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管理“分级负责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26王道坤秦忠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系部负责制任课教师

王道坤+秦忠平

我校实行以“专业系部”为框架的管理体制。学校现设有7个系部,目前有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0人。同其他职业学校一样,这里的学生也具有“三差”的特点,即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自律意识差。要切实有效搞好学生管理,难度很大。负责日常管理的学生工作处(以下简称学工处),只有8名工作人员,除1人专职外,其余均为兼职。中职学校强化学生管理的意义非比寻常,但像普通中学那样,单靠学工处负责管理这么多学生,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而像高等院校那样,将学生管理任务完全下放给系部,也行不通。经过探索实践,我们摸索出“分级负责制”的管理策略,简化学工处的职能,突出系部的责任,将日常管理任务确定为全体教干教师的岗位责任,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生管理之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分级负责制”的龙头环节是学工处,其主要职能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把关者。具体职责是:制定宏观的学生管理政策和制度;检查指导各系部落实学生管理制度的情况,定期点评各系部的管理效果;汇总日常考评结果,对各系部、各班级的秩序、纪律、环境等要素进行抽查考核;学籍管理、助学金管理、免学费管理、违纪学生处理和校园危机管理。这种职责界定,将学工处从以往“针线筐”式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去审视学生的行为变化规律,在理性的高度上研究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特点,促使各项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让各项措施具有长久的管理效应。

“分级负责制”的关键环节在各系部,其主要职能是政策的分解者和考核者。具体职责是:研究学工处制定的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细化管理细节;督促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组织有关人员,详细考核各班级的日常管理效果,包括环境、秩序、纪律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等;检查各任课教师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定期将系部内的检查结果和考评意见汇报给学工处。这种职责界定,让学生管理效果成为考核系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有效解决了以往“两级管理”体制的弊端,让各系部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变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和首位监督者,极大地调动了各系部支持学生管理、参与学生管理、研究学生管理的积极性。

“分级负责制”的核心环节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其主要职能定位为制度的落实者和检查者。具体职责是:依照规章制度,对学生和班级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日常卫生管理、学习管理、纪律管理、安全管理、两操管理、宿舍管理、走读生管理等,基本以班主任为主。在这个体制中,普通教师也成为兼职学生管理人员,这是教师“一岗双责”制度的要求。职业学校学生难于管理的客观现实,要求任课教师在担任授课任务之外,必须履行一定的学生管理职责。管理途径有上课、晚自习辅导、夜间值班、校内巡视、全员包扶学生、节假日实地家访等。

“分级负责制”的辅助环节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治”的骨干队伍,是自我管理的有效力量,自然也是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履行者、督促者。这里尤其强调学生“自治”功能的发挥,既要求班干部带头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又要求班干部重视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的行为,让班级保持良好的秩序,争做优秀班级,争创文明宿舍,争当文明标兵。另外,还要求学生干部发挥创新作用,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将合理化的建议汇报给学工处,以期更好地完善管理制度,让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让管理过程理性化、人性化。

“分级负责制”的主要优势是既分工严密又环环相扣,尤其能调动系部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直至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分解落实者和细节考核者。学校分别在每个系部都配备了1名分管学生管理的副主任。在以往学工处的管理与考核制度中,学工处负责到底,跳过了各系部,未能充分发挥系部副主任的管理职能,实际上也就削弱了系部副主任的职权。系部虽然也制定了内部量化考核指标,但过于考虑学生的个性,没有将考核细则与学工处制定的标准吻合。各自为政的考核结果不易兼容,学工处计算量化成绩时,只能参考借鉴,不能直接计入。出现如此“两张皮”的现象,等于在实际上淡化了系部的管理职能,也不可避免地挫伤了系部的管理积极性。现在学工处只担负行政管理职能,将日常考核、评先树优、班主任津贴评议等职能剥离出来,下放到各系部,由系部副主任全权负责量化考核。将责任直接界定到系部后,各系部副主任的压力大了,但积极性高了,创造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管理效果自然比以前好很多。

“分级负责制”的另一个优势,是在系部的督促下,普通任课教师的管理责任得到了具体落实。学校现有320名教干教师,每个系部有约30~50名专兼职教师。过去虽然一直强调“一岗双责”,但由于制度不配套,又加上量化考核面广量大,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系部负责人缺乏责任感,对普通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课堂上不出问题就觉得万事大吉,漠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象普遍存在。“分级负责”后,学工处只考核到系部,所有教干教师和各班级、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决定了本系部的综合业绩,系部不再对学生管理问题袖手旁观了,需要引导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如此一来,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天候管理终于得以实现。无论是迟到早退,还是乱扔垃圾,抑或是语言不文明,只要有教干教师看到,就一定会加以制止及正确引导。人人参与管理的大气候逐步形成。

“分级负责制”调动了系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干部的负担。学校现有3座教学楼、3座实训楼、4座宿舍楼、2处文化广场、1处大型体育场,还有综合体育馆、大食堂、主题花园等公众场所。过去进行日常监督考核,必须面面俱到,否则就有失公允;若要全面检查,时间就会非常紧张。如早饭后检查卫生,即使分成宿舍区、教学区和场地区等3个检查小组,一遍检查下来,也得用30分钟以上。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早饭时间只有1个小时,参与检查的学生干部常会耽误上课。如果赶时间,走马观花、如走场子的检查,则容易触发消极情绪,学生不满意,班主任有意见,学工处工作人员因之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分级负责”后,学工处成立了由校学生会成员组成的“考评小组”,各系部分别成立由系部学生会成员组成的“检查小组”,校考评小组负责整体抽查考核,重心在“面”,关键在随机抽检;系部检查小组负责日常检查督促,重心在“点”,关键在平时督促。分级负责,点面结合,校园环境、生活秩序、课堂纪律等,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分级负责制”调动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中职学生思想开放、行为散漫,如果管理制度不能细致入微,就容易出现纰漏,甚至导致严重事件发生。实施“分级负责制”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都能积极出谋划策,管理制度不断修订,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以宿舍管理为例,学工处制定的实施细则分为内务、作息、纪律、卫生、公物等管理条目,每个条目下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考核细则。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学工处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标准,细则的操作性更好、实用性更强了。另外,接受学生干部的意见,学工处将“不阅读黄色小说,不私带、藏匿管制刀具,不私留非本室人员住宿,不在宿舍内就餐”等内容充实到检查考核项目之中,宿舍管理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

“分级负责制”运行三年,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管理队伍大幅扩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学工处和班主任,“对学生一生负责”,成为教干教师的普遍共识,“管理育人”真正成为教干教师的自觉行动。在积极、有效的管理氛围中,学校变得环境美好、秩序井然、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变得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大胆追求个性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管理呈现崭新局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迅速提升,困扰学校已久的招生难题也借势得到有效化解。

猜你喜欢

系部负责制任课教师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基层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初探
司法改革中合议庭负责制——走出“形合实独”的困境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院长负责制下医院党务干部队伍作用初探