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新”民生
——谈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

2016-02-28刘冬梅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广播电视台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生广播电视媒介

刘冬梅(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新”民生
——谈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

刘冬梅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广播电视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应用给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习惯,改变了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改变了新闻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地位。广播电视类民生新闻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节目。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民生新闻必须进行转型,才能更好的满足手中的需求,体现自身价值。

新媒体;新民生;民生新闻;媒介融合

广播电视类民生新闻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节目的展现形式还是运作模式都趋向成熟,俨然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主力军。但是,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琐碎化,三是娱乐化,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不断下降。据调查显示,某市一档民生新闻的收视率从2012年的26%,下滑至2015年的12%。民生新闻从辉煌逐渐走向了困境。在信息时代,必须实现民生新闻与媒介的融合,才能提高民生新闻的收视率。

1 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

1.1 受众获取信息途径和习惯的改变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生新闻制作和传播中,新媒体的应用给传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比较大的就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习惯。在传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下,受众需要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虽然民生新闻广播电视台数量也比较多,竞争也很激烈,受众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民生新闻节目,但是单一的信息发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年轻人对信息的获取需求。在新媒体下,受众获取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手机、电脑、终端等。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5年1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3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为5.23亿人。因此,受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和习惯的改变是对传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最严峻的考验。

1.2 民生新闻信息发布形式的改变

在新媒体时代,门户网站与新闻社交媒体不断涌现,门户网站与社交媒体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途径。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社交中不可或缺的软件,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微信获取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实现地域交互。受众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民生新闻。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降低了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

1.3 民生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新闻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民生新闻的发布者,也都是民生新闻的接收者。在新媒体出现后,又出现了两种新闻传播媒介:拍客和播客。只要人们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把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拍摄下来,记录下来,并通过新媒体发布出去,实现民生新闻的交互传播。民生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亲近性的特点,民生新闻的传播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由此可以看出,民生新闻传播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2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对策

2.1 拓宽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

传统的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题材的来源有以下几个:一是来自于群众的热线电话,广播电视台会设置接线设备,并设置专门的电话热线接线人员,每天记录发生的民生新闻信息;二是新闻记者的挖掘,新闻记者会外出寻找新闻线索,并根据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来选择新闻题材,挖掘有价值的民生新闻;三是通讯员提供的民生新闻信息,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定期向民生新闻电视台提供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闻信息;四是民生新闻广播电视台会从国家新闻会议或者政策中提取出有关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网络中包含了大量的民生新闻,新闻工作者可以选择重点民生事件进行浏览,挖掘出比较有价值的民生新闻,整理加工后传播出去。微博在民生新闻选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上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来有针对性的挖掘民生新闻,并多关注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博人物,第一时间掌握民生新闻信息。新媒体可以拉近新闻工作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让新闻工作者更了解受众的需求,更贴近受众的实际生活。

2.2 提高受众在民生新闻制作与传播中的参与度

在传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制作的过程中,节目设置的参与者是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进行民生新闻的选题和策划,受众无法参与到民生新闻的制作和策划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地位,提高受众在民生新闻制作与传播中的参与度,新媒体为受众和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意识,受众的话语权得以发挥,受众可以进行民生新闻的选题。例如:微博中某位公众人物关注度非常高,如果这位公众人物在微博平台中发布一些信息,粉丝就会不断地转发与评论其发布的信息,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也在不断增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演变为社会公共话题。通常情况下,网络平台上的民生新闻相比电视民生新闻更加贴近受众的生活,也可以真实地体现受众的生活状态和实际需求。民生新闻广播电视台也应该为受众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民生新闻的选题和制作过程中,听取受众的想法和意见,进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2.3 新媒体在民生新闻制作与播出环节的融合

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不仅体现在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上,还体现在民生新闻的制作与播出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也可以在民生新闻制作过程中增加与受众互动的环节。目前,部分广播电视台会将网络平台上的受众评论加入到新闻题材中,作为民生新闻内容资源,这样不仅丰富了民生新闻内容,也提高了受众与广播电视台的互动性。广播电视台也可以在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过程中设置网络直播评价的方式,进行受众连线互动,网络评价人员的身份可以是多样化的,网络评论员也是民生新闻的接收者,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得受众和网民的认同。

2.4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的深度融合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的融合分为两种:一是基本层面的融合,二是深层次的融合。目前,很多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在新闻选题和播出环节进行了媒介融合,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新闻选题和播出环节的媒介融合属于基本层面的融合,还远远不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的深层次融合才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吸引更多受众,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的深度融合必须是长期的,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3 结语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生新闻制作和传播中,新媒体的应用给传统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比较大的就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习惯发生了改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降低了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网络中包含了大量的民生新闻,新闻工作者可以选择重点民生事件进行浏览,挖掘出比较有价值的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地位,提高受众在民生新闻制作与传播中的参与度,新媒体为受众和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意识。广播电视台也可以在民生新闻制作过程中增加与受众互动的环节,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的深层次融合才是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1]柳溪.“新”媒体“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电影评介,2013(2).

[2]王佳.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3]沈慧萍.探析全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营销[J].新闻知识,2013(10).

猜你喜欢

民生广播电视媒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