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者道德失范研究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8期
关键词:使用者传统媒体媒介

李 静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于自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者道德失范研究

李 静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自媒体已经深深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网络平台上的活跃度也越来越高,并不断地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地方式。媒介使用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的同时,表现出来的问题也随之显现。本文就自媒体的时代特征和媒介使用者的特点来论述道德失范问题。

自媒体时代;道德失范;媒介素养

随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移动终端的进步,传统媒体正在被借助互联网技术兴起的自媒体不断抢占着市场和受众群。受众从以往的单纯接受信息变成了信息的直接生产者,自媒体平台的出现给受众提供了“发声”的机会。带给受众无限自由的发展空间,深刻地颠覆了人们惯有的生活模式。平台的开放,身份的虚拟为公共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而自媒体自身的良性发展还要靠媒介使用者公民素养和网络道德的提高。

1 自媒体的时代特点

1.1自媒体的概念

2002年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这一概念。

最早对自媒体进行概念界定的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在2003年两人联合发表的《自媒体报告》中提出。他们认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的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尽管自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平台,对自媒体的定义仍旧是众说纷纭,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基本一致的。我国学者对其定义为:“所谓自媒体是指传播者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平台,以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形式,将自主采集或把关过滤的内容传递给他人的个性化传播渠道,又称之为个人媒体或私媒体”。在我国,自媒体平台充分地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体现出来。

1.2自媒体特点概述

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信息制作,信息传播方式代表着其特点。首先,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吸引着受众从传统媒体转向了自媒体。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包含所有领域的信息。然而,自媒体发布的内容不受版面,时空,空间的限制,可以发表个人心情,表达对社会问题看法。其次,自媒体的个体化使受众有机会成为信息的主体。以往的传统媒体要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有组织地进行信息发布。自媒体却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地采集,编辑和发布不再需要大量的人才,不具有专业采写的受众一样可以发布消息。自媒体的“参与者”是以个人而非隶属于某一组织的身份参与信息传播,并能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改变传受角色,新闻可以不经过媒体组织这一传统的新闻传播的中间人过滤就能直接达到受众。”[2]最后传播的高速性。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传统媒体在我国特有的国情要求下新闻的生产流程有严格的制度要求,需要经过层层把关,编辑后才能到达受众。自媒体时代,“把关人”几乎形同虚设,无须成立专业的机构,更不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发布信息,这些信息会迅速在这些平台上传播。

2 自媒体平台上道德失范现象

在web2.0时代,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呈现出三者融合的趋势。自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发掘自媒体的潜能,使自媒体的使用更加得深入到受众群中,使自媒体的使用黏性不断提高。然而,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道德失范现象使我们不得不冷静看待自媒体这样新兴平台。

2.1自媒体平台中个人隐私问题频发

自媒体时代的“多屏互动”增加了人们无限交流的可能,人们可以卸下各自的社会角色以真实的面目示人,这有利于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微博中的加“v”认证,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以“真身”参与网络生活,这就导致信息更加的透明公开。但是,这也使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对信息加以利用,从而窥探他人隐私。甚至利用“人肉搜索”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

2.2不负责任的不实新闻

受众通过自媒体平台完成了“受者”从“传者”的有效转换。自媒体平台上的媒介使用者犹如呼吸到新鲜空气一般地无限制地生产着信息。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突破了以往的时间限制,信息一经发布便可在网上迅速传播甚至转载。自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人人都是记者”成为了自媒体的显著特点,网民对身边发生的事件随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传播,有时只是了解事件的某个部分而不是事件全貌。这样媒介使用者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不实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有些媒介使用者为了提高其关注度发布假新闻,影响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甚至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3海量信息中的垃圾信息众多

自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的无成本性和海量性,造成运营商很难对信息内容做到具体的管理。网络中发布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未经许可强制使受众接受。

3 针对道德失范的对策及发展建议

自媒体自身的功能再强大,毕竟只是一种技术平台,使用者对自媒体的使用以及网络规范认知几许,直接决定着自媒体平台上对社会的正面或反面影响。

3.1提高媒体使用者的媒介素养

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有权利发声。媒介使用者要客观理性的看待使用自媒体,个人要接受传播伦理道德的规范。与现在的传播环境相比,自媒体环境更为复杂。因此媒介使用者更应该对个人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有一定的约束。其次,自媒体应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优势提升媒介使用者的素质。

3.2运行商改进把关机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针对媒介使用者发布信息的多样性,运营商应切实发挥把关,检测功能。面对海量的信息,自媒体平台本身对信息缺乏求证途径,与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运行商对平台上出现的谣言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要及时做出应对。其次,营销账号,明星借助其身份通过自媒体平台推广一些不实的产品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危害了自媒体平台的网络环境,甚至威胁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应掐断“非正规”的商业信息散步的利益链条。

3.3加快相关方面的法律建设进程

虽然近几年,我国出台了相关的网络使用规范条例。但仅仅停在一些法律中对信息传播方面的相关规定上。而对于自媒体平台来说却远远不够。专业的法律出台以及法律规范的细节性仍旧需要不断地推进。自媒体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平台,但是其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立法进程需要同目前的网络自媒体发展一样发深入探讨,以保证自媒体健康顺畅地运行。

[1]陈韵博.辫子新闻:自媒体时代地趋势[J].新闻知识,2010(12).

[2]申金霞.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2(9).

李静(1991-),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使用者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抓拍神器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