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之思考

2016-02-28马玉涛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9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受众

马玉涛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论“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之思考

马玉涛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讯的实际特点,在分析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重要问题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技术的主要特点,提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策略与建议,为提高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互联网+;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1 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重要问题

1.1 不重视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考虑到受众特征,在宣传工作中没有针对这些特征应用专门的宣传技术措施。因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必须推进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范围和针对性尤为必要。当前,虽然在人员密集的地震多发区域,针对各类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并积极推进应急演练工作,但是在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2 宣传手段不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了“无纸书籍”的新时期,个人智能手机终端已经发展成为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但大部分地震及对应的台站宣传部门依然还停留在散发传单、资料和制作挂图、专题网站的传统层次,而没有积极有效地利用移动多媒体技术,在更大的受众范围中开展响应的宣传工作。这使当前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防震减灾宣传资料极为匮乏,不能满足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推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2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技术的特点

2.1 传播的大众性

随着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天候宣传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通过点对点、群体化的“朋友圈”平台、公众号宣传等方式,信息的传播日益向大众传播方向发展。根据我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信息,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7.1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9.8%。同时,社会上互联网的使用门槛迅速下降,互联网应用人群逐步向低学历、大年龄及经济欠发达区域群体扩散,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时在内容、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使信息传播具备大众性。

2.2 传播的快速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主要通过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即时通信软件等新媒体,逐步形成了多平台、群体化、实时性和无空间限制的矩阵式宣传模式。同时,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手段,将文、图和影音等信息传递至互联网覆盖的各个角落。若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利用该平台,则能够第一时间将防震减灾宣传信息、、社会热点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传递出去,实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目的。

3 “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建议

3.1 转变宣传方式,向新媒体方向转移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形成了以微博、微信为宣传和社交的平台,并逐步形成了以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为节点的新媒体网络,彻底打破了信息通信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人们获得信息和资料的途径更加便捷。因此,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跳出传统媒体宣传的固定思维模式,并改进宣传内容方面存在的空洞说教。同时,应该调整传统的固定时间和固定宣传语气,使宣传工作在语言上生动化、时间上灵活化。彻底落实宣传工作要求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基本要求,根据“互联网+”时代群众获取信息的“碎片化”特点,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尽量生产内容精准、篇幅短小、灵活快捷的信息,全天候、全地域的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回应群众关注的防震减灾热点问题,使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3.2 优化宣传模式,向交互式模式转变

传统的防震减灾宣传模式主要以单向的自上向下宣传方式为主,这种灌输式的宣传方式具有渠道单一、缺乏互动等缺点,不能够实现宣传工作和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互动是其关键特点,只有实现了沟通、互动,才能够实现最终的信息传播。

3.3 选准宣传对象,向精准群体转移

传统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属于典型的“粗放式”宣传模式,采取的主要是大家所熟悉的“模糊”宣传方式,宣传工作中知识对受众进行基本的区分。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精确化是宣传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采取个性化、小众化的宣传方式将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的受欢迎程度。为了提高受众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关注程度,应该结合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宣传服务工作进行优化,通过采取分众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群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并进行点对点的精确推送。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受众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高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效果。

[1]李晓丽.移动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原地震,2014(1).

[2]曹金龙.拥抱“微时代”打造防震减灾“互联网+宣传”新模式[J].防灾博览,2015(5).

[3]程奕.利用互联网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J].四川地震,2013(3).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受众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家庭防震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