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化社会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转变研究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媒介受众

张 莉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媒介化社会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转变研究

张 莉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与报纸、广播、电视协同发展中推进了媒介化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的传播时代和新的传播生态,电视新闻传播应该与时代同步,顺应当前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文依据媒介化社会的发展特点,从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转变实践中分析问题,并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媒介化社会;电视新闻;传播理念;转变原则;对策建议

当前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传播形态的日益丰富,多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化社会已经到来。在有网络信号的地方,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够进行直接交流,而对于第一手资料,完全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被公众所认知和关注。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理想即将成为现实,在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播将实现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电视新闻传播作为传统的媒介方式之一,在当前的媒介化社会,应该从如何对自我进行定位,是孤军奋战还是战略合作,这些都需要传统传媒行业从业者认真思考。事实上,电视新闻传播只有适时转变理念,以积极的姿态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的传播理念,并加以实践,才能顺应媒介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1 媒介化社会的主要特点

媒介化社会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是多种媒介融合下的互联互通社会。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对传统媒介的有效补充。网络媒介的发展,拓宽了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其特点表现在:一是社会的媒介化,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多种媒介共融中,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二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在以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可以快速覆盖整个世界,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全社会所关注;三是互动性强,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以单向方式流动,尽管也可以通过来信、来访等方式给予反馈,但这种反馈是滞后的。相反,媒介化社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受众既是新闻的接受者,又是传播者,还是新闻传播的实践者,都可以从广泛的参与中实现交互。

2 当前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在媒介化社会下面临的尴尬

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自身的注意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对于无法感知的其他事物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来获得。当然,“新闻供给机构”并非局限于单一媒介,而是所有媒介。电视新闻媒体具有可视性、可听性,其灵活多样的新闻报道方式,使其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成为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平台。但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在传播理念上面临着更多的尴尬。

2.1 应该如何抉择“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

上世纪30年代,在新闻媒介传播效应研究中,“魔弹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媒介的传播效果,也成为“传者本位”理论的基础。传播者作为主动者,在满足传播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受众仅作为被动接受者;随后,新闻传播理论越来越关注受众的需求,提出“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是互动互进的合作关系,在新闻传播中,体现出了受众的需求。但对于新闻传播活动来说,并非完全满足受众的意愿,而是受到传播主体的立场、利益的影响,同样,受众作为接收主体,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信息。

2.2 应该如何抉择“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

自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宪章首次使用“大众传播”概念以来,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代名词。大众传播作为“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利用特定传播媒介来实现信息的传播活动。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基于电视媒介平台发挥其在大众获取资讯上的宣传效应。但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大众传播”变成了“分众传播”,如央视《中文国际》主要面向国外传播中国新闻,还有《法语国际》《西班牙语国际》等频道,都是根据受众的需求加以细分。

2.3 应该如何抉择“本土化”与“国际化”

从新闻传播实践来看,本土化传播主要倾向于对国内国情、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播,满足本土受众的实际需求,突显本土化内容、本土文化和表达方式。如在具有本土色彩的新闻信息中,以本土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特点来进行选择、组织、制作相应的电视新闻节目,满足本土受众的文化诉求。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世隔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文化、外国影视作品也不断融入,电视新闻媒介担负着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相互传播的重要职责,既要“守土有责”,又要“兼收并蓄”。

2.4 应该如何抉择“播新闻”与“说新闻”

在新闻传播方式上,口播新闻主要以声音、语言为报道形式,通常以新闻稿、通讯等形式进行口头播出。在口播新闻中,主持人的播报时间通常控制在三分钟,一是避免主持人注意力分散,二是避免受众长时间收看带来审美疲劳。与口播新闻相比,“说新闻”拓宽了单一播报方式的局限,转变了播报新闻的理念,将关注受众与平等交流作为新闻播报的新方式,更为亲切、自然。

2.5 应该如何抉择“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

传统电视新闻以单向播报方式为主,传播者是单方面的给予,受众是单方面的接收。在单向传播模式下,受众要严格按照时间表的规定收看节目,这种灌输式播报方式,无法激起受众对新闻的良好认知。而双向传播则将受众的参与作为重点,并从新闻信息的采集、分析、传播等环节,实现双方的互动交流。受众不再是单一的接收者,而是作为整个新闻传播的参与者来发现新闻、传播新闻。如受众可利用手机等媒体发布消息,它是电视新闻媒体的重要信源。

3 媒介化社会电视新闻传播理念需转变思路

在新的媒介传播格局下,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理念,与时俱进,加快调整传播策略,顺应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需要,以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增强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3.1 注重品牌塑造,创新节目

电视新闻传播要注重品牌意识,通过塑造新闻品牌来提升节目的知名度。现代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以微博、微信、QQ、博客等为特色的新媒体新闻传播,其传播方式新颖,传播速度更快、更及时,这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而,电视媒体要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从品牌节目打造中树立口碑。如央视的《今日关注》、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河南卫视的《武林风》《梨园春》等,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品牌标志,这些品牌频道对于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2 全面整合正反面新闻,促进新闻传播生态化

从新闻传播实践来看,正面新闻是顺应时代,体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新闻事实,而对于负面新闻来说,其并非是坏消息,如对于贪腐问题的揭露,对罪恶行径的抨击等,尽管也是负面新闻,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电视媒体要立足于新闻传播生态化的实际,既要肯定正面新闻的积极效应,还要从开启民智、客观审视新闻的生态性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选择新闻素材,真实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新闻常态。

3.3 融入国内与国际,构建多元化立体传播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媒体实现立体化传播创造了条件。电视媒体要从新闻报道理念上,关注国内、国际受众的资讯需求,将国际新闻传播到国内,将国内新闻传播到国外。同时,电视新闻要强化新闻报道与评论,突破新媒体的“围追堵截”,从自我媒介潜力上发挥优势。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媒体的强势特征,如央视的《新闻1+1》《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立足评论来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另外,电视新闻传播还要关注受众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及监督功能,多方面、立体化挖掘受众关注的焦点,从节目制作上增强受众的参与和互动,如以演播室受众参与的谈话方式,丰富电视新闻传播模式,为电视新闻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1]黄祖兵.媒介变革中的电视新闻传播理念[J].声屏世界,2012(7).

[2]王颖.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背景和方向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媒介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