,马鞍似乎已经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最终的出现,带动影片高潮。在乌库巴拉离开的清晨,马匹上鲜艳的马鞍,证明了一切,凯斯泰尔同意了她离去。凯斯泰尔放置马鞍的镜头和乌库巴拉看到马鞍的镜头,深深的刻在了笔者的脑海里,这便是爱情。马鞍贯穿了整个电影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影片民族色彩,马鞍是哈萨克民族特色的体现。

骆驼牵引乌库巴拉回归。在乌库巴拉改嫁至凯斯泰尔的婚礼上,萨拉要将家里的两匹骆驼赠与乌库巴拉的婆家。但哈力舍不得小骆驼,因此,婆家只带走了母骆驼。分开后母骆驼一直找寻小骆驼,动物的哺育之情,并不少于人类。小骆驼的失踪让乌库巴拉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他们看到了奄奄一息的母骆驼时,才发现母骆驼一直不曾停止找寻小骆驼。这刺痛到乌库巴拉的内心最深处,是她要离开的时候了。除了骆驼,雪地里捡回的小羊,也让乌库巴拉母爱油然而生。这里的小羊也再次回到了主题,它是另一个萨尔巴斯的出现,影片一环扣一环,前后呼应。

当然,《永生羊》带给人们启迪和思考绝对不止这些,论文中的问题肯定还有很多,笔者会继续努力,在以后的研究中,使《永生羊》的阐释更加完善,也希望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市场发展越来越好。

[1]钱世奇.“能指的想象”——多重影像中的西藏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2.

[2]阿泰·库尔曼别克.电影《永生羊》的神话原型解读[J].电影评介,2012(2).

[3]耿占春.民族志书写与个人记忆[J].扬子江评论,2008(5).

杨阿婧(199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克西马鞍哈萨克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马镫与马鞍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英画家称就想毁掉作品
雕花马鞍
红马鞍
跨越五百年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叶尔克西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性研究——以《永生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