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自评促成长

2016-02-26张新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组员矫正班级

张新华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其重中之重不在形式,而是在其实际效果,即能真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真正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及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而要提升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便成为我们不可不认真研究的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是促进班集体及学生个人成长的最有效手段。

一、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开展自评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其意义在于:

1.自评更具针对性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中,相较于他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针对性更强,主要原因有:其一,全班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性,自评恰恰是避免用同一把尺子量不同小组的最佳办法,它解决了运用统一评价造成针对性差的问题。其二,他评对被评价者的原来情况及现在情况都不一定会了解透彻,特别是人员众多、小组众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自评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毕竟还有谁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呢?因此,自评更贴近小组实际,也更具针对性。

2.自评具有全员性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能解决他评带来的参与面小、评价内容单一的问题。毕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评价的人员就那么几个组员,因此就有更多时间和空间让每个组员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小组的各方面情况,这使自评具有全员性。这也正是新课改以来评价方式的转变方向。

3.自评更具实效性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因其能够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能依据各自的观察及感受做出中肯而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因成员的视角不同而显出不同角度和层次性,能够带来切切实实的效果——真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真正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及每个学生个人的成长,这是一刀切式的统一性他评所无法比拟的。

二、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开展自评的步骤

1.准确量身,制订自评标准

开展评价,必须得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否则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就会在所难免,这必然会让评价失去它应有的效果。任何一次评价,在评价之前都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评价标准,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也不能例外。

因此,为了让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更具实效,我们必须引导每个小组在自评前量身制订出一套切合本小组的自评标准。具体说来,这套自评标准的制订必须以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为依据,从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实际出发,通过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完善,然后形成能够量化的、切合本组实际的自评标准。总之,小组的自评标准,应是班级总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是小组各成员目标的提炼与综合。如此一来,对照它进行自评,才能切实达成班级总目标,才能促进小组群体的成长和每个组员个人的成长。

2.对照自评标准,积极开展自评

有了切合本小组实际情况、量化了的自评标准,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及时引导各小组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当然,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在操作上完全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统一组织,全班各小组在规定的时空内集中完成自评活动;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某些小组就某一方面开展专题性自评活动;还可以由各小组组长根据需要自主组织本小组的相关自评活动……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也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有需要,我们的小组自评活动都可以开展起来——毕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评所涉及的人员比较少,这就为我们灵活安排与调整留下充分的余地。

3.及时进行自评后的自我矫正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引导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活动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和每个学生个人的成长。因此,小组自评活动不能止于评价活动本身,而应是引导及时自我矫正,以便把自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彻底解决掉,从而真正促进班集体的全面健康成长及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全面健康成长。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自评后的自我矫正活动比自评活动本身还要重要——它是我们最终达成目的的关键步骤,切不可马虎甚至忽略。

当然,如果有必要,在自我矫正后,还可以再次对照自评标准进行二次自评,完成“自评→自我矫正→再自评→再自我矫正”的多重循环,以真正达到通过自评促进成长的目的。

三、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提升自评有效性的策略

有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形式和步骤,但并不能保证自评的最终效果就是我们所预期的,毕竟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较好成效都必须讲究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活动亦是如此。

1.自评着眼点应是整体

一谈到自评,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个人自评,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把小组自评变成了个人自评,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也会出现这种误解。事实上,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它的着眼点是有别于组员个人自评的——个人自评,它的着眼点仅仅是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而小组自评,它的着眼点是小组整体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自评着眼点不同,追求的目的也就不同:个人自评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成长,讲究个人优先,是典型的“自扫门前雪”式个人主义;小组自评追求的是小组整体的成长,讲究集体优先,个人的成长是集体成长的一部分。作为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的小组自评,我们的目的首先是促进集体的成长,然后才是学生个人的成长,着眼点必须放在小组这个整体上。

当然,只有着眼整体这个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各组组员在小组自评时切实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看问题时应先班级整体,再是小组整体,最后才是学生个人;而解决问题时则应倒过来,先解决好个人问题,再是小组,最后是班级,也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让集体与个人都得到成长。

2.自评标准制订要合理

前面谈到着眼整体,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着眼整体?其前提就是着眼整体制订出一份合理的小组自评标准——一旦小组自评标准有问题,那么据此开展的自评活动就无异于缘木求鱼,根本不可能实现促进小组整体及学生个人的成长。

要想制订出一份合理的小组自评标准,除了前面谈到的要以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为依据,从本组每个成员的实际出发,做到既是班级总目标的分解与细化,又是小组各成员目标的提炼与综合,另外,还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准确、合理地选择各小组的主观、客观自评参照。在自评活动中,除了量化了“死”标准,我们经常使用的还有一些参照物,有主观的参照,也有客观的参照,这个参照选择不合理,同样会影响到自评的结果。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在制订自评标准时,应本着“区别对待,由易到难”的原则,即根据小组实际,根据组员实际,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先从简单易解决的入手,逐步提高,避免挫伤小组或组员个人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自评标准的制订应有针对性,否则,自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自评信息的收集要全面、客观

要想得出准确的自评结果,光有合理的自评标准是不行的,还得全面、客观地收集我们需要的自评信息,再以收集来的信息对照标准,才可能得出准确的自评结果。

而全面、客观地收集自评信息却恰恰是我们小组自评的优势所在,每小组都由多名成员组成,他们层次不同,视角不一,观察所得和感受也必然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旦能集众人之力去收集自评信息,就必定会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符合“兼听则明”的古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小组内部的团结及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是关键,因此教师在这方面应下大力气进行引导、协调与培养,以保证我们确实能够全面、客观地收集到我们想要的自评信息。

4.自评应与互评、他评结合起来

虽然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自评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与小组间互评、他评结合起来,毕竟关起门来自评,往往会造成夜郎自大的局面。

因此,在小组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小组间的互评和他评活动,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观察审视每一个小组的发展与成长状况,以促进小组整体及每个组员的更快、更好成长。

5.自评后自我矫正的督促与再次评价需及时、合理、到位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推崇的是学生的自主与合作,但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学生在运用这种模式过程中往往会形式多于实质,特别突出的问题是:他们会以自评为目的,而忽视了自评后的行为跟进。缺失了自评后的自我矫正与二次评价,自评活动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原意。

因此,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并及时引导各小组在自评后立即就各自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宜的矫正方式。这种自我矫正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及时、合理、到位,有实效。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培养出一批能干的小组长是关键所在,由他们与老师一起对各小组的自我矫正行为进行实时跟进管理与监督,这是最终出实效的有力保障。

当然,为了评估自我矫正的结果如何,在合适的时候我们还应及时引导各小组进行矫正后的二次自评,以保证最终确实能达成促进班集体及学生个人成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组员矫正班级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班级“四小怪”
小组落幕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不称心的新班级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