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音乐大赛模式及文化效应浅析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9期
关键词:器乐声乐赛事

王 强

(作者单位:四川电视台大型节目研发制作中心 王强)

电视音乐大赛模式及文化效应浅析

王 强

(作者单位:四川电视台大型节目研发制作中心 王强)

当下,各种音乐类电视大赛在受众中不断掀起收视热潮,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形态。本文拟以“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和“CCTV民族器乐大赛”两大音乐赛事为例,探讨现代媒体技术条件之下基于电视音乐大赛平台的媒体文化效应。

电视音乐大赛;文化效应;运作方式

当下,各种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器乐大赛、电视舞蹈大赛、电视相声大赛以及电视小品大赛以其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催生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表演新秀,也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各种“走秀”式电视大赛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包含了极大的娱乐性和商业色彩。本文拟以“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和“CCTV民族器乐大赛”两大音乐赛事为例,探讨现代媒体技术条件之下基于电视音乐大赛平台的媒体文化效应。

1 歌赛的传播效应

相比各类晚会性质的歌手演唱类节目,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协办的“青歌赛”在全国颇具影响力。除了推出一批又一批新人、新作以外,大赛成了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品牌节目之一。 “青歌赛”自1984年创办以来迄今已经16届了,大赛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和突破。但是,无论比赛规则、组队方式、增加综合知识测试、新作品加分等等赛制怎样改变,“现场真唱”没有改变,鞭策某些媒体“为了保证播出效果而不得已采用假唱、假奏”的节目,抵消其在广大观众中间负面的影响。而同期的“器乐大赛”已举办两届,这一赛事从宗旨到赛制,可以说是“青歌赛”的延伸,区别在于“器乐大赛”主要侧重于乐器演奏的技巧和舞台表演,并采取了“画配音”环节,主要考查选手的即兴配奏的能力,这无疑对选手的乐器技艺做了更高的考核和要求。

通过青歌赛,可以对我国当前各地区声乐艺术发展情况有一个侧面的、感性的认识,检验声乐教学效果,并从中感受声乐的技艺水平、教学发展、审美趋势等前沿动态,同时不失为一次发现、挖掘、积累新曲目的机会。还可以大赛为契机检验我国声乐艺术整体水平,进而对促进声乐演唱和声乐作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而民族器乐大赛为弘扬民族文化,普及民族器乐知识, 推出民族器乐新人新作、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器乐教学、普及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央视青歌赛要将原生态演唱形式进行到底,为传播大众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青歌赛”中设置原生态演唱形式组别,有利于中国民间文艺的传承,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华民族以多元一体格局共存,而原生态演唱形式正是现实生活的舞台反映。民间歌手能站在媒体上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原生态演唱形式与民族器乐大赛相得益彰,共同为弘扬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四川省在13届青歌赛团体决赛期间,羌族兄弟激情四溢的《酒歌》,阿尔麦藏族多声部热玛组合班初三姊妹天籁之音的《热玛——女人的情歌》,罕见的多声部唱法震惊了全场评委和观众;在第14届青歌赛单项决赛中原生态组——巴姆四郎罗珠组合《美丽的故乡》也大放异彩,以较好的成绩进入团体决赛。众多的民间歌手表现突出,他们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应该是其他选手、所有评委及我们很多表演者和媒体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的。

“青歌赛”中的“综合素质考核”和“器乐大赛”中的“画配音”,不但检验选手,也突出了节目的可看性,增加了节目兴奋点,使本来平淡的比赛成为话题、谈资,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综合素质考核使观众在娱乐中学习,成为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的一种渠道。歌手出洋相,一家捧腹大笑;歌手应答如流,一家为之赞叹,可以说节目寓教于乐。

纵观“青歌赛”与民族器乐大赛,个别选手只顾一味地炫耀演唱技术,却忘了情感的表达,使得大众无法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而产生了听觉上的审美疲劳。有的民族唱法和民族器乐在作品选择上因一味地炫技而选择外国作品,由于律制上的冲突,无疑具有牵强附会之嫌。用民族乐器演奏西洋乐曲总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之感,对于弘扬中国声乐和古典器乐作品并未产生应有的效应。

选手和选送单位以及全国人民非常关心的比赛获奖问题,从整体看,还是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人们似乎有种普遍的印象:部队选手及北京所在单位的选手获奖面大,获奖率高。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手的确水平高,部队也非常重视,北京是全国人才聚集的地方……等等因素不无道理,但评委选择相对集中,选手与评委面熟的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如第二届“器乐大赛”几乎是两个中央学院之间的PK,有失大赛繁荣普及文艺初衷的良好愿望。不过,在16届“青歌赛”的评委中就出现了大量地方院团、院校的专家,相对往届,大大增强了公正性。

2 媒体运作方式探讨

尽管青歌赛在发展上有着娱乐化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并未改变比赛的性质。比赛增加娱乐元素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而非改变评选标准,比赛的权威性仍然是比赛得以立足的关键。因此,在运作赛事时首先要注意:

首先,避免性质定位模糊。简单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以娱乐为主的赛事,表现的重心是选手,即真人秀式的运作,而青歌赛以专业性为主,表现的重心是比赛本身。因此青歌赛首先要保证其权威性与专业性。

其次,目标受众定位准确。即必须明确大赛为谁而作,这是任何一个节目任何一项赛事都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使赛事有的放矢、有章可循。赛事类节目发展到今天,一方面要求赛事扩大受众群,另一方面又肩负紧紧抓住最主要目标受众群的任务。青歌赛受众群定位在有较高艺术修养、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的艺术爱好者;而其参赛选手定位在专业院校师生和专业演出团体。这样的受众定位,使得大赛本身的专业性质得到呼应,大赛权威性得到保证。在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赛事的专业水准、保证赛事的权威性,这是抓住目标受众的关键。

第三,选拔标准的权威性。作为一项赛事,选拔标准向来是关注的焦点所在,而往往最能体现比赛性质定位的也是比赛的选拔标准。选拔标准要定位准确、简单、明了、有说服力,反之就会造成评委和媒体公信度的下降,最终损害比赛、品牌自身。青歌赛作为专业性比赛强调选拔的权威性,要求比赛公开、公平、公正,要求评委具备专业上的权威。观众参与比赛,但是并不影响选手的分数,专业评委的评定起了惟一的决定作用,这一点保证了比赛的权威性,也对传统艺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广大的受众群中,具备对民族、美声、原生态唱法审美能力的受众相对少于喜爱通俗唱法的受众,因此如果观众参与打分,则势必通俗歌手占优势,这种观众参与不计入成绩的做法在指导思想和舆论导向上体现了对于传统艺术的尊重,这一点是专业性赛事不可或缺的部分。

猜你喜欢

器乐声乐赛事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