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幕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研究
——以ACer为例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8期
关键词:亚文化弹幕社群

于 迪 张 洁 刘 晶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弹幕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研究
——以ACer为例

于 迪 张 洁 刘 晶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弹幕网站建构的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进行研究。弹幕网站建构的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抵抗,它的出现满足了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由于亚文化风格的形成,使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了自我认同,而由用户自行建构社区文化的方式,则是群体进行了社群认同,这种社群认同具有风格化和半封闭性的特征,其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本身就是群体对于社群认同的一种诉求。

亚文化;身份认同;抵抗;风格化

弹幕网站是一种新型的视频分享网站,它与传统的视频网站不同,观看者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实时对视频进行评论,并且,这些评论会像子弹一样,在视频的屏幕上滑动出来,这使信息的交流更有针对性。弹幕网站作为一个虚拟社区,因成员间共同的爱好与关注点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接近与感情上的投入而存在。

1 弹幕网站的特点

1.1弹幕网站的参与方式具有自主性

国内第一家弹幕网站“AcFun”(简称A站),所有的视频及文章都是用户自行上传的,这被称为“投稿”,管理层只负责审核视频。这些上传视频的用户被成为“UP主”,每个网站会员都可以成为UP主,而“游客”则只能观看视频。UP主可以使用直传或者通过其他视频网站的链接发布视频,会员在观看后,可以依照个人的喜好给予UP主“香蕉”。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开启弹幕或是关闭弹幕,也可以屏蔽弹幕中的关键词,在看到恶性弹幕的时候,还可以对其进行举报。

1.2弹幕网站的评论具有共时性和针对性

弹幕网站可以在视频时间轴上的任何一个时间点进行评论,其他用户看到这个时间点的时候,就会看到以前用户的评论,评论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发生位置上的改变,这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给用户一种大家正在同时观看的错觉,营造一种虚拟式电影院的效果,带来“围观式”的感官体验。尽管用户在物理空间上仍旧是独自观看,但在心理空间上却是有许多人在陪同我们。

1.3弹幕网站是一个带有社交性质的视频网站

与普通的视频网站不同,弹幕网站的互动性极强,而用户本身也并不是单纯为了观看视频,而是希望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满足社交的要求。当有复数以上的人同时观看同一个视频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进行“版聊”。所谓版聊,即同时观看同一视频的用户,利用弹幕进行聊天,聊天的内容同样会显示在视频上。

2 弹幕网站建构的亚文化群体

2.1以“弹幕”为中心的亚文化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学者认为,青年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抗,而出现青年亚文化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等级的差距使一部分青年无法融入主流文化,因此,在抵抗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1]。我国网络时代的亚文化,虽然同样是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但形成亚文化的原因并不是阶级的价值观,而是基于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亚文化群体的聚集是以抵抗仪式为中心的,弹幕亚文化群体的聚集则是以弹幕为中心。弹幕网站用户群中流传着一句话:“评论才是主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视频本身的内容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依靠弹幕发出评论。

2.2亚文化的反叛与抵抗

A站的常驻会员自称自己为“ACer”(即使用AcFun的人),这个群体逐渐建构了弹幕亚文化。Acers通过弹幕在视频上进行涂鸦,在“吐槽”和“恶搞”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交流方式,以此赋予视频与以往所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只在群体内部流传并且为圈外人所不能理解的,这使得年轻人可以获得反叛的满足感。比如“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迅速撤退”等,弹幕族用调侃揶揄的态度,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表达对主流文化的抵抗。

2.3群体建构与社交满足

在弹幕网站中,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人,并且,可以在视频上进行即时交谈,因共同的爱好与关注点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接近与感情上的投入,使Acers很容易得出“我们是同类”的结论,从而带来社交上的满足感。事实上,在弹幕网站观看视频,可以获得一种虚拟的电影院式的效果。罗伯特·考克尔曾经说过“去看电影意味着要走出家门,看电影是一种团体性的城市活动”[2],而弹幕网站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线上的公共观影空间,同时,使其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与满足。

3 弹幕网站建构的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

3.1风格的形成——自我认同

青年亚文化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盛行一时的独特的风格及符号系统,如音乐、文学、服饰、行动和暗语等,通过风格彰显自己所在的阶级。这些符号使亚文化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认同得以强化[3]。虽然弹幕网站建构的亚文化群体,其主要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兴趣而非阶级,但他们同样是通过风格,彰显自我的存在,并且以此建构自我认同。弹幕网站中存在着许多暗语,例如,“领便当”意味着这个人在视频中去世了;“阿姨洗铁路”则是日语的音译,意思是我喜欢你。而弹幕网站的亚文化群体在使用这些暗语的过程中,则是在展示自己与主流文化所不同的风格,同时,也在不断暗示自己是属于这个群体的。

3.2社区文化的构建——社群认同

社群认同,指社群中的成员在评价和认知上产生了一致的看法和感情,即社群中的成员,因为有着共同的需要、信仰、爱好而对于某一个事物产生的相同的认知和观点,并自觉地保持一致[4]。弹幕网站的文化是由用户建构起来的,弹幕亚文化的社群认同也是在以弹幕网站为桥梁的用户之间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用户不断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传到弹幕网站,同时,再吸引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建构和更新着社群文化。

3.3“弹幕”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特征

弹幕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具有风格化的特征,他们通过打上鲜明风格烙印的符号表达自我,并实现自我在虚拟社区中的认同。发送弹幕更像是一种抵抗仪式,是弹幕亚文化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归属感和片刻脱离规训的行为,他们通过构建一个具有鲜明风格的文化,实现自我在虚拟社区中的认同。弹幕网站建构的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还具有半封闭性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弹幕网站的社群,极少在工作单位,与长辈、老师、同事畅谈自己的亚文化身份。这种半封闭性的特征,使得弹幕亚文化群体对于主流文化的反叛更像是协商,而非激烈的抵抗。

4 结语

作为一个小众的亚文化,弹幕亚文化满足了现今青年的精神诉求,使他们可以在“吐槽”与“恶搞”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弹幕亚文化群体占据了传播的主动权,他们既是视频的用户,也是视频的上传者,并且,通过发送弹幕对视频进行二次信息传播,视频本身反而处于被改写、被调侃的地位。弹幕网站创建了自己的社区文化,使用户对自己的身份和作为产生了认同感,并且,对弹幕亚文化产生了社群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本身,就是年轻人要求话语权及对主流文化反叛的一种形式,而弹幕则是担负了抵抗“仪式”的作用。

[1]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美]迪克·赫伯迪格著.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聂文娟.群体情感与集体身份认同的建构[J].外交评论,2011(4).

[5]王芳.日源ACG网络流行语构词类型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6]周敏.新媒介环境中网络亚文化族群的表现及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报,2012(5).

[7]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8]陈一,曹圣琪,王彤.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3(6).

本文系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年立项“Speaker”工作室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亚文化弹幕社群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HOLLOW COMFORT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社群短命七宗罪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把脉“腐败亚文化”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